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该醒醒了。“
劝龙晟睁开眼,窗外日影西斜,己是申时。他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昨晚的葡萄酒还在胃里翻涌,喉咙里泛着甜腻的果香和隐约的苦涩。
床榻边跪着两名吐蕃进贡的胡姬,金发碧眼,酥胸半露,正用沾了玫瑰露的丝巾为他擦拭额角的细汗。
“陛下昨夜醉得厉害呢。“其中一位娇笑着,指尖有意无意划过他的锁骨。
劝龙晟恍惚想起,昨夜王嵯巅在五华楼设宴,说是为他庆贺生辰。席间不断有身着轻纱的舞姬轮番敬酒,蒙细罗等人起哄着要他连饮三杯。酒液顺着下巴滴落在绣龙袍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节度使大人说,今日的朝议取消了。“胡姬递来一盏醒酒汤,“让陛下好好歇息。“
劝龙晟盯着汤碗里自己的倒影——眼窝深陷,下巴冒出几根稀疏的绒毛。两年过去,他的声音开始变粗,可朝堂上依然无人听他说话。
雨季来临时的朝会总是格外简短。劝龙晟坐在包金王座上,听着大臣们用乌蛮语争论赋税章程。
清平官郑回被流放永昌郡,南诏的朝会渐渐变成每月朔望两次的虚礼。
劝龙晟机械地重复着王嵯巅教他的话:“众卿所奏,甚合朕意。”
今日廷议时,滇池传来急报:浪穹诏残部勾结吐蕃,劫杀南诏商队。
“当发兵荡平!“蒙细罗拍案而起。
王嵯巅却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陛下以为如何?“
劝龙晟数着殿柱上的蟠龙纹。第七条龙的利爪下压着只小兽,像极了他第一次围猎时射中的白鹿。那日王嵯巅握着他的手拉弓,箭矢却偏了三分,正中惊慌逃窜的幼鹿眼睛。
“陛下?“
“……全凭爱卿做主。“少年天子缩了缩脖子。后颈的刺青隐隐作痛——那是王嵯巅找来的吐蕃巫医给他纹的“护身符“。他收回目光,听见几位大臣压抑的嗤笑。
退朝后,劝龙晟的步辇经过枢密院,隐约听见里面传来王嵯巅的声音:“……小皇帝沉溺酒色,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与吐蕃划定苍山以西……“
秋雨突然倾盆而下,打湿了辇轿的锦缎帷帐。
金笼苑落成那日,阳苴咩城的贵族们都收到了鎏金请帖。劝龙晟的轿辇穿过七重朱门时,听见坊间孩童在唱:“点苍山下埋龙骨,金笼苑里困真龙...“
三丈高的鎏金鸟笼矗立在苑中央,二十余名仅着轻纱的少女在笼中起舞。她们脚踝系着的银铃与笼外卫兵的刀鞘碰撞声混在一起,奏出诡异的乐章。
“此乃天竺幻戏。“王嵯巅将酒樽塞进劝龙晟手中。笼柱上雕刻的毒蛇纹样正吐出信子,缠住一只振翅欲飞的云雀。
酒至半酣,蒙细罗突然押上个血人:“这逆贼竟敢传唱谶谣!“
劝龙晟的酒杯突然倾斜。那是父王的侍卫长!老人浑浊的眼睛在看到他时骤然亮起:“骠信!先王在第七峰...“
“唰——“
刀光闪过,一颗头颅滚到劝龙晟脚边。喷溅的鲜血在纱幔上绘出红梅,有几滴落进他的酒盏。王嵯巅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陛下受惊了...“
当夜,劝龙晟在呕吐物中发现了半枚带血的牙齿。劝龙晟悄悄潜入了废弃的鹿苑。前几日,郑回密信劝龙晟,劝龙晟得知郑回流放前留下密信,就藏在鹿苑枯井的石缝里。他哆嗦着用匕首撬开冻土,挖出个生锈的铁匣。
匣中除了郑回亲笔写的“王嵯巅七罪状“,还有半枚虎符——正是父王生前调兵用的信物。
雪花落进脖颈的刹那,劝龙晟听见枯枝断裂的声音。
“陛下好雅兴。“王嵯巅提着灯笼从梅树后转出,貂裘上落满新雪,“这般寒夜,竟来赏梅?“
劝龙晟将铁匣往雪地里一踢,咧嘴笑了:“朕听说……鹿苑的梅花染血最艳。“他摇摇晃晃站起来,从怀中掏出个酒囊,“爱卿要不要……共饮一杯?“
灯笼映照下,少年天子的眼中,第一次燃起幽暗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