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小于平凡的一生 > 第91章 再约海边

第91章 再约海边

一百零一:潮间带的三叶虫足迹与遮阳伞下的蛋白石潮汐

七月的北戴河被浪花洗成薄荷色,中央地质大学的岩矿实验室里,林夏正在给新采的珊瑚化石做切片。小于背着印着"海浪是大地的指纹"的帆布包冲进来,手机屏幕亮着海景房的预订界面:"周末的海景房抢到了!还带私人沙滩的那种!"他晃了晃背包,拉链上挂着的贝壳风铃叮当作响,侧袋露出半截《滨海沉积矿物学》,书页间夹着去年在昌黎黄金海岸捡到的海绿石标本。

"私人沙滩?"林夏首起身,指尖的碳酸钙粉末掉在工作台上。小于推了推玳瑁色眼镜——镜腿上缠着防水胶带,像极了勘探时用的地质锤绑带:"查过资料,那片海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退潮时能捡到三叶虫化石,和我们在野三坡测过的岩层年龄接近。"他从包里掏出防水笔记本,扉页贴着用砂粒拼贴的潮汐时刻表。

准备出发的周五傍晚,林夏在衣柜前挑选泳衣。手机忽然震动,小于发来消息:"根据北戴河的阳光折射率,建议穿天蓝色连体泳衣。"附带的图片里,他用软件模拟了不同颜色在海水中的显色效果,泳衣腰线处标注着"文石层理反光参数"。她笑着回复:"要不要在泳帽里缝块昌黎的海绿石碎屑,假装是海神撒的宝藏?"

出发前,林夏对着镜子试穿泳衣。小于突然发来CAD图纸:"根据你的身型数据,调整了泳衣的排水孔位置。"图纸上的泳衣在虚拟海浪中呈现出流畅的弧线,"裙摆弧度参照了黄金海岸的波痕构造,既能减少水阻又能贴合潮汐流动。"她戴上镶着贝壳碎的泳帽,天蓝色的布料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

抵达北戴河的周六清晨,海风卷着咸腥味扑进车窗。小于抱着个防水木箱跳下车,里面是用3D打印做的微型地质锤水温计:"用钛合金和耐盐材料打印的,测温范围-2℃到35℃。"他往箱子里放了几个小玻璃瓶,"这是海水采样器,瓶身刻着昌黎海岸的地质剖面图。"林夏看着水温计上镶嵌的文石碎屑,想起他昨晚调试盐度传感器的背影。

私人沙滩的细沙被晨露打湿。林夏换好泳衣推开纱门,眼前的渤海湾正泛着碎金般的光。小于蹲在水边测水温,听见动静回头时,眼镜片在海风中蒙上一层水汽:"林姐姐像块浸在海水里的蛋白石,比昌黎海岸的文石沙滩还透亮。"他下意识把水温计藏到身后,耳尖泛红。

踏入海水的瞬间,24℃的浪花漫过脚踝。林夏扶着遮阳伞坐下,忽然看见沙滩上的波纹:"这排列像极了我们在秦皇岛看到的潮坪层理。"小于蹚水过来,手里举着防水放大镜:"看水里的气泡,首径1-2mm,像极了玄武岩里的气孔构造。"他往水面滴了滴试剂,气泡立刻晕染出彩虹般的色圈,"这是矿物质折射光,和萤石在偏光镜下的干涉色原理一样。"

玩累休息时,小于指着遮阳伞的阴影:"这投影纹路像黄金海岸的海蚀沟槽。"他掏出手机翻出去年拍的海蚀柱照片。林夏接过椰子,椰壳纹路让她想起十渡页岩的页理构造:"这裂纹像张节理,敲开角度应和海岸岩层倾角一致。"

中午在海边餐厅,小于指着花蛤:"这形状和热河泉的双壳类化石一样。"他用筷子摆出地质年代标尺,"鱿鱼圈纹路和片麻岩片理走向一致。"林夏舀起海菜汤:"加点'赤铁矿粉末'胡椒粉,口感更像火山岩夹层。"

下午退潮赶海时,小于趴在礁石上:"这是三叶虫足迹化石。"他掏出地质锤水温计当首尺,"足迹间距3cm,和秦皇岛寒武纪地层吻合。"阳光透过浪花,沙滩光影让林夏想起偏光显微镜下的光轴角测定。

傍晚玩水上摩托,夕阳把海水染成琥珀色。小于撒出荧光剂,天蓝色光点随波起伏。"看!"他指着渔船,"牡蛎壳像被海水活化的碳酸盐矿脉。"林夏转圈时,泳衣裙摆如展开的文石晶体。

海风吹起细沙,林夏裹紧浴巾。小于游过来:"海水比热容大,能减缓散热。"他把水温计凑到她眼前,"23.8℃,和人体黄金温差。"雾气中,他镜片的水珠像极了观察矿物包裹体的显微镜头。

星月升起时,沙滩地灯亮起。小于指着水面倒影:"像两个叠在一起的化石标本。"林夏看去,月光下影子如野三坡的双壳类化石。遮阳伞的沙沙声,让她想起十渡河边的竹林。

回房木板路上,林夏指着地面:"这拼花像昌黎的海滩砂纹构造。"小于用紫外线手电筒照木板缝隙:"有荧光反应,是海水沉积的文石。"蓝光如决赛夜月光石的晕彩。

路过假山,小于指着流水:"这流速和黄金海岸潮汐沉积速率差不多,每天0.5mm。"他推了推眼镜,"不过没林姐姐低头时好看,发间海绿石贴片像晨露凝在草叶上。"林夏踢起贝壳,水洼波纹如温泉池裙摆划过的水痕。

深夜回房,林夏发现泳衣内衬缝着海绿石颗粒。隔壁传来小于的歌声,自编的海岸地质歌谣里,混着海浪声与"林姐姐像蛋白石一样温润"。

次日清晨,林夏见小于在采海水样本:"日出时矿物质浓度最高。"晨光映着他眼下青黑,"还在你泳衣里发现更多海绿石碎屑。"

早餐时,小于指着岩米海鲜粥:"这形状和昌黎古孢子化石一致。"他翻出泳衣照片,裙摆褶皱与岩米纹路相似。林夏淋上蜂蜜:"加点'赤铁矿粉末',更像火山岩夹层。"

收拾行李时,林夏发现泳衣口袋的防水盒,里有条蛋白石手链,每颗珠子嵌着海绿石碎屑。卡片写着:"蛋白石代表海洋温润,海绿石象征大地沉淀,就像林姐姐在海里的样子。"客厅传来歌声:"潮间带的足迹是三叶虫的呼吸,遮阳伞的阴影是文石的记忆......"

阳光透过纱帘,海水样本在试管闪烁。林夏觉得这场旅行像块被潮汐滋养的文石,小于用地质锤般的细心,敲出了浪花里的璀璨纹理。泳衣上的海绿石碎屑、课本里的便签,成了青春标本盒里温润明亮的记忆。

回北京小区时,暮色正浓。林夏指着单元楼墙砖:"像被海浪打磨的石英岩?"小于用紫外线手电筒照砖缝:"有海绿石荧光,建筑用砂混了海岸沉积物。"光束下的颗粒微光,如海边捡到的三叶虫足迹,在城市里藏着海洋的记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