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给红星机械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家德国的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向红星厂抛来了橄榄枝,希望能够建立合资公司,引进他们最新的生产线。
这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合资,意味着要按照德国人的标准进行管理,意味着要对现有的生产体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厂里成立了以高振邦厂长为首的谈判小组,黄卫国作为生产改革的负责人,自然也成了核心成员。
然而,谈判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生产主导权的归属上。德方代表,一个名叫汉斯、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德国工程师,坚持必须由德方全权负责生产管理,中方只负责提供工人和场地。
这个条件,是高振邦和黄卫国都无法接受的。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关系到工厂未来的发展命脉。
谈判,陷入了僵局。
《易经》大壮卦上六爻辞曰:“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这是大壮卦的最后一爻,也是最危险的一爻。爻辞描绘了一只公羊,被困在了篱笆前,它的角己经插进了篱笆,退不出来,也无法再前进一步。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看似无路可走,但爻辞最后却给出了一个出路——“艰则吉”,在艰难中,反而能获得吉祥。
黄卫国感觉,自己和整个红星厂,就如同这只“羝羊”,被卡在了合资谈判的“藩篱”之中。退,意味着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则可能丧失工厂的主导权。无论哪个选择,似乎都“无攸利”。
那几天,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高振邦厂长愁得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都想拍桌子走人。
黄卫国却异常地冷静。他反复思考着那句“艰则吉”。他意识到,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的时候,唯一的出路,或许就是回到问题本身,在最艰难的地方,寻找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技术。
在一次谈判的间隙,黄卫国主动找到了汉斯。他没有谈条件,也没有谈利益,而是拿出了一叠厚厚的图纸。
“汉斯先生,”黄卫国用流利的英语说,“我知道,您对我们的生产能力,心存疑虑。这是我们一车间,在之前完成一批军工订单时,做的技术改进方案。或许,您可以看一看。”
汉斯有些意外,他接过了图纸,眼神里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中国工厂的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
然而,当他翻开图纸,仔细看下去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那标志性的、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眼神里,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惊讶。
这些图纸上,不仅有对原有设备的大胆改造,更有许多极具创造性的工艺优化方案。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甚至连他这个德国专家,都感到眼前一亮。
整整一个下午,汉斯都沉浸在这些图纸里。他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时而用笔在上面飞快地标注着什么。
当他看完最后一张图纸时,他抬起头,用一种全新的、带着敬佩的目光看着黄卫国:“黄先生,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小看了你们。”
黄卫国笑了笑:“技术,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第二天,谈判桌上的气氛,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汉斯主动提出,可以由中德双方,共同组建技术管理团队。他还点名,希望黄卫国能够担任这个团队的中方负责人。
僵局,被打破了!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只有黄卫国自己知道,这“艰”中之“吉”,来得有多么不容易。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在看似无解的困局中,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最终,合资协议顺利签订。红星机械厂,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最关键的一步。
签约仪式上,黄卫国站在人群中,看着高振邦厂长和德方代表在协议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大壮卦》的六句爻辞,从“壮于趾”的鲁莽,到“贞吉”的坚守,从“君子用罔”的智慧,到“藩决不羸”的突破,再到“丧羊于易”的谦退,最后,是“羝羊触藩”的困顿与重生。
这不仅仅是一个卦象的演变,更是一个年轻人,在时代的浪潮中,运用古老的智慧,不断成长、成熟的缩影。
黄卫国知道,大壮卦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前方,还有《晋卦》的光明,《明夷》的黑暗,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
他抬头望向窗外,冬日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这力量,不再是匹夫之勇的“壮”,而是一种历经磨砺之后的,沉稳、坚定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