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山野行 > 第一章 山野

第一章 山野

暮色如墨,浓稠地漫过青黛色的山脊时,林梢的夜枭突然发出凄厉的啼叫。小燕子缩在岩洞深处,将最后半块烤焦的面饼掰成碎渣,塞进老猎户干涸的唇间。

“去东边断崖……”老人喉间发出破风箱般的喘息,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攥住她的手腕,“石缝里藏着……”话音戛然而止,那双教她辨认兽踪的眼睛,永远失去了光芒。

晨雾未散时,小燕子己背着竹弓踏上山道。露水浸透粗布鞋面,在青苔斑驳的石阶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当她在断崖石缝里找到油布包裹,泛黄的宣纸上画着的并非神秘地图,而是歪歪扭扭的字迹:“断崖下有废田,腐叶拌牛粪,三年成沃土。”

山风卷起碎纸,她抓住边缘时脚下碎石崩塌。整个人悬在半空的瞬间,岩壁缝隙里探出的青藤救了她一命。粗粝的藤蔓割破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在崖壁的苔藓上。当她终于爬回崖顶,夕阳正将天边染成血色。

循着爷爷留下的标记,小燕子在断崖西侧找到那片荒地。石块间长满带刺的苍耳,枯树根盘结交错。她咬着牙挥动锈迹斑斑的锄头,手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傍晚收工时,却发现山脚下不知何时多了个背着竹篓的少年,正蹲在溪边清洗野菜。

“你是新来的猎户?”少年抬头时,竹篓里滚出几颗野山芋,“这地十年前发过山洪,要想种东西,得先挖导流渠。”他指了指远处的山坳,“我家有闲置的锄头,明日给你送来。”

月光爬上竹篱笆时,小燕子在废田边搭起了茅草棚。夜风裹着泥土的腥气,她展开爷爷的字迹反复,突然在纸角发现新的批注:“若遇持槐木锄柄者,可托付。”窗外,山风掠过新翻的泥土,沙沙声中,仿佛又听见爷爷教她辨认蚯蚓粪便的声音:“这可是庄稼最好的朋友。”

第二天清晨,小燕子刚走出茅草棚,就看见少年扛着一把锄头走来。那锄头的锄柄正是槐木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给,这就是我家闲置的锄头。”少年笑着把锄头递给她。小燕子心中一动,想起爷爷的批注,眼神中多了几分信任。

两人一起开始在荒地上劳作,少年一边挖导流渠,一边教小燕子如何分辨土质。“你看,这种颜色深、质地松的土,肥力就足。”他说着,还抓起一把土给小燕子看。

小燕子学得认真,时不时地提出问题。在两人的努力下,导流渠渐渐成型。中午休息时,他们坐在田埂上,分享着带来的干粮。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画卷。之后的日子里,他们继续开垦荒地,播下种子,期待着这片废田能早日变成肥沃的农田,开启属于他们的种田生活。

晨光刺破薄雾时,槐木锄头与青石相撞的脆响惊飞了竹梢的麻雀。小燕子擦着额头的汗珠首起腰,发现少年正蹲在新挖的沟渠旁,将几尾活蹦乱跳的泥鳅放进渠底:"爷爷说过,渠里养鱼既能肥田,还能防蛇虫。"他挽起的裤脚沾满泥浆,却掩不住脚踝处褪色的红绳——和爷爷留下的图纸边角系着的绳结一模一样。

入秋那日,新垦的田垄里终于钻出嫩绿的菜苗。小燕子蹲在田埂边给菜苗浇水,忽然瞥见远处山道上闪过几个人影。为首的老者拄着枣木拐杖,盯着田地里忙碌的两人神色骤变:"孽障!这地是..."话音未落,少年己抄起锄头挡在她身前,槐木锄柄在风中发出嗡鸣。

当夜,月光透过茅草棚的缝隙洒在案头。小燕子翻出爷爷的旧图纸,在背面发现几行模糊的字迹:"七年前山洪,槐木锄头救吾命。若见此物,速护持。"她握紧图纸冲到少年的草屋前,却见窗棂上映着少年擦拭匕首的身影,刀刃寒光中,隐约可见刻着的燕形图腾。

田垄间的菜苗在夜风里簌簌发抖,远处传来夜枭凄厉的啼叫。小燕子攥着腰间的竹弓,指腹抚过爷爷教她雕刻的燕形箭羽。而此时,少年推开屋门,槐木锄头斜挎在肩,身后的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延伸到这片土地未知的深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