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 > 谜影杀 > 第15章 量子劫案

第15章 量子劫案

国际金融峰会的穹顶突然爆出刺目蓝光,交易大厅的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刺耳的蜂鸣。林深冲过警戒线时,正撞见交易员们疯狂捶打操作台,屏幕上的加密货币市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归零,原本平稳的 K 线图扭曲成诡异的量子纠缠图案。

“所有量子加密通道在 0.3 秒内同时崩溃!” 技术科小李的声音在颤抖,检测仪的红色警报此起彼伏,“就像有人用手术刀精准切断了每个量子比特的纠缠态。” 林深蹲下身,在主机散热口发现几缕银白色金属丝,表面蚀刻着纳米级的环形纹路,经光谱分析,竟是由铌钛合金与石墨烯复合而成的超导材料 —— 这是制造量子干扰器的核心组件。

监控录像证实了他的猜想。凌晨 2:17,一个戴着银色镜面头盔的身影出现在贵宾通道。那人手持的棱镜状装置不断吞吐蓝光,经过之处,安保系统的量子密钥分发模块突然爆出电火花。当他停在服务器机房门口时,头盔面罩闪过一道彩虹色光晕,机房的量子锁竟自动解除,整个过程持续仅 7.2 秒。

“是动态频率匹配干扰。” 陈瑶放大画面,指着装置顶端的微型天线,“他利用约瑟夫森结振荡器生成与量子密钥相同频率的电磁脉冲,通过超材料天线阵列定向发射,就像用一把无形的钥匙打开所有加密锁。” 她调出频谱分析图,攻击频段的误差值精确到 0.01Hz,这种精度需要实时监测目标系统的量子态变化。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身份伪造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显示,案发时进入会场的是知名区块链专家约翰?陈,但 DNA 检测结果显示,现场残留的皮屑属于一个从未登记过的身份。林深在洗手间发现半枚带齿痕的口香糖,唾液中检测出纳米机器人残骸 —— 这些微型机器能在 30 分钟内重塑口腔上皮细胞的 DNA 序列,实现完美的生物特征伪装。

当警方准备追踪数字货币流向时,发现被盗资产己通过量子隐形传态技术分散到全球 127 个交易所。每笔交易的金额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构成一串特殊的量子密钥。“他们在利用量子纠缠实现瞬间转移,” 小李盯着屏幕,“就像把百亿资产拆成量子比特,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组装。”

林深着从现场提取的超导金属丝,突然注意到环形纹路的排列规律。他调出峰会建筑图纸,发现这些纹路与通风管道的量子屏蔽层完全吻合 —— 作案者早在半年前就通过 3D 打印技术替换了关键部件,将整个会场变成了巨大的干扰天线。

此刻,交易大厅的量子计算机仍在疯狂运算,散热口喷出的热浪中带着焦糊味。林深望着满地狼藉,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黑客攻击 —— 对方不仅掌握着国家级的量子技术,还能将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完美融合。而那枚刻着环形纹路的金属丝,或许正是解开这场量子劫案的关键密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