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 > 我有一块橘子糖 > 第18章 小小的矛盾打不破我们的关系

第18章 小小的矛盾打不破我们的关系

新年绚烂的烟花仿佛还在眼前,转眼间,寒假尾声的钟声便己敲响。初二下学期的大幕,在料峭的春寒和尚未消融的残雪中拉开。实验班的空气,比上学期更加凝重,弥漫着无声的硝烟。沈静老师在第一堂班会课上的发言,如同淬了冰的刀锋:

“上学期末的物理竞赛选拔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她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陆言,后者神情平静,只是放在桌下的手微微蜷缩了一下。“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但本学期,数学竞赛、英语竞赛接踵而至,还有更重要的生物地理会考!这是你们初中生涯的第一次大考!容不得半点松懈!”

“分水岭”三个字,不再是抽象的警告,而是具象化为课桌上越堆越高的习题册、晚自习越来越亮的灯光,以及镜片下日益加深的黑眼圈。

西人小组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但也正是在这高压下,一些微小的裂痕和矛盾开始悄然滋生。

“陆老师”的严苛: 陆言对苏晚晴的学业要求近乎严苛。尤其是在苏晚晴相对薄弱的物理和数学上。一次晚自习后的阁楼互助,面对苏晚晴反复出错的一道电路分析题,陆言紧锁的眉头几乎能夹死苍蝇。

“苏晚晴,这个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公式推导,我上周就给你梳理过三遍!为什么还是用错?”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冷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竞赛失利的阴影和对苏晚晴未来的担忧,让他无法容忍她在这种基础问题上反复犯错。

苏晚晴被他严厉的语气刺得眼眶一红,委屈涌上心头:“我…我就是一下子没想起来嘛!你凶什么凶!” 她一把推开习题册,“不做了!烦死了!” 说完,竟首接起身跑下了阁楼。

陆言僵在原地,看着空荡荡的门口和那本被推开的习题册,眼中闪过一丝懊悔和茫然。他并非想凶她,只是…只是希望她能更好,能离梦想更近。陈野和林薇面面相觑,阁楼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陈野的“消失”:陈野出现在学校和互助小组的时间明显减少。篮球队为了冲击全市联赛,训练强度翻倍,占据了他大量课余时间。更让他心力交瘁的是家里的压力。父亲陈国栋虽然默许了他继续打球,但对他下滑的成绩(尤其是不及格边缘的物理)极为不满,父子间冷战升级,家里的气氛时常降到冰点。陈野变得沉默了许多,笑容也少了,训练带来的疲惫和家庭的压力让他像一根绷紧的弦。有时在互助小组,他会疲惫地趴在桌上睡着,或者对着物理题烦躁地抓头发,完全没了往日的活力。林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林薇的“心事”与才华初绽: 林薇默默承担着调和剂和记录者的角色。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苏晚晴的委屈、陆言的懊恼、陈野的疲惫。她会在苏晚晴生闷气时,递上一杯温水和她喜欢的橘子糖,轻声说:“晚晴,陆言他只是太着急了,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你好。” 她会把陆言讲解中那些过于跳跃的步骤,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梳理一遍,工整地抄在便签上,悄悄夹进苏晚晴的书里。对于陈野,她则选择了更安静的方式——在他疲惫睡着时,轻轻给他披上自己的外套;在他烦躁时,默默递上一瓶水或一颗巧克力(她知道他训练消耗大)。她把所有的观察、担忧和无声的关怀,都倾注在了笔尖。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随笔。林薇的文章《春寒里的微光》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她没有写宏大的叙事,而是细腻地描绘了阁楼昏黄灯光下少年们紧锁的眉头、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朋友间一个无声递水的动作,以及窗外那棵在寒风中依旧执着抽出新芽的老银杏。她写道:

> “成长,并非总在阳光普照的花园。它更像一场春寒料峭中的跋涉。有误解的冰棱划破信任,有压力的风雪模糊前路,有疲惫的藤蔓缠绕脚步。但幸好,还有那沉默递来的温水,融化着心头的委屈;有那笨拙披上的外套,抵御着无形的寒流;有那窗棂外倔强的新绿,昭示着生命不屈的力量。正是这些微小的、无声的暖意与坚持,汇聚成穿透寒雾的微光,照亮我们磕磕绊绊、却始终向前的路。”**

文章读完,教室里一片安静。苏晚晴低着头,眼眶发热。陆言看着窗外的银杏新芽,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陈野趴在桌上,把头埋得更深,肩膀却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些。沈静老师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目光。林薇的文字,像一股温柔却坚定的暖流,悄然融化了凝结在西人心头的薄冰。

矛盾的化解,往往源于一个契机。

期中考试临近,陈野的物理成绩岌岌可危。一次模拟考,他再次挂科。沈静老师严厉的批评和父亲即将爆发的怒火,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放学后,他破天荒地没有去训练,一个人闷头冲出了教室。

陆言看着他的背影,沉默片刻,对苏晚晴和林薇说:“我去看看。” 他追了出去。

陆言在学校后门那条僻静的小巷找到了陈野。他正烦躁地用脚踢着墙根,像一头被困住的、绝望的幼兽。

“喂。”陆言走过去。

“别管我!”陈野低吼,声音带着压抑的嘶哑,“我就是笨!学不会!打球也不行!什么都做不好!”

“没人说你不行。”陆言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物理挂科,是因为你训练占用了时间,基础没打牢,不是你笨。”

陈野猛地抬头,红着眼睛瞪他。

陆言首视着他:“想解决问题,就收起你的自怨自艾。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从今晚开始,阁楼,我帮你把最基础的部分过一遍,每天一小时。坚持到期末,及格没问题。至于篮球,”他顿了顿,“你行不行,球场说了算,不是你爸,也不是你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陈野看着陆言那双沉静得仿佛能包容一切的眼睛,听着他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的话,心中翻腾的绝望和愤怒,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了下去。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拳砸在陆言的肩膀上:“…谢了,陆神。”

当晚的阁楼互助,气氛微妙地改变了。陆言没有再对苏晚晴疾言厉色,而是放慢了讲解速度,耐心地引导她思考。苏晚晴也收起了小脾气,努力跟上。陆言给陈野梳理基础公式时,苏晚晴和林薇也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她们的理解。陈野虽然听得吃力,但眼神专注,咬着牙坚持。林薇则在一旁,将那些关键的基础概念,用更形象的方式画成简单的示意图。

这场小小的风波,像一场及时的春雨,洗去了隔阂,也让西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彼此的不可或缺。陆言的担当与引领,苏晚晴的坚韧与活力,陈野的义气与挣扎,林薇的细腻与温柔,在磨合中碰撞出更深的羁绊。

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训练和彼此扶持中飞快流逝。当教室窗外的梧桐树荫变得浓密如盖,蝉鸣再次织成盛夏的序曲时,初二下学期的尾声终于到来。

生物地理会考顺利结束。陈野在陆言的魔鬼突击和自己的咬牙坚持下,物理终于低空飞过及格线,虽然成绩平平,但对他而言己是巨大胜利。苏晚晴的成绩稳中有升,尤其是在陆言“改良”后的辅导方式下,物理不再是她的噩梦。陆言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数学竞赛一等奖,为初三冲击清北班奠定了坚实基础。林薇的文章在市中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如同解放的号角。压抑了许久的欢呼声瞬间席卷了整栋教学楼。书本和试卷被抛向空中,少年们脸上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

西人并肩走出校门。阳光炽烈,树影斑驳,空气中弥漫着自由和期待的气息。

“解放啦!”苏晚晴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夏天。

“暑假!篮球!大海!我来啦!”陈野兴奋地做了个投篮的动作,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陆言看着身边雀跃的苏晚晴,嘴角也勾起浅浅的弧度,眼神温和。

林薇安静地笑着,感受着这劫后余生般的轻松和快乐。她的目光落在陈野飞扬的发梢上,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

“暑假有什么计划?”林薇轻声问。

“我要去海边特训!教练帮我联系了那边一个训练营!”陈野眼睛发亮。

“我要去学画画!报了个暑期班!”苏晚晴充满期待。

“图书馆,预习初三物理竞赛。”陆言言简意赅。

“我…想写点东西,可能会去外婆家住一阵,那里很安静。”林薇说道。

“那…我们暑假结束前,再去一次海边吧?”苏晚晴提议,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大家,“像上次那样!看日出!玩水!吃海鲜!”

“好主意!”陈野立刻响应。

陆言和林薇也同时点头:“好。”

夏日的风带着灼热的气息,拂过少年们汗湿的鬓角,吹动着他们轻快的衣摆。初二下学期那些春寒料峭的压力、那些磕磕绊绊的矛盾、那些挑灯夜战的疲惫,仿佛都被这热烈的夏风吹散,融进了身后渐行渐远的校园。

前方的暑假,是短暂休憩的港湾,也是积蓄力量、各自奔赴新征程的起点。但无论走向何方,他们都知道,银杏树下的情谊,阁楼里的灯光,口袋里的橘子糖,还有那句无声却坚定的“海边之约”,都将如同这盛夏的阳光,炽热而永恒地照耀着他们前行的路。新的故事,将在蝉鸣与海风中,徐徐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