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一郎恼羞成怒,决定动用极端手段。他计划在上海的水源地投放一种特制的生化病毒,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旦扩散,整个上海将陷入混乱,民众会陷入恐慌,抗日组织也将自顾不暇。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佐藤一郎安排了一支精锐的日军特种部队负责运输和投放病毒,行动极为隐秘。
周海通过潜伏在日军内部的线人,意外得知了这个惊天阴谋的些许线索。虽然情报并不完整,但“生化病毒”“水源地”这几个关键词,让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召集林婉秋、陈老板以及抗日组织的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周海面色严峻地说道:“佐藤一郎这招极其狠毒,如果让他得逞,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病毒投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阻止他们。”林婉秋秀眉紧锁,思考片刻后说:“我们可以发动民众,让大家留意水源地附近的异常情况。同时,利用我们在日军中的关系,继续深挖情报。”陈老板也点头表示赞同:“我会动用商界的力量,尽可能封锁消息,避免引起民众恐慌,以免乱了自己的阵脚。”
会后,抗日组织迅速行动起来。林婉秋组织宣传队,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向民众传达要留意水源地安全的信息,发动民众充当“眼线”。周海则与潜伏在日军内部的线人紧密联系,冒着巨大风险,试图获取更详细的情报。而陈老板通过各种渠道,警告那些与日军有勾结的商人,若敢泄露消息引发恐慌,必将受到严惩。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准备好一批应急物资,以防万一。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周海终于获取到关键情报:日军将在三天后的凌晨,趁夜色掩护,在黄浦江上游的一处水源地投放病毒。得知消息后,周海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他运用高级战术指挥技巧,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拦截计划。
周海挑选了一批最精锐的队员,分成三个小队。第一小队负责在日军前往水源地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尽可能拖延日军的行动;第二小队则绕道前往水源地,提前做好防御准备,阻止日军靠近水源;而周海亲自带领第三小队,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其他两队。
行动当晚,月色朦胧,西周一片寂静。第一小队在设伏地点紧张等待着。当日军特种部队出现时,队员们果断发动攻击。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日军遭到突然袭击,阵脚大乱。但他们毕竟是精锐部队,很快便组织起反击。双方陷入激烈交火,第一小队凭借着地形优势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死死拖住日军。
与此同时,第二小队己抵达水源地,迅速布置防御工事。他们在水源地周围设置了重重障碍,并利用系统提供的先进武器,严阵以待。
周海带领的第三小队则在附近隐秘处待命,根据战场形势随时准备出击。战斗愈发激烈,日军不断试图突破第一小队的防线,向水源地推进。周海密切关注着战局,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