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威廉:帝国的崛起 > 第31章 绥靖萌芽

第31章 绥靖萌芽

1924年3月,威斯敏斯特宫的议会厅内,气氛紧张而凝重,一场激烈的辩论即将展开。

内维尔?张伯伦站在演讲台上,胸前别着一朵粉红色康乃馨,在灯光下微微颤动,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

“各位同僚,” 张伯伦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整个议会厅里回响,“英国如今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对德禁运己经让我们的殖民经济伤痕累累,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做出改变。”

保守党后座议员们纷纷点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己经被张伯伦私下拉拢,准备在这场辩论中为他站台。

然而,前排的工党议员们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不满。

张伯伦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备忘录,纸张边缘烫着金色的皇家纹章,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彰显着这份文件的权威性。“经过评估,德国合成橡胶产能己达年产 5 万吨,继续禁运徒劳无功。我们应集中精力解决土耳其问题,而非与柏林进行两败俱伤的消耗。因此,我提议,有限度开放橡胶贸易。”

“这是背叛!” 工党领袖拉姆齐?麦克唐纳猛地起身,愤怒地说道,“首相先生,您难道己经忘了莱茵黄金号的惨痛教训吗?那是德国对我们的挑衅,是他们野心的彰显,而您现在却要向他们妥协,开放橡胶贸易,这无疑是在助长德国的嚣张气焰!”

张伯伦微笑着摇头,高声回答:“正因为我时刻铭记着莱茵黄金号的教训,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务实,而不是盲目地坚持对抗。”

说着,他从文件夹中掏出一份烫金黑皮本子。

“这是什么?”底下有人偷偷询问身边的朋友。

“啊?讲到哪了?”

“这个黑色本子你知道是啥么?”

“估计是哪家新开的法式餐厅的邀请函。”

“不是,这本子看起来就挺高级。”

“嗯,你说得对,那就是新开的高级的法式餐厅邀请函。”

“……”

“各位,这是德国法本公司发来的橡胶技术交流邀请函,落款处是他们总裁卡尔?博施的亲笔签名。”张伯伦高举着邀请函,微微笑道,“各位,技术交流而非一味地对抗,才是实现和平的基石。通过与德国在橡胶技术上的交流,我们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紧张的局势,还有可能提升我国自身的橡胶产业技术水平,这对英国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哼,这不过是德国的阴谋罢了,他们怎么可能真心与我们交流技术。这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位工党议员不屑地说道。

张伯伦不慌不忙地回应道:“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目前的局势下,我们需要尝试新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且,我们可以在开放橡胶贸易的同时,制定严格的限制条件,确保德国不会利用这些橡胶来扩充军事力量。我们有足够的手段来监控和制衡德国。”

议会厅内顿时议论纷纷,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张伯伦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说服更多的议员支持自己的提议。

他开始列举一系列数据和分析,试图证明开放橡胶贸易对英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来保障英国的利益。

“各位想想,兰开夏的纺织厂因为橡胶禁运己经倒闭了多少家?无数工人失去了工作,社会动荡不安。开放橡胶贸易后,这些工厂将重新运转,工人们将重新获得收入,社会也将恢复稳定。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稳定的大事。” 张伯伦说道,试图打动那些担心经济形势的议员。

在张伯伦的努力下,加上保守党议员的支持以及 “英国经济复兴联盟” 施加的压力,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议员开始动摇。

而此时,在德国大使馆,

“告诉柏林,张伯伦先生,不,不对,张伯伦首相那边估计己经得手了。”里宾特洛甫一边悠闲喝着咖啡,一边指示电报员发送电报给柏林,“嚯,还是这英国人会享受啊。”

没一会,柏林立马回电:“很好,继续按照计划行事。让张伯伦开放殖民地的贸易,我们要尽快扩充军备。”

“明白,不过张伯伦会不会狮子大开口?”

“哼,给他一点甜头,再许以未来的利益,他会乖乖听话的。”

经过数轮激烈的辩论和私下的交易,议会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张伯伦提出的有限度开放橡胶贸易的提议。

这个消息传出后,张伯伦在保守党内的声望大增,为他竞选首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首相竞选过程中,张伯伦凭借着保守党的全力支持、被里宾特洛甫忽悠的英国商人提供的大量资金赞助,以及他在议会通过提议时展现出的领导能力,成功地赢得了多数议员的支持。

“张伯伦先生,他有清晰的经济策略,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经济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这样一位有魄力的领导者。” 一位保守党议员在公开场合为张伯伦拉票时说道。

“是啊,看看那些倒闭的工厂,再看看如今开放橡胶贸易带来的希望。张伯伦是我们的希望。” 一些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民众也开始支持张伯伦。

在一片支持声中,1924年深秋,张伯伦顺利当选为英国首相。

当他站在唐宁街 10 号的台阶上,向民众发表就职演说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英国的同胞们,我将带领大家走出经济困境,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我们将与德国开展有限度的橡胶贸易,这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第一步。” 张伯伦慷慨激昂地说道,台下的民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奥得河畔的雷赫林试飞场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威廉三世亲自莅临,站在观察台上,目光紧紧盯着跑道尽头那架涂着铁十字标志的F-23战斗机。

这架飞机的起落架上,安装着法本公司刚刚生产出的首批合成橡胶轮胎,白色的胎面在阳光下闪烁着异样的光泽。

“陛下。”空军总参谋长凯塞林站在皇帝身边,手指微微颤抖,“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合成橡胶轮胎进行试飞,试飞员是里希特霍芬航空学校的首席教官,冯·施陶芬贝格上尉。”

威廉三世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了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想起了一年前那个因为轮胎爆裂而牺牲的年轻飞行员,想起了那些堆积在空军仓库里的破损轮胎。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F-23滑上跑道。

施陶芬贝格上尉做了一个标准的起飞动作,飞机轻盈地离开了地面,在空中做了几个标准的盘旋和俯冲动作。

观察台上的人们屏住了呼吸,目光追随着飞机的轨迹。

“高度1000米,速度180公里/小时,一切正常!”通讯兵大声报告。

“做一个急转弯!”凯塞林对着对讲机下令。

施陶芬贝格上尉熟练地操作着飞机,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急转弯。

观察台上的人们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随后是压抑的掌声,他们都在等待着可能出现的轮胎爆裂声,但什么都没有发生。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滑行到观察台附近停下。

施陶芬贝格上尉摘下头盔,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陛下!参谋长!这轮胎太棒了!转弯时的抓地力比天然橡胶轮胎好太多了,而且感觉更轻!”

威廉三世快步走下观察台,亲自检查了轮胎。

白色的胎面上只有轻微的磨损痕迹,没有任何裂纹或脱层。

“博施先生。”皇帝转身看向站在一旁的法本公司总裁,“你做到了。从今天起,帝国的天空将再次属于我们!”

1925年初,布纳工厂正式投产,首批合成橡胶优先供给了空军。

当战斗机联队的飞行员们换上白色的合成橡胶轮胎时,整个军营都沸腾了。

“看啊,这是我们自己的橡胶!”一名飞行员抚摸着轮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轮胎爆裂了!”

霍夫曼博士亲自来到空军基地,指导地勤人员维护合成橡胶轮胎。

他对围在身边的机械师们说:“记住!合成橡胶虽然耐磨损,但对机油很敏感,一定要避免接触润滑油。”

他拿起一个轮胎压力表:“胎压要保持在2.5个大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性能。”

威廉三世在柏林举行了空军阅兵式,空军战斗机、支援机、轰炸机、侦察机等编队呼啸而过,白色的轮胎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弧线。

“这是帝国的骄傲!”皇帝在演讲中激动地说,“我们用智慧和勇气,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创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橡胶奇迹!”

然而,在庆祝的背后,霍夫曼博士却没有丝毫松懈。

他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试图进一步改进合成橡胶的性能。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他对马尔科说,“现在我们有了合格的轮胎,但飞机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橡胶,比如密封件、减震器...而且,我们还要研发更耐高温的橡胶,为未来的高速飞机做准备。”

马尔科看着显微镜下的分子结构,若有所思地说:"" “先生,我在想,如果我们能把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会不会得到性能更优异的橡胶?”

橡胶的研发又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当前的需求,更是为帝国的未来空中霸权铺平道路。

威廉三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宣布:“布纳工厂的产能正在逐步提升,很快,我们就能满足帝国各项领域对橡胶的需求!”

兴登堡元帅补充道:“陛下,法本公司己经开始研发用于潜艇的耐油橡胶,以及用于航空母舰甲板的防滑橡胶。合成橡胶正在改变我们的整个军事体系。”

威廉三世点点头,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很好!告诉霍夫曼博士,朕要亲自为他颁发铁十字勋章。还有,命令布纳工厂扩大生产!”

在布纳工厂热火朝天地生产合成橡胶的同时,霍夫曼博士的实验室里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氛。

马尔科最近总是咳嗽不止,医生诊断为长期接触化学品导致的肺部损伤。

马尔科在病床上虚弱地说:“教授,答应我,一定要把合成橡胶的事业继续下去……”

霍夫曼握住助手的手,心中充满了愧疚。

“你会好起来的,马尔科。”他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等你康复了,我们还要一起研发更先进的橡胶呢。”

然而,马尔科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在他的葬礼上,霍夫曼看着墓碑上年轻的脸庞,暗暗发誓:“我会继续下去,马尔科。为了你,为了那些因为橡胶短缺而牺牲的飞行员,为了德意志帝国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