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急忙蹲下身来,握住元曼的小手,“这需用水浸洗过才能包进去,”说着从水瓮舀起一瓢清水,“就像元曼用膳前要净手。”
小公主撅着嘴将珍珠浸入水中,忽然指着水面倒影惊呼:“兄长的玉冠歪啦!”
原来方才动作太急,他的发髻己松散下一缕,正垂在耳边晃悠。
瑾昭憋着笑,一时竟不知该说扶苏不能包水果,还是该说元曼的花猫脸。
她见这堆娃娃兴致冲冲,趁他们不注意,从空间拿出手机,将这温馨的画面给拍了下来。
“先生,我们包完饺子了!什么时辰能吃啊?”将闾对着不知何时又悄悄溜过去煲汤的瑾昭大声喊道。
他趴在灶台边,手中木勺“咚咚咚”的敲着陶瓮边缘。
瑾昭从蒸腾的热气中抬头,额前碎发己被打湿:“小公子别急,”
膳房有点吵,她也不由得提高了声音,“等水烧开,就可以下饺子了。”
“耶,水开了!”不知谁突然高喊。
瑾昭听见后,过去将包好的饺子下进陶甑里,煮的热气腾腾。
山药鲫鱼汤也在另一边煲着,香气西溢。
瑾昭见饺子己煮好,汤也煲得差不多了,就对扶苏说道:“扶苏,你派人将这些饺子,蘸料还有这些调料给王翦,李斯,王绾三位大人送过去,让他们也尝尝这新鲜东西。”
扶苏点头应下,随后唤来几名侍从,吩咐他们将饺子与调料仔细装好,送往王翦等人的家宅中。
侍从们领命而去。
瑾昭则与扶苏几人一同将剩余的饺子和山药鲫鱼汤装入食盒,准备前往嬴政的寝宫,与嬴政一同用膳。
扶苏有些忐忑,他看着瑾昭:“先生,父王平日政务繁忙,恐无暇与我们一同用膳,此时前去,会不会打扰到他?”
其余几个公子公主也同样看向瑾昭。
“无妨,大王虽日理万机,但总需用膳。”瑾昭指尖拂过阴嫚发间松动的玉簪,顺手将歪斜的簪柄扶正。
“况且今日这饺子与鲫鱼汤皆是你们亲自下厨做的,大王定会喜欢。你且放心,一切有我。”
扶苏几人闻言,心中稍安,便与瑾昭一同提着食盒,朝章台宫走去。
到了殿外,侍卫见又是扶苏和瑾昭,且还带着其他几位公子公主们,不敢阻拦,连忙通报。
不多时,里面出来传话:“大王请几位入内。”
几人步入殿中,只见嬴政正伏案批阅奏章,眉宇间略带疲倦。=??????????
瑾昭轻咳一声,拱手行礼道:“大王,臣与扶苏及诸位公子公主特来献上些新鲜膳食,请大王品尝。”
她身后传来元曼紧张的吸气声,小公主正死死攥着扶苏的衣带。
“哦?这次又是什么?”嬴政放下手中朱笔,挑眉问道。
“禀大王,”
瑾昭将食盒放在玉案上,“此物名唤‘交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她侧身,露出身后一排小脑袋 ,“这些都是臣和您的儿子女儿们亲手做的,还有鲫鱼汤呢,味道极美,大王尝尝?”
嬴政见一堆人一脸期待,他用玉箸夹起一个饺子,轻轻咬了一口,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这味道……果然与众不同。这是?”
“大王,这是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包上馅儿后煮熟而成。这面粉乃是小麦磨成,比麦饭细腻许多,可做出诸多美味。”瑾昭解释道。
嬴政点了点头,又尝了一口鲫鱼汤,眼底闪过轻微的诧色,“这汤也甚是鲜美。”
元曼这会不紧张了,她松开扶苏的衣带,探出圆润的小脑袋瓜:“父王!饺子里面还包着铜钱呢!”
小公主伸出手比划,“要是吃到铜钱,先生说,能讨吉利。”
嬴政虽然不信这些,但他还是垂眸在在碗里找了起来,竟真让他吃出了一枚铜钱。
他挥手示意众人坐下:“你们一同用膳吧。”
嬴高 ,将闾几人欢呼着扑向食盒,嬴政亲手盛了碗鱼羹递给扶苏。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欢悦的面容。
嬴高与将闾争抢饺子时,不慎碰翻了蘸碟,红褐色的液体在案几上蜿蜒流淌,却无人顾及。
诗嫚鼓着腮帮子吹凉饺子,像只屯粮的小仓鼠。
嬴政看着眼前的子女们,唇角扬起,享受着难得的温馨。
吃完后,嬴政问瑾昭:“面粉之事,你且详细说来。”
瑾昭将面粉的制作方法以及用途一一说与嬴政听,还提到麦饭难以下咽,若能普及石磨,让黔首都能用面粉做出美食,定能改善民生。
嬴政沉吟片刻后,道:“此事可行,你且去安排,让工匠们造些石磨出来,推广于民间。”
L
次日,瑾昭打算去找她的顶头上司——少府令。
她刚被封为少府丞,虽是新官上任,但心中对少府的事务早己有所盘算,尤其是造纸一事,更是让她念念不忘。
毕竟,这造纸术虽不是她所创,但这技术却是她带来的,若能成功推广,将一本万利。
瑾昭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地衣冠,朝少府监走去。一路上,遇到的侍从见了她,纷纷行礼避让。
瑾昭一一颔首回应。
她边走边想:“少府令乃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器物、织造等事务,地位尊崇。我虽为少府丞,但初来乍到,须得谨慎行事。”
不多时,瑾昭就到了少府监大门前。
门前执戟的卫卒见到瑾昭,连忙上前行礼:“少府丞大人安好。”
“少府大人可在?”瑾昭点头问道。
卫卒恭敬地回答:“大人正在内堂处理公务,小的这就去通报。”
瑾昭摆了摆手:“不必劳烦,我自行进去便是。”
卫卒连忙让开道路,不敢阻拦。
瑾昭穿过少府监的大门,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庭院内,几株古树苍翠挺拔,枝叶在微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
远处传来工匠们忙碌的敲打声和织机的嗡鸣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气息。
瑾昭径首走向内堂。
走到门前,她停下了脚步,轻轻叩了叩门扉:“少府大人,下官瑾昭,前来拜见。”
门内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进来吧。”
瑾昭推门而入,只见一位年约五旬的男子正端坐在案前,面容清瘦,手中执笔,专注地批阅着卷宗。
案几上堆满了各式文书,一旁还放着几件新制器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