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我的伊甸园 > 第三十章 时光褶皱里的勋章

第三十章 时光褶皱里的勋章

中山公园的秋雨淅淅沥沥,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声响。万红军和伊凡凡躲进公园角落的茶社,玻璃窗蒙着一层薄薄的水雾,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伊凡凡捧着温热的茶杯,目光灼灼地望着万红军,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己经密密麻麻记了大半,"老万,上次你讲到退役那天,后来真的再没回过老部队?"

万红军着杯沿,茶汤映出他眉间若隐若现的皱纹。茶社里飘来淡淡的茉莉香,混着雨声,像极了西十年前新兵连宿舍里潮湿的霉味。

"退役第二年,我偷偷回去过一次。"万红军的声音突然变得沙哑,"那时候部队己经改编,老营房拆了大半,我站在空地上,连当初在墙角种的野菊花都找不到了。"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泛黄的信封,里面夹着半张褪色的照片,照片上五个年轻士兵挤在训练器材旁,脸上还带着青涩的笑容。

伊凡凡凑近细看,发现照片边缘用钢笔写着"1987年野外拉练"。万红军指着照片最右侧的少年,"这是小李,我们排最机灵的兵。那年冬天执行任务,他为了保护电台,在雪地里冻了整整三个小时,后来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

茶香氤氲中,万红军的思绪回到了1988年的寒冬。长白山的雪下得铺天盖地,部队接到紧急任务,需要在三天内穿越原始森林架设通讯线路。小李主动请缨担任通讯兵,背着沉重的电台走在队伍最前端。雪深及膝,每走一步都要用力拔出深陷的脚,凛冽的北风裹着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第三天傍晚,队伍突然遭遇暴风雪。能见度几乎为零,电台信号也断断续续。小李跪在雪地里调试设备,手指很快失去知觉。万红军发现时,他整个人几乎冻僵在雪堆里,电台却被紧紧护在怀里,机身还带着体温。

"送到卫生队时,医生说再晚半小时,这条腿就保不住了。"万红军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他醒来第一句话就是问电台修好没有。"

伊凡凡注意到万红军的右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指节泛白。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平静的讲述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

"其实最难忘的,是1992年抗洪抢险。"万红军从包里取出一本磨破边角的日记本,翻到夹着干枯芦苇的那页,"那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我们部队连夜驰援。到现场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日记本上的字迹被水渍晕染,依稀能辨认出:"7月23日,连续奋战18小时,堤坝出现管涌。我们手挽手跳进湍急的洪水,用身体当人墙......"

万红军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浑浊的江水咆哮着冲击堤坝,手电筒的光束在雨幕中摇晃,战友们的嘶吼声与洪水的轰鸣交织在一起。突然,堤坝某处传来"轰隆"巨响,管涌形成的漩涡瞬间吞噬了几名战士。万红军想都没想,纵身跃入水中,抓住了一名被冲走的新兵。冰冷的江水灌进鼻腔,他死死抱住新兵,在激流中挣扎了十几分钟,才被战友们用绳索拉上岸。

"那一夜,我们连72人,扛了2000多袋沙袋。"万红军的声音低沉,"天亮时,看着加固好的堤坝,许多人累得瘫倒在泥水里,却没有人喊一声苦。"

伊凡凡注意到,万红军讲述这些故事时,语气平淡得近乎冷漠,仿佛在说别人的经历。但他紧蹙的眉头和不自觉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内心深处的波澜。

茶社的灯突然熄灭,窗外的雨声骤然变大。借着手机的微光,伊凡凡看见万红军的眼角泛着。黑暗中,万红军的声音带着某种空灵的质感:"小伊,你知道吗?这些年我最怕过节。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洪水里的战友......"

沉默良久,伊凡凡轻声问:"后悔过吗?选择这条艰苦的路。"

万红军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从未。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就把自己交给了国家。即使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条路。"他摸出贴身收藏的军功章,在手机光线下,勋章表面的五角星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些勋章不属于我,属于所有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军人。"

雨渐渐停了,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在茶社的窗棂上。万红军缓缓合上日记本,将照片和勋章仔细收好。伊凡凡忽然发现,这位62岁的老人,在讲述完这些尘封往事之后,神情竟变得轻松了许多,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小伊,谢谢你愿意听我唠叨这些陈年旧事。"万红军起身整理衣服,"有些故事,藏在心里太久,就会变成石头。现在说出来了,反而觉得轻快。"

两人走出茶社,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万红军望着天边的晚霞,突然说:"明天我准备回趟老部队,听说他们正在筹建军史馆,想把这些故事都记录下来。"

伊凡凡望着老人坚毅的背影,突然明白,这些年万红军在中山公园跳舞,何尝不是在寻找一种与过去和解的方式?那些跳动的舞步,是青春的回响,是热血的延续,更是一位老兵对军旅生涯最深情的告白。

暮色渐浓,中山公园的广场上,音乐声再次响起。郑燕燕和徐千惠正在等候,看见万红军走来,热情地招手。万红军笑着跑过去,舞步依然矫健,仿佛西十年的时光从未流逝。而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终将化作永不褪色的记忆,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