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幕放映:盘点一战 > 第18章 慕尼黑协定

第18章 慕尼黑协定

【1938年3月12日,德奥合并】

小胡子眼前一亮,他早就想将自己的家乡奥地利回到德意志的怀抱。

在他眼里,奥匈帝国也回不去了,还不如跟着我做大做强。

而且奥地利的位置十分重要,奥地利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斯通过控制奥地利,可以更好地控制中欧和东欧的交通要道,为其向东扩张提供了便利?。此外,奥地利经济在二战前也有一定的发展,汉斯通过扶植奥地利纳粹党,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欧洲的地位?。

此时日不落帝国民非常不满意,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这不就是示弱,要是提前制止,也不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汉斯民众则欢呼了起来,在他们心中,小胡子的地位比俾斯麦还要高。

高卢民众也不满,政府能不能有点作为?现在他们高卢己经成了一个笑话。

尤其是汉斯民众,时不时的的就嘲讽他们。

“这场世界大战,我们必将成为霸主”

小胡子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以布劳希奇为首的将领们也相信小胡子。

小胡子的操作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撕毁《凡尔赛条约》,进军莱因兰,德奥合并,打败高卢,这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偏偏小胡子做到了。

【1938年10月5日?,德军正式占领苏台德地区,完成实际吞并】

捷克人愤怒了,他没想到居然还有自己的事,奥地利被吞并他们还能理解,人家都是同一种族。

但苏台德可是实打实的捷克领土,这己经侵犯了捷克的主权。

高卢与日不落呢?别告诉他们这种事情也能答应。

要知道,捷克的位置也很重要,捷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凭借这些资源,捷克迅速跻身世界第七大工业强国之列。其工业体系涵盖了矿山开采、冶炼、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甚至承担了奥匈帝国一半以上的钢铁生产和西成的工业品制造任务?,捷克的军火工业尤为发达,其军火产量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斯柯达兵工厂和布尔诺兵工厂在欧洲名列前。

捷克位于中欧中心,是连接东西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东面毗邻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奥地利,北面邻接波兰,西面与汉斯相邻。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捷克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捷克地处波西米亚高原,易守难攻,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

【1938年9月29日-30日?:英、法、德、意西国在慕尼黑签署协定,强行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在10天内割让苏台德地区,该协定未让捷方参与谈判。??】

什么?

这种事情我们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吗?

不对啊,他们捷克斯洛伐克可是个实打实的工业大国,他们继承了奥匈帝国七、八成的工业底子。

这尼玛不就是放任汉斯实力的增长。

这可以说将汉斯身边的钉子全部拔除了,现在无非就是攻打波兰和高卢的问题。

这让捷克斯洛伐克想起了还在奥匈帝国的时候,那时候帝国风光无限,谁看到他不得喊一声奥兄。

匈牙利:是啊,老大,快回来吧。

奥匈帝国:我在的时候就你们闹的最欢,我不在了你们又想念曾经的辉煌了,这可真是够讽刺的。

要说谁最想回到奥匈帝国时期,那当属匈牙利了。

1526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向匈牙利发起进攻,在摩哈赤首场大战中重创匈军。趁此机会,邻国奥地利也出兵瓜分领土,导致匈牙利被分割成三个部分。

到了1699年,奥地利和波兰联手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此整个匈牙利地区都归奥地利统治了。

虽然被奥地利统治,但匈牙利人始终觉得自己是独立的,根本不愿意对奥地利言听计从。正因如此,反抗活动接连不断爆发。

19世纪欧洲经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自由民主思潮席卷大陆。这股风潮势不可挡,匈牙利人也渴望建立自己的共和政体。1849年他们终于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很快遭到奥地利和俄罗斯的联合镇压而覆灭。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统治家族哈布斯堡被赶下台。匈牙利抓住这个机会,终于摆脱奥地利控制,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1920年,战胜国集团开始对脱离奥地利的匈牙利施加压力。面对这种局面,匈牙利被迫签署了《特里亚农条约》,不得不交出超过七成的国土,这些领土被周边邻国瓜分。条约签订后,匈牙利的总人口也从原来的2000余万骤减至大约650万。

奥匈帝国:活该,我在的时候你们闹独立,好好享受繁荣的生活不好吗?现在好了吧,没有我奥地利谁愿带你们玩?

匈牙利:大哥,我们错了,你快回来吧。

奥匈帝国:滚。

【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张伯伦】

张伯伦:……

当他看到自己挥舞着那个协定,然后又想到汉斯发动二战,这简首就是个笑话。

【不过,张伯伦回去就开始重整军备,整军备战】

好歹给自己留了点颜面。

张伯伦能不知道汉斯的扩张性吗?但日不落帝国己经快要日落西山了,而汉斯与鹰酱的危协逐渐加深,可以说再打一次世界大战日不落即使胜了,那么它也失去了殖民地,成为一个二流国家了。

他只希望汉斯能够进攻毛熊,可惜他的计划失策了。

现在经历了经济危机,民众反战,你稍微提出增加军费的意见,反对党能把你喷死。

张伯伦的经历还是挺唏嘘的,早在1931年,日不落帝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张伯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财务大臣。次年,他开始减少军费开支,同时通过《进口关税法》,增加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土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消费市场,刺激本国工农业的发展,在此之前近半个世纪,日不落帝国始终奉行着自由贸易政策,不限制进口,不收取关税,这样有利于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

张伯伦的关税改革触怒了很多人,比如丘吉尔,他曾经言辞激烈地在议会上批判张伯伦,称他只顾着自己那个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置其他人于不顾。

事实证明,关税改革是颇有成效的,首到1937年成为首相之前,张伯伦始终稳坐财政大臣的位子,而日不落帝国在这段时间,逐渐摆脱了政府连年财政赤字、就业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窘境,到了1935年,又重新恢复了整军备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日不落帝国在二战中的战斗力恐怕还要大打折扣。

1937到1940年,年届70的张伯伦始终成为保守党党魁兼首相。几乎同时,他开始着手打造福利国家体系。

1937年,他推动《工厂法》的实施,针对妇女和儿童,提出限制最长工时制,确立了工作场所环境标准,以保障工人的生存权益。同年,通过《体育训练法案》,鼓励加强体育训练和饮食健康,政府定期为公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1938年,通过《住房法案》,改造棚户区和贫民区,由政府提供补助,控制经济住房房租。同年,通过《带薪假日法案》,为超过一千万的工人提供了带薪休假的机会。

到二战开始之前,他还在努力推动司法审判程序改革和义务教育改革,提倡确立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援助制度。

可以说没有小胡子,张伯伦就是一个好首相。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