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重生之还珠风云逆转 > 第十章 惊变

第十章 惊变

晨光初照金銮殿,龙涎香混着大臣们朝服上的熏香在空气中弥漫。乾隆端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文武百官例行奏事,眼神却透着几分不耐。当户部尚书还在絮絮叨叨说着江南赋税核查进度时,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案上朱批滚落。

"够了!"乾隆抓起案头的密报,扬手狠狠甩向殿中,宣纸在空中展开,如同一道白色闪电,"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口中'不成体统'的荣敏公主做的事!"

密报在青砖地上滑出老远,礼部侍郎颤巍巍捡起,扫过上面的字迹后脸色煞白。只见上面详细记载着小燕子近月来的善举:城西三所孤儿学堂己招收八百学童,每日供应两餐热饭;城郊流民收容所收容老弱病残千余人,还设立医馆免费施药;更甚者,她亲自带着柳红等人暗访米铺,揪出五家囤积居奇的商户,将粮价压回正轨。

"堂堂六部,每月议来议去都是些空话!"乾隆额角青筋突突首跳,龙袍下的双手紧握成拳,"荣敏公主一个女流之辈,带着几个侍卫就能把民生事务办得井井有条,你们呢?不是推诿塞责,就是互相扯皮!"

殿内死寂一片,唯有乾隆粗重的喘息声回荡。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硬着头皮出列:"皇上息怒,公主殿下心系百姓固然值得称赞,但她插手商贾事务、私设公堂,终究不合规矩......"

"规矩?"乾隆突然大笑,笑声中满是讥讽,"朕看你们最会拿规矩当挡箭牌!去年就说要整顿漕运,到现在连个章程都拿不出来!荣敏公主没按规矩来,可至少让百姓吃上了饭!"他猛地起身,龙靴重重踏在台阶上,"从今日起,六部每桩事务都要列出期限,办不好的——"目光扫过众人惊恐的面容,"就把乌纱帽摘了,去荣敏公主那儿讨教!"

退朝后,消息如惊雷般炸开。大臣们聚在朝房议论纷纷,翰林院编修周文远愤愤道:"成何体统!让我们向一个丫头片子学习?"话音未落,便被同僚死死拽住:"噤声!没瞧见皇上发这么大火?"

而此时的公主府内,小燕子正蹲在地上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她裙摆沾满泥土,发间还别着不知哪个孩子插的野花。当江明远匆匆跑来告知朝堂之事时,她眨巴着眼睛:"皇阿玛又发火啦?该不会是因为我查封的那几家米铺?"

"何止!"江明远又好气又好笑,将密报递给她,"皇上拿你的善举狠狠训斥了群臣,现在整个京城都在传,说荣敏公主比六部还能干。"

小燕子跳起来,拍着手笑道:"那敢情好!这样那些老古板就没工夫挑我毛病了!"她突然想起什么,拉着江明远往库房跑,"对了!福伦前日又送了批绸缎,正好给学堂的孩子们做冬衣!"

消息传到学士府,福伦望着门口悬挂的"福善堂"匾额,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福晋忧心忡忡道:"老爷,皇上这么抬举荣敏公主,咱们......"

"这是好事。"福伦转动着翡翠扳指,目光深邃,"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福家与公主府交好。"他想起朝堂上乾隆盛怒的模样,心中己有计较,"去准备份厚礼,就说福家愿再捐百亩良田,扩建流民收容所。"

夜幕降临,乾隆独自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当看到福伦请求捐田的折子,他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御花园闯祸的野丫头。如今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硬生生在规矩森严的朝堂撕开一道口子。

"苏培盛。"乾隆突然开口,"明日宣荣敏公主进宫,朕要听听,她对整顿吏治有何想法。"烛火摇曳间,他望着窗外的冷月,嘴角不自觉上扬——或许,这紫禁城的天,真该变一变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