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小于平凡的一生 > 第102章 海岛之旅

第102章 海岛之旅

一百一十二:葫芦岛的层叠岁月与地质情书

深秋的海风裹着咸涩的气息掠过葫芦岛的礁石滩,林夏的浅灰色围巾被吹得猎猎作响。她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踩在布满牡蛎壳的潮间带上,裙摆沾到了几缕海藻。小于则半跪在不远处,手里的地质锤轻轻敲击着岩壁,黑框眼镜下滑到鼻尖,露出专注的神情。

"快来看!"小于突然兴奋地招手,声音被海浪声切割成碎片。林夏踩着礁石小跑过去,只见岩壁断面露出层层叠叠的纹路,像是大自然用千万年时间书写的书卷。"这是典型的沉积岩,"小于举起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每层颜色和颗粒都不同,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海洋环境变化。"

林夏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显微镜和载玻片,两人默契地配合起来。小于刮下岩粉,林夏熟练地制作标本。当显微镜下的世界逐渐清晰,他们看到了无数细小的贝壳碎片和石英颗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就像把整片远古海洋都装进了这方寸之间。"林夏感叹道,发丝被海风吹散,遮住了半边脸庞。

第二天清晨,两人来到葫芦岛的古建筑群。晨光为古老的城墙镀上一层金边,小于仰头观察城墙的砖石结构:"这些青砖的烧制温度和火候,和我们在课本里学的古代窑址遗迹数据惊人相似。"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微型测温仪,在砖面上仔细测量,"看,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反映出当年烧制工艺的特点。"

林夏则被城墙上的苔藓吸引。她蹲下身子,用手机拍摄苔藓的生长纹路:"这些苔藓的分布,是不是和地层的湿度、酸碱度有关?"小于立刻掏出pH试纸和湿度计,两人在城墙角落忙活起来。当数据显示完成,他们发现苔藓的生长规律,竟与地质勘探中判断地下水层的方法不谋而合。

午后,他们来到葫芦岛的地质博物馆。玻璃展柜里,形态各异的矿石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小于在一块萤石标本前驻足:"还记得我们小区地砖里的荧光石吗?这块萤石的荧光反应,和那些如出一辙。"他掏出紫外线手电筒,灯光扫过萤石的瞬间,整个展柜都被梦幻的蓝光照亮。

林夏突然拉着小于来到一幅古地图前。地图上,葫芦岛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标注着不同时期的港口位置。"你看,"她指着地图上的线条,"海岸线的变迁,和我们研究的海平面升降理论完全对应。"两人掏出笔记本,开始推演不同地质时期葫芦岛的地貌变化,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

傍晚时分,他们登上葫芦岛的最高点。夕阳将海面染成金色,归航的渔船在波光中穿梭。小于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铁盒:"这次旅行的纪念品。"打开盒子,里面是他们这两天收集的"地质宝藏"——潮间带的贝壳碎片、城墙的青砖碎屑、博物馆的矿石标本,还有一张手绘的葫芦岛地质简图。

"你看这里,"小于指着简图上的标注,"我们今天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质故事。"他拿起一枚贝壳,在夕阳下转动,"这个贝壳的生长纹路,记录着它在海洋中经历的岁月,就像..."他突然顿住,耳尖泛红。

林夏接过贝壳,轻轻放在耳边:"就像我们一起经历的时光,每一刻都珍贵。"海风拂过,将她的话语吹散在暮色里。

归途的列车上,林夏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小于翻开笔记本,开始整理这两天的观察记录。他突然撕下一张纸,快速画了幅简笔画:夕阳下的葫芦岛,两个小小的身影并肩而立,脚下是层层叠叠的地质剖面。画的角落,他悄悄写下一行小字:"和你一起,连石头都变得浪漫。"

当林夏发现这幅画时,列车正穿过一条隧道。黑暗中,她看不清小于的表情,却能感受到他微微发烫的耳尖。隧道尽头的光亮照进来,映在画纸上,那些线条和文字仿佛都活了过来,诉说着这场充满地质浪漫的旅行。

回到学校后,他们将收集的标本精心装裱,挂在图书馆的专属座位旁。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奇特的展品,林夏和小于就会相视一笑,开始讲述葫芦岛的故事——那个充满地质奥秘,也藏着青涩浪漫的地方。而那幅画,被林夏小心地夹在最爱的《构造地质学》课本里,成为他们之间最珍贵的秘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