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一夕宫墙错 > 第二十一章 走仕途

第二十一章 走仕途

蝉鸣聒噪的午后,小燕子坐在葡萄架下,看小宝踮着脚摘最的紫葡萄。孩子晒得黝黑的胳膊上沾着草屑,发间还别着不知从哪采来的狗尾巴草,却利落地用竹篮接住滚落的果子,模样像极了当年在御花园偷摘杏子的自己。

"娘!"小宝捧着葡萄蹦过来,葡萄汁顺着指缝往下淌,"爹说这叫'紫晶珠',比御膳房的葡萄还甜!"他亮晶晶的眼睛映着葡萄架的光影,像藏着无数个跃动的小太阳。

小燕子捏了捏儿子肉乎乎的脸颊,忽然愣住了。眼前的少年身形抽条,眉眼间褪去稚气,连说话都带着几分沉稳。记忆里那个追在自己身后要糖葫芦的奶娃娃,什么时候己经长得这般高了?她下意识看向药庐方向,杨裕安正在教学徒辨认草药,白大褂被风吹得鼓起,恍惚间竟与当年在学士府初见时的儒雅身影重叠。

夜里,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窗棂上。小燕子把玩着绣到一半的香囊,突然开口:"裕安,你说......小宝是不是该上学堂了?"

研磨药粉的动作顿住,杨裕安抬头,看见妻子眉间藏着的忧虑。这些年他们带着孩子在安和庄长大,教他们识药草、学农桑,却从未认真想过未来。"你是说......"

"今儿看他摘葡萄的样子,突然觉得他长大了。"小燕子将香囊贴在心口,"咱们在这山野里自在惯了,可小宝......他若是想走出去看看,想读书考功名,我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他。"

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药庐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杨裕安走到妻子身边坐下,握住她微凉的手:"还记得刚有小宝时,你说只盼他平安喜乐?"

"可孩子总会长大。"小燕子声音发涩,"就像皇阿玛当年放我出宫,我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广阔。若是小宝也有自己的志向......"她想起在皇宫的日子,想起永琪教她读书写字的时光,那些曾经抗拒的约束,如今却成了滋养生命的养分。

第二日,小燕子特意做了小宝最爱吃的荷叶叫花鸡。饭桌上,她夹起鸡腿放进儿子碗里:"小宝,你想不想去城里的学堂念书?"

竹筷"当啷"一声落在碗沿。小宝看看母亲,又看看父亲,大眼睛里满是疑惑:"在庄里跟着爹学认药草不好吗?我还能帮娘照顾果园......"

"当然好。"小燕子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只是娘想让你知道,不管是守着药田,还是读书做官,只要是你真心想做的,爹娘都支持。就像这果园里的果子,有的适合酿酒,有的适合制脯,各有各的好。"

夜里,小宝躺在葡萄架下数星星,把草席都蹭出了窸窣声。妹妹迷迷糊糊翻了个身:"哥,你不睡觉在想什么?"

"我在想......"小宝坐起身,望着药庐方向透出的灯火,"如果去学堂,就能读好多好多书,像爹那样懂那么多学问。可要是走了,娘会不会难过?"

秋风掠过果园,吹得叶子沙沙作响。远处传来杨裕安给学徒讲解医理的声音,混着小燕子哼唱的江南小调。小宝突然明白了什么,悄悄爬起来,朝着父母的房间跑去。

三日后,扬州城最有名的白鹿书院迎来一位特殊的学生。小燕子站在书院门口,看着小宝背着新做的蓝布书包,跟着夫子走进朱漆大门。孩子转身挥手时,她笑着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首到那抹蓝色身影消失在回廊转角。

"别担心。"杨裕安揽住她的肩,"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小燕子看见书院围墙上爬满了凌霄花,藤蔓间隐约露出安和庄的果园。那些桃树李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仿佛在朝这边招手。

春去秋来,果园里的果子熟了一茬又一茬。每当放学归来,小宝总会带回新学的诗词,念给在药田劳作的父母听。他会在课间休息时,用树枝在地上画药草图谱;也会把书院先生讲的为官之道,讲给庄里前来求药的百姓听。

五年后的殿试上,新科探花郎在策论中写道:"医者,以药石治身;官者,以仁心治世。二者同源,皆为苍生。"乾隆看着卷上刚劲的字迹,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御花园闯祸的小丫头,如今竟将孩子教得这般通透。

放榜那日,安和庄的果园挂满了红灯笼。小燕子站在葡萄架下,看着儿子骑着高头大马归来。少年褪去青涩,却仍带着熟悉的笑容,从怀里掏出一包京城的蜜饯,塞进妹妹手里。

"娘,我想好了。"小宝望着远处的药田和果园,"我要做个既能济世救人,又能造福一方的好官。就像您说的,果子有果子的用处,人也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晚风送来阵阵果香,混着药田的气息。小燕子靠在杨裕安肩头,看着孩子们在月光下嬉笑追逐。这片他们亲手开辟的天地,见证了爱与成长,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就像果园里的果树,终将在岁月里结出最甜美的果实,而人生的道路,也将在自由的选择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