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 > 第二章 征服世界搞殖民太无厘头了

第二章 征服世界搞殖民太无厘头了

一些作者在写这类小说时,可能都会有一定的民族情绪,毕竟百年近代史的耻辱,真要重回古代,重回清朝,恨不得要征服整个亚洲搞殖民。可真实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在很多穿越小说里,主角一旦穿越回古代,没多久就开始“全球化布局”了:出海搞殖民、占岛建港、征服南洋、远征美洲,甚至有人首接幻想穿越者能率领舰队横扫大洋,把欧洲人提前挡在海岸之外。看起来热血沸腾,但仔细一想,这种桥段往往忽视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技术基础不够,资源条件不够。

现在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说清楚:穿越者在古代搞殖民,难度有多大。

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远没那么简单。

穿越小说主角很喜欢喊“造船出海去殖民”,但我们先冷静想想,你真穿到古代,想造能跨洋的海船,你有条件吗?

1.造船技术门槛高

宋元明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确实不错,有大型海船,元代时有人到过非洲东岸。但注意,这些海船主要用于沿岸航行、近海贸易,真正能横渡大洋、长期远航的船只极少。郑和宝船是明代巅峰造船成果,但它的航线也主要在印度洋范围内,不敢贸然进入深洋,更谈不上横跨太平洋、征服美洲。

而且这些大船背后是国家支持、大量资金、工匠体系、物资保障堆出来的,不是你穿越过去在工地上随便指点几句就能搞定的。

2.导航技术受限

你知道地球是圆的没用,关键是你的船长、船员怎么导航?宋元虽有指南针,但多用于近海定位。大洋航行需要复杂天文导航、洋流知识、气象积累,而这些技术在古代中国基本空白。欧洲探险家花了几百年、用无数条命换来的洋流、风向、暗礁记录,你穿越者哪来这些数据?

3.补给体系不存在

大洋航行需要沿线补给港。欧洲殖民靠的是沿线港口(好望角、好望角补给站、圣赫勒拿、马六甲等)的逐步建立。而古代中国的海上活动,大多缺乏这种“岛链体系”,出远洋基本是孤注一掷。

所以,不是你嘴上喊一句“去美洲占地盘”,造两条大船就能成事的。大洋殖民背后,是一个完整航海工业体系、数据体系、补给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假如你真有本事组织远洋舰队,那殖民需要啥?需要人!需要钱!需要后勤!

1.殖民不是远足,是长期消耗战

欧洲列强搞殖民,是靠母国源源不断提供兵员、物资、资金、殖民者、技术人员。而穿越者你所在的古代中国,别说美洲、非洲,就是搞定国内叛乱、边疆防御都己经焦头烂额。让朝廷拨钱拨兵去美洲种田?皇帝第一个说你疯了。

2.国内需求远大于海外冒险

很多穿越小说主角搞殖民,好像海外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但别忘了,古代朝廷最紧要的是治国安邦、保边疆、平叛乱、稳民心。国内水利、赈灾、军费都捉襟见肘,哪有余力玩“殖民游戏”?你开口要钱要人搞殖民,只会被当成不务正业。

3.后勤线无法维持

殖民不是去“插旗”,而是要长期维持统治。这需要补给船队、守军调度、粮食输送、医药供给、技术支持。欧洲殖民地动辄几百条船组成运输船队,背后是母国强大的航运业。你穿越过去,哪有这个后勤力量?

殖民是体系的胜利,不是个人的意志。很多小说把殖民写成主角凭“意志力”和现代常识指点江山的结果。实际上,殖民成功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资本主义萌芽提供资金。欧洲殖民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西班牙无敌舰队背后的资本家们)投资支持。中国古代没有这种大规模股份融资体系。

军事科技优势。欧洲殖民靠火绳枪、大炮、坚船利炮碾压原住民。而你穿越过去,哪怕懂点火药知识,你有工厂生产线吗?你能大规模装备军队吗?

地缘条件。欧洲在大西洋沿岸,离美洲近,离非洲近,搞殖民地理上便利;中国在太平洋西岸,离美洲、非洲都隔着整个大洋。距离就是成本、就是风险。

殖民的副作用也巨大。穿越小说里的主角搞殖民,好像立刻国富民强。但真实历史告诉我们,殖民也带来许多问题:

殖民消耗母国元气。西班牙因殖民美洲获得大量白银,但也因此经济空心化,产业不振,反倒被英法后来居上。

殖民容易引发内乱。殖民需要大量兵员和资源,这会加重国内税负,引发社会不满。明朝中后期为了镇压倭寇、保东南沿海己经压力山大,再加殖民负担?朝廷分分钟被拖垮。

殖民不是稳赚不赔。欧洲殖民成功的前提是技术、资本、地缘多重条件,且过程伴随无数失败、血腥与毁灭。主角一穿越就想复制,过于理想化。

穿越搞殖民听上去很美,但真落地需要完整的航海体系、军工体系、资本支持、国家意志、地缘优势、后勤能力。这不是一个穿越者、几条大船、几张地图就能做到的事。古代中国搞不成殖民,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条件不允许。真正的历史,总比小说复杂。

所以,下次看穿越小说时,看到主角动辄“远征美洲、占领南洋”,请你心中暗笑一句:哪有那么简单?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