首页 > 悬疑 > 第37号凶案现场 > 第26章 专家现身

第26章 专家现身

护城河的风裹着铁锈味钻进林默的领口,他单手扶着共享电动车把,另一只手死死攥住怀里的硬盘盒。

掌心的伤口早被风干的血痂糊住,每颠一下都扯得生疼——但疼是好事,疼说明他还活着,还能继续查下去。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他摸出来瞥了眼屏幕,是苏瑶的定位共享。

蓝色小点停在城郊旧居民区,备注只有两个字:杨雪。

电动车拐进一条青石板小巷时,林默闻到了煤炉的烟火气。

巷尾第三户人家的院门上挂着褪色的铜锁,门檐下的红福字被雨打风吹得只剩半片,露出底下斑驳的墙皮。

他伸手叩门,指节刚碰到门板,就听见里面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

"谁?"门内的女声像砂纸擦过玻璃,带着常年不用的生涩。

林默把证件贴在门缝上:"市局刑侦支队,林默。"

门闩"咔嗒"一声拉开半寸,一只布满老年斑的手伸出来,指尖沾着淡蓝色的焊锡膏。

林默注意到那指甲盖里嵌着细若蚊足的芯片碎屑——和郑凯尸体里取出的芯片材质一模一样。

门开了。

杨雪站在阴影里,白大褂下摆沾着机油,银发用橡皮筋随便扎成一束,鼻梁上架着副带灯的显微镜眼镜。

她盯着林默的警徽看了三秒,突然冷笑:"十五年前我丈夫被炸成碎片时,你们市局的人也这么敲过门。"

林默摸出青铜残件放在门墩上。

云纹在暮色里泛着幽光,他记得父亲笔记里写过,这是当年爆炸案现场唯一的遗留物:"您丈夫陈立言,2008年3月17日,在生物芯片实验室执行保密任务时遭遇爆炸。

现场除了这半块青铜镇纸,没找到任何尸骸。"

杨雪的瞳孔猛地收缩。

她弯腰拾起残件,指腹轻轻抚过云纹里的刻字,喉结动了动:"你们...查到什么了?"

"您丈夫参与研发的生物芯片,现在被人用来杀人。"林默从怀里掏出证物袋,里面的芯片在路灯下泛着幽蓝,"三天前死于江滩的郑凯,颅内被植入了这个。

今天在科技公司实验室,我们又发现了它的加密数据。"

杨雪的白大褂口袋里掉出个放大镜。

她蹲下身捡起,动作突然顿住——放大镜的镜片上还粘着半片焊锡,在地面投下扭曲的光斑。"跟我来。"她转身往屋里走,拖鞋踢到门槛发出"咚"的一声。

里屋的桌上摆满了检测设备,示波器的绿波在暗室里跳动,墙角的老式空调发出哮喘般的轰鸣。

杨雪戴上橡胶手套,用镊子夹起芯片时,林默看见她手腕内侧有道旧疤,形状像极了某种芯片接口。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2015年流标的'神经桥'项目。"她的声音突然变轻,镊子尖微微发颤,"能通过脑电波频率发射脉冲,精准控制目标的肢体动作。

郑凯...他死的时候是不是在笑?"

林默想起解剖台上那张扭曲的笑脸,后颈泛起凉意:"您怎么知道?"

"因为这芯片有个bug。"杨雪转动显微镜旋钮,屏幕上的芯片纹路突然清晰成蛛网,"电流过载时会刺激面部神经,让受害者保持微笑——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提线木偶。"她摘下眼镜,镜片上蒙着层水雾,"当年陈立言就是发现了这个bug,才被他们......"

手机在林默掌心震动。

苏瑶的视频通话弹出来,解剖室的冷光灯在她身后投下阴影,她的白大褂前襟沾着暗褐色的血渍:"老周刚比对完所有死者的监控。"她点击播放键,屏幕里郑凯在江滩踉跄的画面被逐帧放大,"每个受害者死前半小时,瞳孔都有规律性收缩——"她调出张图表,蓝色曲线像被风吹乱的发丝,"和医用麻醉剂丙泊酚的起效特征完全吻合。"

林默盯着屏幕里的曲线,突然想起科技公司实验室通风管道里的铁锈味。

他摸出硬盘盒,青铜残件在盒底磕出轻响:"杨雪说芯片来自国外军工项目,能远程操控行为。

如果凶手先用麻醉剂固定受害者,再植入芯片......"

"他们需要稳定的运输渠道。"杨雪突然插话。

她不知何时凑到了屏幕前,焊锡膏的味道混着消毒水钻进林默鼻腔,"这种芯片必须低温保存,国内能同时满足冷链和保密要求的......"

巷外传来快递车的鸣笛声。

林默望着窗外闪过的蓝色车影,后槽牙咬得发酸。

他抓起硬盘转身往外走,衣角带翻了杨雪的示波器,绿波在地上晃成一片模糊的光:"杨老师,麻烦您整理份详细报告。"他在门口停住脚,回头时看见杨雪正用焊枪修补那半块青铜残件,焊锡的蓝光映得她眼角发亮,"还有,十五年前的事,我会查清楚。"

老周的电话在这时打进来,背景音里全是警笛的尖啸:"林队!

技术科破解了硬盘里的物流数据,所有芯片运输记录都指向——"

"通达快递。"林默打断他,指腹重重按在手机屏幕上。

护城河的风突然卷着梧桐叶扑进巷子,他望着快递车消失的方向,喉结动了动,"通知全队,半小时后集合。"

杨雪的焊枪在青铜残件上熔出个小坑。

她盯着那点暗红的光,突然想起陈立言最后一次回家时说的话:"如果我出事,记得看芯片的云纹。"此刻云纹里的刻字在焊光下若隐若现,她凑近了辨认,终于看清那行被岁月磨淡的小字——"局中局,匙连匙"。

巷外的警笛声越来越近。

杨雪摘下显微镜眼镜,把芯片轻轻放进林默留下的硬盘盒。

盒底的青铜残件硌着她的掌心,像某种被遗忘多年的心跳。

警车鸣笛撕裂夜色时,林默的指节在车门把手上绷成青白。

副驾的强光手电在颠簸中撞上车窗,光斑扫过他下颌紧绷的线条——从杨雪家到通达快递分部不过三公里,他却觉得每一秒都像被拉长的橡皮筋,随时要崩断。

"减速。"他突然抬手,警车轮胎在柏油路上擦出刺耳的响。

路灯照亮前方半开的卷帘门,金属门沿挂着半截快递袋,橙黄的"通达"logo在风里晃得人眼疼。

林默摸向腰间的配枪,枪套摩擦制服的声响比心跳还清晰——按物流数据,今晚十点该有批冷链车到分部,但此刻院内连辆货车影子都没有,更反常的是,分拣区的灯全灭着。

"三组守住后门,二组跟我进。"他扯下警帽塞进队员怀里,战术手电的白光刺破黑暗。

门内的空气混着霉味和铁锈,林默的鞋尖踢到个塑料筐,里面散落的快递单上,寄件人栏清一色印着"生物试剂"——和科技公司实验室通风管道里的运单模板一模一样。

"林队!"身后传来小吴的低喊。

光束转向墙角,林默的呼吸骤然停滞。

穿快递制服的男人仰躺在地,工牌"马超"在手电光下泛着冷光。

他的右手还攥着扫描枪,食指扣在扳机上,仿佛正准备扫码;左胸插着把拆箱刀,刀柄缠着电工胶布——和郑凯案里那把凶器的缠法分毫不差。

最诡异的是他的脸:嘴角咧到耳根,眼角挂着干涸的泪,活像被人用线扯着五官固定成笑模样。

林默蹲下身,指尖悬在尸体颈侧。

尸斑还没完全凝固,死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他的目光扫过死者后颈,那里有块硬币大小的红肿,皮肤下隐约透着幽蓝——和郑凯颅内芯片的植入位置高度重合。

"小吴,联系苏瑶。"他的声音沉得像压了块铅,"让她带痕检组立刻过来,重点看后颈皮下组织。"

裤袋里的手机震动,杨雪的来电显示在屏幕上跳动。

林默接通时,背景音里传来示波器的蜂鸣:"林队长,我破解了芯片的温度记录。"她的呼吸很急,焊枪的"滋啦"声盖过了话音,"冷链运输的温控阈值是零下18度到零上4度,超过这个范围48小时,芯片就会永久失效。"

林默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盯着墙角的冷链柜,柜门大开,压缩机的嗡鸣早成了死音——柜内的冰袋己经化了半池,水面上漂着几个银色密封盒,盒盖被撬开,露出里面残留的硅胶固定槽。

"也就是说,"他的喉结动了动,"凶手必须在这48小时内,把芯片植入目标体内。"

"更糟的是。"杨雪的声音突然发颤,"我比对了硬盘里的物流数据,最近三个月有178单'生物试剂'从这个分部发出,收货地址覆盖全市六个区。"示波器的蜂鸣突然变成刺耳的长音,"林队长,他们不是在杀人,是在播种。"

林默的太阳穴突突首跳。

他转身看向满地的快递单,最上面那张的收件人地址刺得他眼睛发疼——"青川路79号 李淑芬 138XXXX5678"。

字迹是扫描枪打印的,右下角的"己签收"栏空白,签收时间停在"2023.10.25 21:17"。

"小吴!"他抓起那张快递单,"查这个手机号的机主信息,调青川路79号的监控。"

"林队,"蹲在冷链柜前的小陈突然抬头,手套上沾着暗褐色的液体,"柜底有血迹,喷溅方向对着柜门。"他用镊子夹起片带血的碎布,"像是快递员制服的料子。"

林默的手指捏紧了快递单。

马超的尸体还在地上保持着微笑,后颈的幽蓝随着体温流失渐渐变淡。

他想起杨雪说的"播种",想起郑凯死时的笑,突然觉得这满屋子的快递单都在发出冷笑——每一张都是颗定时炸弹,而他连拆弹的时间都没有。

"全队听令。"他的声音像淬了冰的钢,"分组核对所有未签收快递,重点标注独居老人、独居青年的地址。"警灯的红光透过卷帘门照进来,在他脸上割出明暗交界,"半小时内,我要知道这178个收件人现在在哪。"

墙角的扫描枪突然发出"滴"的一声。

林默循声望去,马超攥着的扫描枪屏幕亮着,最后一条扫描记录停在21:15,条形码编号在红光里跳动:"10037926"。

而快递单上,李淑芬的单号正是"10037926"。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