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小渔民穿越:1980, > 第31章 寒冬腊月

第31章 寒冬腊月

林峰妥善安顿好梁倩霞,安排其家人陪伴她等待新春佳节。同时,他有条不紊地完成制衣作坊的春节放假事宜,从员工假期安排到工坊安全检查,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细致入微。

待一切安排妥当,林峰跟上俊杰今年最后一趟鱼货运输的回程,迎着冬日的寒风,朝着魂牵梦绕的林家村出发,满心期待与家人团聚,共度温馨祥和的春节。

凛冽寒冬,朔风裹挟着毛毛雨的碴子撞在窗棂上叮当作响。

暮色如泼墨般漫过天际时,林峰家中却自成一方暖境。红泥小火炉吞吐着橘色火舌,铜锅在炭火上咕嘟作响,牛油翻滚间,花椒与香料的馥郁肆意漫溢。

乳白雾气袅袅升腾,氤氲了满室暖意,将众人的面庞晕染得朦胧而柔和。林峰与核心团队成员紧紧围坐,碰杯声、谈笑声与锅中沸煮声交织,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眉眼,

却将每个人眼中的星火映得愈发璀璨——白日奔波的疲惫、创业路上的艰辛,皆在这烟火蒸腾的团圆时刻,化作了心头滚烫的欢愉。

几步之遥的另一张圆桌旁,杨慧芳正笑盈盈地把控全局。林佩茹与制衣作坊的数位骨干围聚而坐,红泥小火炉上的铜锅同样咕嘟作响,

在暖融融的空气中弥散开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伴着筷子交错的清脆声响,将往日赶工的忙碌化作此刻热络的谈资。

临近堂屋外侧,另一桌围坐着造船作坊的中坚力量。林立新稳坐主位,眉眼间满是熟稔与亲切。

那红泥小火炉依旧在桌心熊熊燃烧,火苗跃动间映得众人面庞通红。

锅内浓汤咕嘟翻滚,蒸汽裹挟着鲜香袅袅升腾,与造船时木材的气息、锯凿的记忆交织,在屋内晕染出别样的热闹与温情。

。。。

这是每年的惯例,腊月二十过后,船队,工坊照例迎来年度休整与年假。

待一众伙计踏着满地霜华散去,热闹的院落重归静谧。

林峰终于卸下肩头重担,与杨慧芳并肩闲坐。炉火映着两人面庞,茶烟袅袅升腾间,细碎的家常话儿徐徐展开——或是忆起工坊初创时的艰辛,或是笑谈邻里新近的趣闻,琐碎言语里流淌着岁月沉淀的温情,将一年的忙碌都酿成了此刻的绵长暖意。

。。。

新春爆竹声里,林家拜年串门的旧俗如期而至。踏入1982年的春节,林家村仿若被春风重新裁出了新模样:

青砖黛瓦的西合院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立,飞檐翘角在暖阳下勾勒出利落的轮廓。

街巷间,青年们身着林峰制衣作坊推出的牛仔裤、休闲裤,羽绒服衣角随风轻扬,尽显朝气蓬勃;

而立之年的长辈们则将林峰改良设计的中山装穿出别样风采,笔挺的衣领与别致的盘扣相得益彰。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众人脚下仍是样式陈旧的布鞋、胶鞋,黯淡的色泽与老气的剪裁,与身上的新潮服饰形成鲜明反差,恰似画卷上一点突兀的墨渍。

林峰手提装满香江特产的藤编礼盒,踩着满地碎红往振业叔家走去。

推开门扉,蒸腾的茶香裹挟着炭火暖意扑面而来,堂屋内围坐着几位村里中坚人物。

紫砂壶嘴正往外吐着氤氲白雾,茶盏相碰的脆响里,众人的谈笑声此起彼伏

林峰笑容满面,眉眼弯成月牙,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清朗的声音带着蓬勃朝气:“振业叔新恭喜发财,万事顺意!

各位兄长恭喜发财,财源广进!”话音落下,林振业爽朗回应:“林峰,恭喜发财。你小子是真发财了。”

林峰双手接过振业叔递来的青瓷茶盏,指尖刚触到温热的杯壁,便听得对面传来爽朗话语。林振业轻叩着茶桌,

目光里带着几分感慨与笑意:“方才听你一句‘恭喜发财’,倒叫我心里一动。我这大队长管着村里七八千人,到头来竟还比不上你的船员工资高。说句玩笑话——我这把老骨头,干脆也跟着你下海闯闯,说不定还能再翻出几朵浪花!”

林峰嘴角勾起一抹狡黠:"振业叔,这话可折煞我了!您家公子那渔船赚的最多的一个。

振业叔说下海?别想了。我今儿来啊,可不是听您说俏皮话的——正事儿还等着给您派担子呢!"

林峰唇角噙着神秘笑意,伸手探进印着香江特色图案的礼品袋,从中取出一个素色布袋。

动作利落拎出两包包装精致的纸巾——柔韧的纸面叠得整齐;

紧接着又取出几条毛巾,棉料蓬松柔软,靛蓝与米白交织的条纹透着素雅质感。他将物件一一摊开在八仙桌上,指尖轻轻抚过织物表面,示意众人细看。

一位身着笔挺新式中山装的青年探身凑近,指尖轻轻纸巾边缘,眼底泛起惊叹:"这香江来的纸巾当真稀罕!瞧瞧这色泽,

雪白,质地还这么柔韧,哪是咱们平日里用的糙草纸能比的?"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林峰身上,有人若有所思地下巴,八仙桌上的茶盏腾起袅袅白雾,将众人探究的眼神晕染得愈发浓重,都等着他揭开这稀罕物件背后的玄机。

林峰迎着众人疑惑交织的目光,目光如炬,语气沉稳有力:"大伙眼里的疑问,我懂。但我想说的很首接——这纸巾、毛巾,咱们林家村的年轻人完全能造!旁他们开个新作坊,就从这些日用物件做起。

不光是年轻人,在座各位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我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一起把这事儿干成!" 话音落地,屋内气氛瞬间凝重又充满期待,仿佛能听见众人因激动而加快的心跳声。

林振业眉头微蹙,替众人道出疑虑:"造这物件,咱们既没手艺,也缺设备,钱从哪儿来?"

林峰目光坚定地首视林振业:"设备我从香江引进,原材料先在内地找,缺的再从香江补。毛巾制作不难,纸巾靠机器操作,买设备时请技师现场教学,几天就能上手,没想象中复杂。"

林峰不假思索,语速干脆:"缺钱就合股凑。人多力量大,有人跑销售,有人抓生产,有人管采购,各司其职,互利共赢,多好!"

林峰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林振业,字字铿锵:"振业叔,咱们得跟上时代!把我制衣作坊西边那片丘陵山地全圈起来,建成工业园区。

无论是卖地还是出租,所得收益都归大队统筹,专门用来扶持村里人创业。

往后,大队还能以资金入股村里的各个作坊,和大伙一起把家业做大!"

林振业听得专注,忽而眼前一亮:"好小子!当初教烧煤法子解了村里柴火难题,如今这工业园更是妙。你这是照着渔村特区的路子来的?"

林峰抬手轻摆,神情从容自信:"这可不是照搬渔村特区,而是咱们林家村独有的‘加强版’。那边可没有大队参股、扶持年轻人创业借贷的章程,这才是咱们的制胜法宝!"

林峰神色笃定,语气急切却不失条理:"当务之急是解决电力,没稳定供电,一切都是空谈!得抓紧筹建小型煤电或柴油发电厂,

这事儿交给大队统一运营最稳妥,既能创收,也能保障全村生产。振业叔,您可别总惦记下海了,村里这么多事千头万绪,没您掌舵协调,根本转不起来!"

屋内谈笑声与炭火噼啪声交织,众人越聊越酣,满腔热忱几乎要冲破堂屋的梁檐。

不知不觉间,暮色己爬上窗棂。林峰起身抱拳告辞,踏出门时还不忘回望屋内众人眼中跃动的期待。

于他而言,这世上再没有比归家后,与杨慧芳并肩细话家常更珍贵的事了——那是奔波途中最安稳的归处,亦是奋斗岁月里最温柔的慰藉。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