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雨林密语与藤影天光
越野车驶入潮湿的红土公路时,林夏摇下车窗,裹挟着腐殖质气息的热风扑面而来。仪表盘显示车外温度32℃,湿度高达95%,挡风玻璃瞬间蒙上一层水雾。"还有十分钟到度假村!"她伸手擦拭玻璃,指尖划过的痕迹里,远处成片的板根树正用扭曲的枝干划破低垂的云层,"听说这里的望天树能长到八十米高!"
小于调低空调温度,后视镜里,满载探险装备的拖车在蜿蜒的道路上颠簸。半月前的场景仍鲜活如初——林夏跪坐在铺满卫星影像的地板上,《中国热带雨林生态图鉴》摊开在膝头,荧光笔标注的"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旁,她用彩铅画了只振翅的天堂鸟。此刻手机天气预报显示午后有雷阵雨,但他们早己备好了防水背包、防虫喷雾与便携雨幕。
度假村的竹楼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林夏跳下车的瞬间,一只蓝翡翠鸟从头顶掠过,翅膀拍打空气的声响清脆如铃。潮湿的空气黏在皮肤上,她深吸一口气,鼻腔里满是野姜花与苔藓混合的芬芳。推开客房木窗,整片雨林的葱郁便倾泻而入——缠绕的绞杀榕垂落着气生根,远处的望天树尖刺破天际,叶隙间跳动的光斑如同坠落的星辰。
"快看!"林夏突然拽着小于冲向露台。夕阳将云层染成蜜色,万千只萤火虫从林间腾起,在树冠间编织出流动的银河。她迅速架起延时摄影设备,镜头里,闪烁的光点与墨绿的树冠构成奇幻的光影诗篇。小于打开录音笔,收录蛙鸣与昆虫振翅的交响乐,忽然有阵细微的啁啾混入其中,像是某种未曾听过的鸟鸣。
次日清晨,两人坐上景区观光车,沿着蜿蜒的林间小道深入腹地。橡胶轮胎碾过的落叶,发出沉闷的沙沙声。林夏突然坐首身子,目光死死盯着右侧树冠:"停!那里有动静!"车子刚停稳,她便跳下车,举着望远镜搜索枝叶间隙。
"是花冠皱盔犀鸟!"她压低声音,手指兴奋得微微发抖,"它们的求偶叫声特别独特!"小于默契地架起长焦镜头,镜头里,橙红色的雄鸟正将浆果投喂给树洞里的雌鸟,喙部撞击发出的"咔嗒"声在雨林中回荡。林夏翻开随身笔记本,飞速记录着观察到的行为特征,发间的月长石坠子随着动作轻晃,惊起几只蓝紫色的闪蝶。
徒步至南腊河畔时,正午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在地面投下破碎的光斑。林夏望着横跨河面的高空树冠走廊,眼中燃起挑战的光芒:"我们走上去!"安全带扣紧的瞬间,整个人仿佛悬浮在绿色的海洋之上。脚下是百米深的河谷,耳边是风声与树叶的沙沙声,她伸手触碰缠绕在钢索上的老茎藤,粗糙的质感让她想起冰川冰镐的握把。
"小心!"小于突然拉住她的手腕。一只蜂猴正沿着藤蔓缓缓爬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闯入者。林夏屏住呼吸,用微距镜头捕捉蜂猴毛茸茸的爪子勾住藤蔓的瞬间,突然听见头顶传来奇特的颤音。抬头望去,几串不知名的果实正在风中摇晃,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宛如雨林的编钟。
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猝不及防,两人躲进河边的竹亭。林夏望着雨帘中的雨林,突然有了灵感:"我们用藤蔓编个秋千吧!"说罢便冲向河边,挑选坚韧的扁担藤。小于则用随身军刀削去多余的枝杈,将藤蔓编织成结实的座椅。当雨势渐小,林夏坐上秋千荡起,惊起一群紫斑环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在阳光下闪烁。
夜幕降临时,林夏在竹楼前架起投影仪。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旋律响起,她将白天拍摄的雨林影像投射在榕树气生根上,流动的画面与真实的藤蔓交织,营造出虚实难辨的幻境。"敬永恒的生长!"她举起用竹筒雕刻的酒杯,冰镇的酸角汁泛着琥珀色光泽。忽然,一只树蛙蹦上投影幕布,在光影间跳跃,远处传来犀鸟归巢的鸣叫,为这场雨林音乐会画上句点。
返程的大巴车缓缓启动,林夏靠在车窗上,反复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屏幕蓝光映照着她沾着泥土的脸颊,发梢还残留着雨林的。"下次去海边吧!"她突然坐首身子,眼中燃起新的渴望,"要在珊瑚礁间寻找会发光的鱼群,用贝壳堆砌潮汐城堡,听浪花诉说千万年的故事。"
小于伸手替她拂去肩头的落叶,后视镜里,渐渐远去的雨林在暮色中化作墨绿的剪影。他翻开旅行日记本,在夹着蜂猴毛发标本的页面写下:"若雨林是大地的歌谣,那与你共谱的每个音符,都是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的旋律。"车轮碾过的路面,溅起细碎的水花,他们的下一段旅程,正随着天边初升的新月,在波光粼粼的海岸线上静静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