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今生相爱,我穿越到1987 > 第五十六章 锦绣新篇

第五十六章 锦绣新篇

晨光初露,老街的青瓦白墙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第一缕阳光穿透梧桐枝叶的缝隙,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光影。伊贝贝推开窗,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绣线香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卖早点的老汉、送花的姑娘,还有推着自行车收废品的中年人,交织成老街独有的晨曲。

“贝贝,快来尝尝新磨的豆浆!”楼下传来穆春的喊声。伊贝贝快步走下楼,只见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油条和冒着香气的豆浆,穆春正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额角还沾着面粉。“昨晚回来太晚,今早特意起早给你做顿热乎的。”他笑着递过一个瓷碗,目光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两人正吃着早饭,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夏小棠风风火火地推开门,脸颊泛红,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大事不好!原定的发布会场地突然被征用了,说是要举办临时的展销会。”她将文件摊在桌上,上面赫然盖着鲜红的公章。

伊贝贝皱起眉头,指尖无意识地着碗沿:“距离发布会只剩三天,现在找新场地根本来不及。而且那些布置物料、邀请的嘉宾......”话未说完,穆春己经掏出钢笔,在纸上快速勾勒起来:“别急,我们把发布会搬到老街上。”他抬头看向两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沿着主街布置展位,把工坊、绣庄都串联起来,做成一个开放式的艺术长廊。”

夏小棠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还可以让商户们把特色绣品搬到门前展示,游客能边走边看,互动性更强。”伊贝贝却有些担忧:“但老街的道路太窄,人流量一大很容易拥堵,安全方面......”

“安全问题交给我。”穆春迅速拨通电话,联系了几位在街道办工作的朋友,又掏出笔记本写下一串名单,“我去协调交通管制,再组织志愿者维持秩序。小棠,你负责联系嘉宾和媒体,重新调整流程;贝贝,你和绣娘们沟通展品布置,重点突出文创产品的亮点。”

三人迅速分工,老街也随之进入紧张的筹备状态。伊贝贝穿梭在各个工坊之间,与绣娘商讨展位设计。李阿婆戴着老花镜,颤巍巍地拿出新绣的双面异色绣屏风:“丫头,把这个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看看我们老太婆的手艺!”年轻的绣娘小林则抱出一大箱刺绣样品,兴奋地介绍:“我连夜改良了几款设计,加入了夜光丝线,晚上展示肯定特别惊艳!”

正午时分,穆春带着志愿者们开始搭建临时展位。老街的商户们纷纷自发帮忙,有的搬出八仙桌当展台,有的爬上梯子挂灯笼。原本狭窄的街道被装点得焕然一新,青石板两侧摆满了绣架、屏风和文创产品,彩色的绸带随风飘动,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绚丽的锦带。

夜幕降临,老街的筹备工作仍在继续。伊贝贝站在一处高台上,借着路灯的光核对展位清单。突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需要帮忙吗?”她回头,只见穆春提着工具箱,额头上满是汗水。不等她回答,穆春己经爬上梯子,开始加固松动的展板:“白天太忙,现在才有空过来。”

伊贝贝递上毛巾,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自从来到1987年,穆春总是这样默默支持着她,无论是面对质疑还是困境,始终坚定地站在她身旁。“穆春,谢谢你。”她轻声说。穆春动作一顿,转头笑道:“谢什么?我们不是说好要一起守护老街吗?”

此时,夏小棠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叠邀请函:“嘉宾和媒体都重新通知到位了,明天上午还会有省里的文化部门领导过来。”她抬头看向灯火通明的老街,眼中满是期待,“这次发布会要是成功,老街的知名度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天清晨,老街被喜庆的鞭炮声唤醒。街道入口处,巨大的刺绣拱门格外醒目,上面绣着“锦绣华章——老街刺绣文创发布会”几个鎏金大字。伊贝贝换上传统的旗袍,外搭一件改良的刺绣坎肩,站在主街中央做最后的检查。绣娘们早己各就各位,有的现场展示刺绣技法,有的耐心解答游客的问题。

九点钟,嘉宾们陆续抵达。当看到整个老街都变成了开放式展厅,不少人发出惊叹。省文化厅的王处长握着伊贝贝的手,赞叹道:“这个创意太好了!把传统艺术和生活场景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老街的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

发布会正式开始,夏小棠作为主持人,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介绍老街的历史和刺绣文化。大屏幕上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纪录片,从老街的百年传承到如今的创新发展,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台下的嘉宾和游客们看得入神,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创产品展示环节。小林带着团队,将刺绣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出了会发光的刺绣手机壳、带有AR功能的刺绣书签。当游客用手机扫描书签上的图案,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便会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拍照。

李阿婆的双面异色绣屏风前围满了人。她坐在绣架旁,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讲解针法:“这双面绣讲究的是两面颜色不同,图案却能严丝合缝,全靠心里有张‘活图纸’。”一位外国游客看得入迷,通过翻译激动地说:“太神奇了!这简首是魔法!”

发布会进行到高潮时,天空突然飘起细雨。伊贝贝的心猛地一沉,担心雨水会破坏展品。没想到,游客们不仅没有散去,反而兴致更高。穆春迅速组织志愿者撑起油纸伞,为展位遮雨;绣娘们则拿出透明罩,小心翼翼地保护展品。细雨中的老街,反而增添了几分诗意,朦胧的雨幕中,彩色的绣品更显艳丽。

一位记者兴奋地对伊贝贝说:“这场雨中的发布会太有氛围感了!我要把它写成专题报道。”伊贝贝望着雨中忙碌而有序的老街,眼眶微微。大家的努力、游客的热情,还有这份对传统艺术的坚守,都让她坚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的余晖洒在老街的屋脊上,给整个街道镀上一层金色。发布会圆满结束,统计数据显示,当天接待游客超过五千人,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十万元。更重要的是,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老街的名字登上了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

庆功宴在最大的绣庄里举行。众人围坐在摆满美食的长桌旁,欢声笑语不断。李阿婆端起酒杯,声音哽咽:“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老街这么热闹的样子。谢谢你们,让我们这些老手艺有了新盼头。”

穆春站起身,举起酒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老街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起加油!”众人纷纷举杯,清脆的碰杯声中,伊贝贝望向窗外。夜幕降临,老街的灯笼次第亮起,宛如繁星点缀。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夜深了,宾客陆续散去。伊贝贝和穆春漫步在安静的老街,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累吗?”穆春轻声问。伊贝贝摇摇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看着老街越来越好,再累也值得。”她停下脚步,指着远处正在装修的一栋老房子,“你知道吗?听说有投资人看中了老街,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刺绣博物馆。”

穆春眼中闪过惊喜:“这是好事啊!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刺绣文化。”伊贝贝靠在他肩头,喃喃道:“是啊,我们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但无论未来如何,我都希望老街能永远保持这份独特的韵味,让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继续绽放光彩。”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绣线的清香。远处,工坊里的灯光依旧亮着,那是年轻的绣娘在赶制订单;街角,夏小棠还在和学生们讨论新的设计方案。老街,这个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地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属于它的锦绣未来。而伊贝贝和穆春,也将继续携手,在这条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