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行易:复兴之路 > 第83章 大车以载

第83章 大车以载

原子弹的成功,如同一针强心剂,精准地注入了共和国百废待兴的肌体。最首接的体现,便是许多之前因“国力有限、条件不熟”而长期缓行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在一夜之间仿佛卸下了所有沉重的枷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推动力。

这正是《易经》大有卦九二爻辞最生动、最宏大的写照:“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国家这辆“大车”,一旦根基坚固、动力强劲,便能承载起以往无法想象的沉重使命,向着既定的伟大目标(有攸往)奋力前行。这是顺应天时、合乎道义的正确之举,自然不会有过错(无咎)。

几天后,一封来自大西北的信,辗转送到了黄建国的手中。信封是牛皮纸做的,边角己经磨损,上面沾着淡淡的沙土气息。寄信人是他的老战友,一位将大半生都奉献给地质勘探事业的专家。信纸是地质队常用的坐标纸,字迹却遒劲有力,仿佛能透过纸背,看到书写者那双紧握勘探锤的手。

“老黄,”信的开头,一如既往的简洁,“那声‘东方巨响’,我们勘探队在几千里外的戈壁滩上,也从收音机里听见了!你知道吗?当时整个营地都静止了几秒钟,然后,所有人,包括最不爱说话的老工程师,都像孩子一样从帐篷里冲出来,把安全帽、水壶,所有能扔的东西都扔到了天上去!那场面,你没见着,真他娘的提气!”

黄建国读到这里,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眼前浮现出老友那张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脸庞。

信的下一段,语气变得更加激昂:“更让大家振奋的是,就在昨天,上级下达了新的指示,我们这支‘乙级’勘探队,全体就地转为‘甲级任务组’!你敢信?苏联专家撤走后就没见过的最新型号的钻机、专门从北京调来的技术员、还有那绿皮卡车拉来的、堆成小山的物资……咱们这回,鸟枪换炮了!我们马上就要开拔,向着昆仑山深处那片连雄鹰都罕至的无人区进发,去寻找那个‘大家伙’最需要、最关键的‘食粮’!”

黄建国知道,老战友口中那个神秘的“大家伙”,是国家正在全力攻关的、比原子弹更先进的战略武器的代号,而那所谓的“食粮”,则是一种极其稀有、在世界范围内都被严密封锁的战略矿产。

信的末尾,有一段用铅笔写的、看似不经意的附言,字迹却明显加重了力道:“对了,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地方,我们走之前又冒险做了几次远距离的电磁波探测。初步估算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里的‘石头’储量,可能比我们之前最大胆、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多一个‘零’!老黄,这回,咱们的‘大车’,可算是真正装满了!沉甸甸的,压得人肩膀疼,心里却踏实!”

黄建国的心,在那一瞬间猛地一跳,仿佛被一股强大的电流击中。他迅速起身,关好书房的门窗,然后从书架最顶层一个伪装成《辞海》的木盒夹层中,取出一份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手绘地图。地图的纸张己经泛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各种奇怪的符号,标注着他多年来根据各种零碎信息,不断完善的“守护名单”背后的资源分布图。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展开地图,找到西北角那个被他用虚线圈起来的区域。他拿出一支珍藏的红笔,在那个虚线圈内,重重地画上了一个实心圆。随后,他在圆圈旁边,用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密码,郑重地更新了那个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储量数据。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共和国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底气,意味着在未来任何可能发生的国际博弈中,中国手中又多了一张让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觑的、沉甸甸的王牌。

黄建国凝视着地图上那个崭新的红圈,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老战友那支装备精良的“大车”,正卷起漫天风沙,向着雪山戈壁的纵深处,义无反顾地驶去。他仿佛听到了钻机刺破岩层的轰鸣,看到了勘探队员们在严寒中点燃篝火的笑脸。

他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血脉相连地交织在一起。他虽然身处三尺讲台,看似远离硝烟与前线,却通过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深度参与并坚定守护着这场关乎国运的“大有”之行。他走到烛台前,将那张写满激情的信纸小心地点燃,看着它在火光中蜷曲、变黑,最终化为一撮灰烬,心中默念着那句爻辞,也像是在为老友送行:“有攸往,无咎。老伙计,一路保重,务必凯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