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初起的七月,老街的青石板被晒得发烫,绣坊里却飘着沁人的薄荷香。伊贝贝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据——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在过去半年里翻了十倍,最新上架的敦煌飞天刺绣盲盒,三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贝贝姐,国外的首播团队到了!"小芳顶着一头被汗水打湿的卷发,急匆匆跑进工作室。玻璃门外,金发碧眼的摄像师们正架起设备,他们身后跟着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外国绣娘,手中捧着各自的得意之作。这是老街发起的"全球绣艺对话"首播企划,旨在搭建东西方刺绣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播开始时,绣坊的天井己布置成古色古香的茶室。林阿婆坐在竹椅上,戴着老花镜慢条斯理地绣着湘绣的双面猫。她的银针在绸缎上穿梭如飞,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咪便呼之欲出,引得首播间弹幕疯狂刷屏。"这针法太绝了!""好想学!""求教程!"
轮到外国绣娘展示时,一位意大利绣娘拿出了融合蕾丝与苏绣的婚纱设计图,法国绣娘则带来了用丝线勾勒的梵高星空刺绣。伊贝贝作为主持人,巧妙地将每种技法的特点与文化渊源娓娓道来。当她展示老街独创的"夜光刺绣"时,整个首播间都沸腾了——在紫外线灯下,绣品上的牡丹绽放出神秘的荧光,仿佛将星河缀在了绸缎上。
这场首播的观看量突破了千万,更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半个月后,一封邀请函寄到了老街:邀请伊贝贝作为非遗创新代表,在巴黎举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发言。
"这是老街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穆春着邀请函,眼中满是骄傲。但筹备行程的过程并不顺利,伊贝贝既要准备演讲稿,又要挑选参展作品,还要协调绣坊的日常事务。更棘手的是,一位重要合作商突然毁约,声称要与东南亚仿冒品厂商合作。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伊贝贝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对着满墙的设计图沉思。穆春默默端来一碗热汤,指了指窗外——老街的夜市依然灯火通明,绣娘摊位前围满了游客,孩子们举着刺绣灯笼嬉笑奔跑。这一幕给了她灵感:"我们为什么不把老街的故事,做成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说干就干,老街迅速成立了文创开发小组。伊贝贝带着团队走访了国内各大文旅项目,回来后提出了"丝路幻境"的构想:利用AR、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蚕茧抽丝到刺绣成品的全过程,甚至可以穿越到古代绣坊,与虚拟的绣娘互动。
项目启动那天,老街像过年一样热闹。施工队开进老街时,挖出了一段明代的护城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竟有半幅残破的刺绣锦缎。文物专家鉴定后震惊地发现,这上面的针法与老街传承的"锁绣"如出一辙。这个发现让"丝路幻境"项目更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在紧张的筹备中,伊贝贝踏上了前往巴黎的航班。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台上,她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老街的变迁:从破败的小巷到如今的文化地标,从濒临失传的手艺到全球追捧的艺术。当画面切换到林阿婆教外国孩子刺绣的场景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非遗的传承,不是将技艺锁进博物馆,"伊贝贝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大厅,"而是让它在创新中重生,在生活中延续。"她展示了老街开发的智能刺绣APP,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设计纹样,再由老街绣娘制作成实物。这个创意引发了全场轰动,不少国家的代表纷纷前来洽谈合作。
回国后,伊贝贝顾不上倒时差,立刻投入到"丝路幻境"的收尾工作中。试运营那天,第一批游客戴着VR眼镜走进体验馆,瞬间被传送到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他们可以亲手采摘桑叶喂蚕,可以在虚拟绣坊里向唐代绣娘学习针法,最后还能拿到自己设计的刺绣纪念品。
"太神奇了!"一位外国游客摘下VR眼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感觉自己真的触摸到了中国的历史。"这个项目一经推出,立刻成为现象级文旅产品,老街的游客量单日突破了十万人次。
然而,成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游客激增,老街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垃圾处理、交通疏导等问题接踵而至。更让伊贝贝忧心的是,一些商户为了牟利,开始售卖质量参差不齐的周边产品。
"我们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在老街商户大会上,伊贝贝语气坚定,"每一件从老街出去的商品,都要对得起'非遗'这两个字。"经过讨论,老街成立了质量监督委员会,所有文创产品必须通过三道质检关卡,还推出了"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产品的制作过程和绣娘信息。
解决了内部问题,老街又迎来了外部竞争。某大型文旅集团模仿"丝路幻境",推出了类似的体验项目,还以高薪挖走了老街的部分技术人员。面对危机,伊贝贝和穆春没有慌乱,他们带领团队研发出第二代沉浸式系统,增加了AI互动功能,游客甚至可以与虚拟绣娘进行自由对话。
与此同时,老街与国际知名游戏公司合作,将刺绣文化融入古风网游。游戏中的刺绣技能树、绣坊经营玩法大受欢迎,年轻玩家们为了获得限量版刺绣皮肤,纷纷开始研究真正的刺绣知识。这种跨界合作,让老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金秋十月,老街举办了盛大的"丝路文化节"。护城河上搭起了水上舞台,各国艺术家带来了融合刺绣元素的歌舞表演。伊贝贝和穆春站在人群中,看着烟花照亮每个人的笑脸,心中满是感慨。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修缮绣坊时吗?"伊贝贝靠在穆春肩头轻声问。
穆春笑了,揽住她的肩膀:"那时候哪敢想,老街会变成今天这样。"他指着远处正在首播的年轻人,"现在连孩子们都知道,要把老街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伊贝贝和穆春漫步在护城河旁,听着流水潺潺,看着岸边绣坊的灯火依然明亮。那是加班的绣娘在赶制订单,是设计师在绘制新的纹样,是程序员在调试系统——每个人都在为老街的明天努力着。
"你说,老街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伊贝贝问。
穆春握紧她的手,眼中闪烁着憧憬:"会有更多人因为老街爱上刺绣,会有更多年轻人用科技守护传统,会有更多的故事,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微风拂过,带着绣线香和护城河的水汽,温柔地包裹着两人。老街的故事,如同永不完结的长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而伊贝贝和穆春,也将继续携手前行,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绣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