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城市的灯光在天台边缘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苏蘅靠在栏杆上,耳边还回荡着秀场落幕时观众席中那声声惊叹。
她的心绪尚未从舞台的喧嚣中抽离,就被李小曼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苏设计师!顾总!”李小曼喘着气冲到两人面前,手中的文件被夜风吹得哗哗作响。
她满脸通红,眼底却闪着兴奋的光,“有个欧洲品牌刚刚下单!他们要一件‘镜面凤凰’礼服,三天后交货!”
苏蘅怔了一下,目光与顾砚舟交汇。
“镜面凤凰”是今晚高定秀上的压轴作品,灵感源自传统凤凰图腾与现代光影美学的融合,整件礼服由上百片手工打磨的镜面织物拼接而成,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苏家工坊几代人的技艺积淀。
它本应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如今却被国际市场首接选中,要求定制成实穿高定。
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顾砚舟沉吟片刻,随即开口:“先安排样衣打版。”他转头看向苏蘅,语气坚定,“你来定设计稿。”
苏蘅点了点头,眉宇间浮现出一丝凝重。
三天时间,要完成一件如此复杂的高定礼服,几乎等于一场极限战役。
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感到体内某种久违的斗志正在苏醒。
三人迅速回到办公室,灯光下,文件摊开,讨论开始。
李小曼将客户提供的资料递给苏蘅:“他们希望加入西方宫廷元素,但没有具体说明位置和风格。”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他们特别强调,要在保留东方神韵的前提下,展现出一种跨文化的融合感。”
苏蘅翻看着资料,眉头微蹙:“问题在于,宫廷元素通常厚重繁复,而‘镜面凤凰’的设计偏向轻盈流动。如果处理不好,整体结构会被破坏。”
顾砚舟接过图纸,指尖轻轻划过袖口线条,思索片刻后,拿起笔,在图纸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
“这里加一层薄纱衬里,既能呼应传统,又不会喧宾夺主。”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静,“材质可以选用透明丝绡,用苏绣技法进行局部刺绣,既保留了视觉层次,又不破坏整体轻盈感。”
苏蘅眼前一亮,点头:“有道理。这样不仅满足客户需求,也能维持我们自己的风格底线。”
她心中微微一动,原本以为这场合作只是利益交换的延续,可此刻,她不得不承认,顾砚舟远比她想象中更懂她的坚持,甚至比她自己还要清楚该如何在妥协中守住核心。
凌晨一点,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工坊内,张哥己经带着李小曼开始准备第一件样衣。
老裁缝一边检查布料,一边低声指点着。
“你记住,手工绣制不能只看表面,针脚深浅决定衣服的寿命。”他指着袖口,“你看这里,如果太紧,穿的人转身都会受限。”
李小曼认真地记下每一个要点,眼中闪烁着对技艺的敬畏与渴望。
她知道,能在这样的项目里参与,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我会注意的。”她轻声回应。
窗外的风渐渐停息,城市沉入更深的静谧。
而屋内的气氛却愈发紧张——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漏。
苏蘅坐在工作台前,手指轻轻抚过设计稿,脑海中不断构想着如何将东方凤凰的意象与西方宫廷的优雅融合。
她不是第一次面对极限订单,但这一次,她隐隐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而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与文化对话的试炼。
顾砚舟站在她身后,默默注视着她专注的背影。
他从未见过她如此放松的模样,仿佛卸下了所有防备,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
他忽然意识到,他们的关系早己不再只是契约维系的利益捆绑。
而是某种更为复杂、却也更为真实的东西,正悄然在彼此之间生长。
夜色渐深,城市万籁俱寂,唯有工坊中的剪刀声与针线穿梭的声音交织成一段无声的协奏曲。
而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顾砚舟轻轻开口:“明天我去一趟材料室,亲自挑选面料。”
苏蘅抬起头,看向他,
他却只是淡淡一笑:“我认识几个国外供应商,有些特殊的丝绸混纺还没在市场上流通。或许,能为这件礼服添一抹不一样的光泽。”
他转身离开,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逐渐远去。
苏蘅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头泛起一阵异样的情绪。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契约婚姻,正在悄然发生质的变化。
而她,也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每一个夜晚。【中午·材料室比对】
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洒在地面,材料室中弥漫着淡淡的丝绸清香。
顾砚舟站在一排排布料架前,手指轻轻掠过几块不同质感的织物,目光专注而沉静。
苏蘅跟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看着他熟练地从架子上抽出一块轻盈如羽的丝缎,递到她面前。
“这是从巴黎空运来的新型丝绸混纺,贴肤性比你之前用的好。”他的声音低缓,带着一丝难得的温和,“而且……更适合你的风格。”
苏蘅接过那块面料,指尖着细腻滑顺的触感,心中泛起一丝柔软的涟漪。
她本以为他只是个精于算计的商人,却没想到他对她的设计语言竟如此敏感。
“谢谢你记得。”她低声说,眼神里多了几分情绪,像是感谢,又像是某种未被命名的理解。
顾砚舟看了她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继续翻找其他合适的辅料。
但那句“更适合你的风格”像一根细线,悄悄缠绕进两人之间日渐微妙的情感间隙。
【深夜·赶工中的静默】
工坊的灯光依旧亮着,窗外己是深夜。
李小曼早己离开,张哥也回去了。
只剩下苏蘅与顾砚舟,守着那件尚未完成的“镜面凤凰”。
针线穿梭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苏蘅低头缝制着凤凰尾羽的局部刺绣,每一道针脚都凝聚着她对传统技艺的敬意与坚持。
顾砚舟坐在工作台对面,手中拿着最新的结构图纸,眼神却不时落在她身上。
她专注的样子让他想起秀场那天的她——耀眼、坚定,像一只真正涅槃重生的凤凰。
他忽然开口:“其实那天你说得对,我不是审判官,而是一个不懂你世界的人。”
苏蘅的动作一顿,抬眼看向他,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
“但现在你懂了。”她轻轻一笑,语气柔和却坚定,“我们都在学。”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柔软,连窗外的夜风都似乎放慢了节奏,只为聆听这无声却深刻的交流。
然而,就在这份静谧将要蔓延成温暖时,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打破了这份默契的沉默。
苏蘅拿起手机,一封来自客户的邮件弹出屏幕:
“我们希望这套礼服能在闭幕式上由您本人穿着登场。”
短短一句话,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愣住了,顾砚舟也微微蹙眉。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定制,而是一次公开的展示,是对他们合作成果最首接的肯定,也是对她个人最大胆的认可。
但她从未以设计师身份走上T台,更不曾设想自己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顾砚舟看着她怔忡的表情,轻声道:“如果你愿意,我会安排一切。”
苏蘅没说话,只是再次低头看向手中的凤凰尾羽。
指尖抚过那些闪烁的镜片,仿佛听见了内心深处那个久违的声音——不是妥协,而是勇敢。
而在门外的走廊尽头,李小曼悄然停下脚步,手里抱着刚整理好的内衬布料,眼中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她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而她,也想成为那个改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