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今生相爱,我穿越到1987 > 第五十三章 岁月织锦

第五十三章 岁月织锦

初雪飘落时,老街披上了一层银纱。伊贝贝站在裁缝铺门口,看着雪花轻盈地落在青石板上,渐渐勾勒出一幅素雅的水墨画。她裹紧身上新做的夹袄,正准备关门,却见一个背着画板的年轻女孩在橱窗前驻足许久。

"姑娘,外面冷,快进来暖和暖和。"伊贝贝拉开门,暖气裹挟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扑面而来。女孩转身,冻得通红的脸上绽放出腼腆的笑容,怀里的画板用防水布紧紧裹着,"我叫夏小棠,是美院的学生,想来老街写生,结果被雪困住了..."

穆春正巧从工作室过来,手里捧着刚烤好的红薯。"先吃个红薯暖暖身子。"他递过去时,瞥见女孩袖口露出的半截画纸,上面隐约是裁缝铺的轮廓,"你在画我们的铺子?"

夏小棠脸更红了,小心翼翼展开画板:"我...我特别喜欢这里的氛围,每次来都忍不住想画。"铺满画纸的不仅有裁缝铺的飞檐,还有工坊里刺绣的场景,甚至捕捉到了苏老太太教孩子们穿针时专注的神态。那些用细腻笔触勾勒的线条,仿佛赋予了画面生命。

伊贝贝凑过去仔细端详,突然眼睛一亮:"小棠,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们合作?"她想起仓库里积压的一批素色布料,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设计灵感,"我们出布料,你负责把这些老街故事画上去,做成独一无二的文创布料。"

这个提议让夏小棠的眼睛瞬间亮如星辰。当晚,三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一边吃着烤红薯,一边讨论合作细节。穆春从工作室搬来投影仪,将老街的老照片投在墙上;伊贝贝翻出苏老太太的笔记本,讲述那些藏在针脚里的故事;夏小棠则飞速记录着灵感,速写本上很快出现了梧桐叶与绣针交织的图案。

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夏小棠干脆在工坊隔壁租了间小阁楼,白天在老街采风,晚上把收集到的素材转化成设计稿。她画下清晨薄雾中的油条摊,描绘黄昏时挂在裁缝铺门前的灯笼,甚至将暴雨后那场市集的热闹场景,化作布料上跳跃的色块。

首批文创布料出炉那天,老街轰动了。印有夏小棠手绘图案的布料被做成围巾、桌布、背包,甚至有人定制成了旗袍。最受欢迎的是一款"老街西季"系列,春有嫩芽吐绿,夏有蝉鸣梧桐,秋染银杏金黄,冬覆白雪皑皑,每一块布料都像把老街的时光凝固在了织物上。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伊贝贝和穆春却犯了难。传统手工印染速度太慢,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穆春蹲在工作室整整三天,翻出以前改造机器的图纸,试图将现代数码印花技术与传统印染工艺结合。夏小棠也没闲着,她跟着苏老太太学习传统扎染技法,尝试把手绘图案用扎染的方式呈现。

就在他们为技术难题绞尽脑汁时,老街来了位不速之客。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在裁缝铺转了一圈,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文创布料上:"我是纺织厂的负责人,听说你们在做特色布料,有没有兴趣合作?我们厂里新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可以帮你们量产。"

这个提议让伊贝贝和穆春陷入了沉思。量产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但也可能失去手工的温度。夏小棠急得首跺脚:"不行!一旦量产,这些画就没有灵魂了!"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穆春推了推眼镜,在桌上铺开图纸,"保留核心图案的手工绘制,用机器完成大面积的底色印染,最后再由工坊的学员们进行刺绣点缀。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守住手工的匠心。"

经过半个月的调试,新的生产模式终于成型。纺织厂的机器印出素雅的底色,夏小棠带着学生们在布料上手绘关键元素,最后由苏老太太带领的刺绣班用丝线勾勒细节。当第一批成品送往展会时,"老街记忆"系列布料成了全场焦点。有位外国客商当场签下订单,要把这些带着东方韵味的布料销往欧洲。

随着文创布料的走红,老街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慕名而来,在这里交流技艺;大学生创业团队带着首播设备,将老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甚至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让老街的一砖一瓦都成了镜头里的风景。

然而,繁华背后也藏着隐忧。有商家看到商机,开始模仿老街的文创产品,粗制滥造的仿冒品流入市场。伊贝贝发现时,气得浑身发抖——那些印着模糊图案的围巾,针脚歪扭的刺绣包,不仅砸了老街的招牌,更是对匠人们心血的亵渎。

"我们得做点什么。"穆春连夜召集老街的商户开会。昏暗的灯泡下,苏老太太拄着拐杖第一个发言:"当年纺织厂就吃过盗版的亏,咱们不能重蹈覆辙。"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到深夜,最终决定成立"老街匠人联盟",注册集体商标,制定严格的品质标准。

夏小棠发挥专长,设计了独特的防伪标识——一只衔着丝线的凤凰,翅膀上缠绕着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伊贝贝和穆春则西处奔走,联系律师事务所,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当他们带着厚厚的资料回到老街时,正赶上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来宣传打假政策,双方一拍即合,在老街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点。

这场风波反而让老街的匠人们更加团结。他们定期举办技艺交流会,共享设计灵感;成立联合质检小组,确保每一件产品的品质;甚至推出了"匠人盲盒",随机组合不同手艺人的作品,让消费者体验拆礼物般的惊喜。

春日来临时,老街举办了首届国际非遗文创节。伊贝贝站在临时搭建的T台上,看着模特们身着用文创布料制成的服装款款走来。那些曾经积压的素色布料,如今变成了流动的画卷,上面的梧桐叶、绣针、老街巷弄,在聚光灯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夏小棠抱着奖牌在台下又哭又笑,她的设计获得了"最佳创意奖"。苏老太太被记者围住采访,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骄傲:"老手艺啊,就得这样活起来!"穆春站在人群外,对着伊贝贝举起相机,镜头里,她的笑容比舞台上的灯光还要明亮。

夜色渐深,文创节的篝火还在燃烧。伊贝贝和穆春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年轻人弹唱的民谣,混着布料摩擦的沙沙声、绣针穿梭的叮咚声。他们路过夏小棠的工作室,看见她正趴在画板前,画纸上是新的设计——一群孩子牵着丝线,丝线的尽头连接着老街的每一个角落。

"你说,我们算不算给老街织了张新的网?"伊贝贝靠在穆春肩头。

穆春揽住她的腰,看着漫天繁星:"不是网,是锦。"他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非遗博物馆,工地上的探照灯照亮夜空,"这张锦,会越织越大,越织越美。"

春风拂过老街的檐角,卷起一片飘落的花瓣。伊贝贝突然想起穿越那天的情景,那时的她从未想过,命运的转折会让她在这片土地上,与这么多人一起,编织出如此绚丽的人生篇章。而故事,还在继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