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15章 崇祯帝的心病

第15章 崇祯帝的心病

夜色深沉,紫禁城内一片寂静,唯独乾清宫的烛火依旧明亮。崇祯皇帝坐在御案前,面前摊开着最新的军火贸易账册——白银八百万两,粮食三十万石,硝石、铁料堆积如山。这本该是令人欣喜若狂的数字,可他的眉头却始终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夜己深了,您该歇息了。"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崇祯没有回答,只是盯着烛火出神。王承恩不敢再劝,只得悄悄退到一旁。良久,崇祯终于开口:"大伴,你说……关火华此人,如何?"王承恩一愣,随即谨慎地回答:"关大人天纵奇才,不但会制造武器,经商之道也是无人能敌,自从担任商务总督以来,短短几个月的收入就抵得上我大明朝几年的收入,如此人才,世所罕见,实乃国之栋梁。""是啊,栋梁……"崇祯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可栋梁若太高,会不会压垮屋顶?"王承恩心头一跳,不敢接话。翌日清晨,周皇后在坤宁宫用早膳时,发现崇祯几乎没动筷子。"皇上,可是御膳不合口味?"她轻声问道。崇祯摇头:"朕只是没胃口。"周皇后细细打量丈夫,见他眼下青黑,神情疲惫,显然一夜未眠。她挥手示意宫女退下,柔声道:"皇上可是有心事?”崇祯沉默片刻,终于叹了口气:"莲儿,朕最近……总有些不安。""是因为关火华?"崇祯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怎么知道?"周皇后微微一笑:"皇上近日对他格外关注,臣妾自然能猜到几分。"崇祯苦笑:"果然瞒不过你。"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关火华确实才华横溢,短短数月,便让朝廷财源广进,军备大增。可正因如此,朕才……""才担心他将来势大难制?"周皇后接过话头。崇祯沉默,算是默认。周皇后轻叹一声,走到他身旁:"皇上,臣妾倒觉得,关火华未必有异心。""哦?"崇祯侧目看她。"他若真有野心,大可暗中培植党羽,何必如此高调行事,让所有人都盯着他?"周皇后缓缓道,"更何况,他若真想篡位,又何必帮朝廷赚钱练兵?首接投靠李自成或皇太极,岂不更容易?甚至...以他亲自训练的天诛小队的战斗实力,首接割地称王,也没有人能拦住他。"崇祯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三日后,崇祯在文华殿召见关火华。"关卿,军火贸易进展如何?"崇祯语气平和,仿佛只是寻常问政。关火华拱手答道:"回陛下,荷兰人又追加了五百支燧发枪的订单,葡萄牙人则想购买火炮制造技术,不过臣己按陛下旨意,只卖成品,不卖技术。"崇祯点点头:"你做得很好。"他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关卿,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干,将来必成大器。朕在想……是否该给你加加担子?"关火华神色不变:"臣愿为陛下效死,一切听凭陛下安排。"崇祯盯着他的眼睛,缓缓道:"朕欲封你为兵部尚书,当然商务总督还是有你兼任,另外准许你用训练天诛小队的方法,为我大明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职位——兵权,关键是自己还继续兼任商务总督,等于大明朝的兵权财权都在自己手上,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关火华沉默片刻,忽然跪下:"陛下,臣有一请。""讲。""臣不愿任兵部尚书。"崇祯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为何?"关火华抬头,目光坦然:"臣本布衣,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如今臣年不过 25,就己身居总督高位,倘若再进尚书之位,恐朝臣非议。"崇祯久久凝视着他,忽然笑了:"好,朕准了。"当晚,崇祯将试探的结果告诉周皇后。周皇后听完,微微一笑:"皇上,现在可放心些了?"崇祯摇头:"他拒绝兵权,反而让朕更看不透他。常人若有机会掌权,岂会轻易放弃?而且他手握天诛小队战力天下第一。"周皇后沉吟道:"或许……他志不在此?""志不在此?"崇祯皱眉,"那他的志向是什么?""臣妾曾听他说过一句话——'愿华夏不再受蛮夷之辱'。"周皇后轻声道,"或许,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改变这个世道,想要万世留名。"崇祯怔住了。次日深夜,崇祯突然微服来到关火华的住所。关火华正在烛下绘制图纸,见皇帝亲临,慌忙起身行礼。崇祯摆手:"不必多礼,朕只是睡不着,来找你聊聊。"他走到案前,看着桌上的图纸:"这是何物?""回陛下,这是臣设计的'迅雷铳',可连发三弹,威力远超现有火器。"关火华答道。崇祯点点头,忽然问道:"关卿,你可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关火华一愣:"陛下何出此言?"崇祯首视他的眼睛:"以你的才华,封侯拜相亦非难事。待朕百年之后,你待如何?"房间内一片死寂。关火华深吸一口气,缓缓跪下:"陛下,臣之所愿,不过是见大明重现洪武、永乐之盛。至于功名利禄……"他抬起头,目光灼灼,"臣若贪图这些,当初就不会来北京,或者完全可以自立,以臣之能,十年内,不说一统天下,占据一两个省份与李自成和皇太极还有陛下您分庭抗礼还是做的到的。"崇祯心头一震。良久,他伸手扶起关火华:"朕……明白了。"回宫的路上,崇祯望着满天星斗,忽然对王承恩道:"传旨,加封关火华为太子少保,赐穿蟒袍。"王承恩惊讶道:"皇上,这……"崇祯笑了笑:"他不是想要名利吗?朕给他。他不是想要权力吗?朕也给他。""可这样不是更……""正因朕给了他,他才不需要去争。"崇祯意味深长地说,"更何况,一个公开受赏的能臣,比一个暗中积蓄力量的叛臣,要好掌控得多。"王承恩恍然大悟。翌日朝会,当封赏的旨意宣读完毕,满朝哗然。关火华恭敬接旨,神色平静。退朝后,几位大臣围上来道贺,关火华只是礼貌应对。当他走出午门时,发现崇祯正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两人隔空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崇祯的心病,终于消解。而大明的未来,也在此刻悄然改变。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