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宇文家反对

于父忙碌了大半个月也在这个时候回了家。

多年来的繁重劳作,早己将他的脊背压弯,如同一棵饱经风雨侵蚀的老树。他那黝黑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看着两个小娃娃,眼中却满是慈爱。

只见他颤颤巍巍地伸手,从破旧不堪的口袋里,掏出两个略显陈旧的拨浪鼓,还有几块皱巴巴包装纸裹着的糖果。

两个孩子瞬间兴奋得一蹦一跳,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抓过拨浪鼓和糖果,转身就要冲出去向小伙伴炫耀。可于父却赶忙伸出粗糙的大手,一把将他们拽了回来。

“就在屋里玩,别往外跑啦。万一被其他眼馋的小孩子抢了去,那可就没喽。”于父轻声哄着。

知夏心里跟明镜似的,她哪能不明白于父的顾虑。他呀,是怕家里那个如母老虎凶悍的姚淑芬知道了这事,又要跟他没完没了地吵闹。

不过,知夏心里清楚,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了。

这些年,多亏了于父的照顾,既占了人家女儿的身体,又占着原身的父爱给他添了那么多的麻烦,等宇文辞带着彩礼上门提亲,她就打算把彩礼全都留给于父,也算是稍稍报答他几分恩情。

趁着姚淑芬还在大街小巷败坏他的名声,知夏拿出国民酒店打包回来的肉菜给于父斟上酒。

在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惊讶与不解。知夏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话音刚落,于父连说了几声"好",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抬起袖子,擦去眼角的泪水。"都怪爹没本事,就这么一个闺女,都没能护周全,让你受了这么多年苦..."

于父声音哽咽,“时隔六年,还能找上门来,愿意担起当年的责任,我这心里,也能踏实些了。”

知夏红着眼眶,一边轻声安慰,一边不停往父亲碗里夹肉,于父慌忙护住碗口:“够啦够啦!我这把老骨头,吃了也浪费,还是给糖心糖壳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说着便要把肉往两个小娃娃嘴里送。

“外公您吃!"糖心糖壳懂事地往后躲,”

“爸爸今天带我们下馆子,吃了好多肉肉!这是妈妈专门孝敬您的”清脆的童音里满是乖巧,知夏听了心里暖融融的,眼眶却更红了。

"爸,您就别推了。"知夏轻轻按住父亲的手,"等孩子们进了宇文家门,还愁没肉吃?往后好日子还长着呢!"

于父点点头,脸上却仍挂着担忧:"闺女,人家看不起咱们,日子过得不舒心,千万别硬撑着。你爹虽然老了,但还能扛起这个家。带着孩子回来,咱们照样有口热乎饭吃。"

知夏鼻子一酸,低头应了声"嗯",生怕眼泪掉下来。她举起酒杯,与父亲轻轻碰杯:

“您放心,宇文家这两天就会来提亲。他们家大业大,要是提彩礼的事,您可别客气。这么多年您为我操碎了心,也该让他们好好补偿补偿。”

另一边的宇文父宇文母听到上官念念的一面之词,心里担忧的不行,在家里焦急的来回踱步等宇文辞回来能给个解释。

宇文辞可是顾家最有本事的一个孩子,要是被来路不明的女人算计,以后岂不被官场上那些老油子耻笑。

不过最后上官念念的算盘还是落了空。

饭桌两老口一口饭没吃下去,恨不能把宇文辞盯出来个洞。

还没进屋的时候,管家就跟他通风报信了,说是上官念念,来宇文家哭了好一大顿,不用想也知道那女人在他父母面前扭曲了事实。

宇文辞慢条斯理的吃完饭,擦了擦嘴巴,郑重其事的开口。

“爸妈,你们不是一首催着我结婚吗,现在我遇到了合适的人选,我己经向她求婚了,你们准备一下,这几天就去提亲。”

宇文父把手里的筷子重重一摔:我不同意。

宇文母安抚的拍了拍丈夫的肩膀,对着宇文辞改用怀柔策略。

“孩子呀,婚姻大事可不是儿戏,娶进门以后可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人,你如今身份属这个X城最显赫,就算你不喜欢那个上官念念,还有大把的名门闺秀等着你选,可千万别一时被狐狸精冲昏了头脑,耽误了你大好的前程。”

宇文辞抬眸,声音不温不火:“您二老不是总念叨抱孙子么,知夏她一口气生了两个男孩,而且被养的很好,你们见了肯定会喜欢。”

宇文父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他怎么不知道他儿子说起话来那么噎人:”我们是想抱孙子没错,但是只想抱我们宇文家的血脉,外面那些不清不楚的野崽子,休想进我宇文家的大门,分一杯我宇文家的羹。

宇文辞摇头:“那不是野崽子,那就是我们宇文家的血脉。”

宇文父举着茶杯打算出气的手僵在半空:“你...你说什么?”

宇文母出口询问“你出国六年,什么时候弄出那么大的俩孩子,你别是让那个狐媚子算计了。”

宇文辞有些头疼,别人那么说知夏他无可奈何,怎么就连自己的父母也这般出言侮辱,更是加重了宇文辞想要弥补的决心。

“那是我出国前夕,我被人暗算,阴差阳错间我们产生了亲密关系,致使她的清白受损。从那之后,她因为我大了肚子独自承受着外界的冷眼与非议,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两个孩子。

不过请你们放心,她这些年的经历,我都仔细调查过了。她品行端正,是个清清白白的好姑娘,这两个孩子的血脉更是确凿无疑,绝对是我的亲生骨肉。”

宇文父宇文母听后,愣在原地,半晌回不过神来。

就在前一天,他俩还心心念念着啥时候能抱上大孙子,谁能想到,这一转身,一下子就冒出俩来,天底下竟还有这般意想不到的好事?

宇文辞不紧不慢,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宇文母刚开始还沉浸在一下子得了两个孙儿的喜悦之中,可听到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时,心里滋生出一丝不满。

宇文母面露犹豫之色,看向儿子缓缓开口说道:“儿子啊,既然你俩压根儿就没有感情基础,倒不如把孩子要过来,多给她些钱,权当是弥补她这些年的辛苦,这样不就行了嘛,没必要非得负责到这种地步吧?”

“新中国成立后,像这种生完孩子夫妻不和闹离婚的例子可不少。以你这么好的条件,去母留子,往后一样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你要是怕亏欠,我们就多给她一些钱,只要钱能解决的事,那都不算问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