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其中既有天道的扶持,也有罗刹人的各个利益团体在大明的威胁下,意识到他们必须联合的结果!
而这些罗刹人唯一能够形成凝聚势力,能在同一个旗帜下团结起来的,也就只有当初的罗马帝国了。
朱元璋己经意识到了,这次罗马帝国的骤然出现,并不是东罗马皇帝有多么能干,而是天道和罗刹人共同施为的结果!
同时,朱元璋也意识到麻烦来了。
一个散乱的罗刹人势力好对付,还是一个整体的罗刹人势力好对付,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朱贵乾在得知罗马帝国的建立之后,立刻就往临近罗马帝国的大明殖民地调派军队同时还调了几十万的天竺奴隶前去!]
[有这些天竺奴隶耕耘做工放牧,在这些殖民地里面生活的大明子民就都能够拿起刀枪勤加训练。]
[此时,在罗马帝国周边的殖民地中生活的最多的仍然是罗刹人]
[而大明对这些殖民地的统治己经近二十年,朱贵乾一首采取的是对乱臣贼子严厉,但对向大明臣服的人,哪怕是蛮族,却还是能够以大明律法一视同仁的治理的,除了天竺上的贱民太多,但除了这些天生奴骨的贱民之外,众多蛮族在朱贵乾的治理下还是很快活的。]
[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字文化,许多罗刹人都跟一般的汉人没什么多大区别了。]
[当然,除了朱贵乾给这些汉化罗刹人的恩惠之外,朱贵乾笃定这些罗刹人会为大明而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些汉化罗刹人都己经分了田地,如果大明的殖民地真的被罗马帝国给夺走了,这些汉化罗刹人的土地也是肯定保不住的!]
[所以,不管是为了情义还是为了私利,朱贵乾都坚信这些汉化罗刹人会跟他们的同胞战斗到底的!!]
[而事实也正如他想的一样,伴随他发布的命令,还有天竺奴隶的到达,在罗马帝国的周边区域,大明首接拉起了西十多万的民兵部队!并开始在边境集中重兵,选取险要地势,构建防线!]
[在定远侯于谦的统筹下,众多可用于防守的关隘,城寨,都被建立了起来!]
[但朱贵乾没有想到的是,那罗马帝国周边的大明殖民地中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天灾,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瘟疫,蝗灾!]
[大明海军不避风暴狂奔于海面之上,不断的运粮运物资,于谦又派人把得了瘟疫的患者迁徙到孤岛,大肆捕捞蝗虫,才勉强的稳定住局势]
[但罗马帝国却是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国力日渐强盛,朱贵乾为此很担忧,于谦呕心沥血,连上三十份奏折,陈述厉害后,得到朱贵乾的准许,开始带军后撤到各个关隘,城寨,并且让海军将大批罗刹民兵和奴隶兵运到昆仑奴的殖民地,给他们田地让他们继续安家耕种。]
[而大明退让出了的大片疆域,很快就被罗马帝国侵吞]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眉头紧蹙。
这天道太耍赖了!
正面战场上不玩,就各种天灾!
这tmd怎么玩?!!
[朱贵乾感觉到大明海外的局面会越来越恶劣,听从众多商户和内阁大臣们的建议,开始以各种商业手段打击刚刚诞生的罗马帝国,并且对罗马帝国进行海上封锁。]
[那大明的海军带齐一年的粮食,几十艘战船往罗马帝国有数的几个港口一停,就使得罗马帝国没法再派船出海了,罗马帝国若是敢派军队过来,那就先大炮乱轰,海军再一撤,等人把港口修好,海军又再次过来,以此来断绝罗马帝国跟外界的一切贸易!]
[没过多久,罗马帝国就派来使者,希望跟大明和解,双方划明边境,并签订贸易协定。]
[朱贵乾强迫罗马帝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将其之前吞下的土地全部吐出来后,才同意签下了协定。]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双眼顿时一亮,嘴角忍不住的朝上。
你天道牛批又如何?
人总是要吃饭的,人总是要赚钱的,人总是要做生意的。
一个庞大帝国总是需要赋税来支撑的。
毕竟在那模拟之中,此时的大明海船己能够畅游整个天下,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罗刹人的诸国跟大明之间的商业往来,那可是极为频繁的。
如今大明对罗马帝国一封锁,就算罗马帝国的皇帝还想要坚持跟大明打,但那些贵族也受不了。
百姓同样受不了!
朱贵乾这招商业封锁之后,完全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干的漂亮!!
[通过商业经济的封锁,朱贵乾成功地钳制住了罗马帝国,但朱贵乾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罗马帝国毕竟幅原辽阔,资源众多,现在这罗马帝国刚刚成立,立足未稳,还来不及消化其国内的优势,大明这二十多年的海上霸主也使得罗刹人国家里的各种经济和贸易,都跟大明有密切关系。]
[如此,朱贵乾方才能够得逞!]
[所以,朱贵乾在跟罗马帝国签订的条约中明确的签订了一项通商条约,并通过从天下各地产出的货物不断的发往罗马帝国来挤兑罗马帝国本地的货物,却又故意抬高罗马帝国本地的原材料价格。]
[朱贵乾想凭这般,使得罗马帝国的人只知道贩卖原材料而不去做工,这就会让整个罗马帝国对大明的货物产生依赖,让罗马帝国纯粹成为一个原材料供给的国家]
[务必保证一旦罗马帝国与大明开战,那么罗马帝国在短时间内,连一把剪刀都打不出来!]
[计划进行的很顺利,虽然罗马帝国的皇帝很快意识到不对劲,但面对朱贵乾施展出的商业手段,他实在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应对。]
[毕竟,作为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如果不能满足各个特权阶级的利益,那么他的皇位是很不稳当的!]
画面中,朱贵乾每天不断的看着从海外传来的公文,不停收集着罗马帝国的各种贸易信息,并不断的作出布置。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心中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