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 > 六零年代疯批病娇你不要我要 > 第46章 秋收挖红薯

第46章 秋收挖红薯

送走了乔老,花朝和祖婆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即将到来的秋收和最少十三年一度的藏蛊节(也叫做藏鼓节)上面。

“祖婆的乖孙女,这眼瞅着八月份就要过去了,今年咱们寨子里的秋收得准备起来了吧。”

竹楼外的院子里,祖婆推着药捻子和花朝聊天。

寨子虽然不像县里分那么多生产队,但也是要记工分的。

每家每户的土地分配好,大家只需要负责好自己那块地的收成就行。

龙花朝需要做的,就是把各家的生产任务安排好,以各家或者几家为单位,分组选出带头的,她自己帮着祖婆维护整个秋收的工作。

这些农活儿,虽然从小祖婆就没让她上过手,但跟着祖婆一年年在地里看着,看了这么多年,龙花朝看也看会了。

当着祖婆面,又是撒娇又是耍赖,不情不愿的把工作接下来后,龙花朝转过头就熟练地安排起了各家各户的工作。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谁家负责扫晾晒的场子,谁家负责赶牲口轧场,谁家去修葺地窖,谁家去北坡种红薯,谁家去西边收水稻等等。

山地红薯成熟得比平原地区要早,大山里的土壤也肥沃,那红薯一个个长得个头儿都比外界的大,所以,每年都会在寨子北边划出的地里,挖了春红薯,再种夏红薯。

之后在霜降前收回来留种。

祖婆以前经常和她说,种粮比口粮更重要,关乎明年的收成好坏。

尤其今年,外界西处闹灾荒,很多生产大队饿殍遍野,很多就是因为头一年非旱即涝闹的。

庄稼颗粒无收,导致根本没有种粮留下来,没有种粮,自然无法去种下一季的庄稼。

祖婆前几天说过,“按照如今这成天不下雨的情况来看,这场饥荒可能才刚刚开始,告诉寨子里的人,家里能囤粮食就多囤一些,有备无患吧。”

秋收刚开始并不忙碌,各家在县里上学的孩子都不需要请假,梯田里那些活儿,各家不上学的男女老少,上去干一上午就差不多了。

龙花朝家却是例外。

因为她父母是为寨子牺牲的,祖婆又是族长,寨子里的人,都会抢先把她家名下的农活干完。

用那些阿叔阿婶的话来说,就是不大点儿地方,随手一唿噜就干了,花朝小姐白莹莹的可不能给晒黑了。

所以,花朝就和其他几家同样娇养着的姑娘一起做记分员。

这个职务以前是没有的,但是以前因为没个记分的,就总有人偷奸耍滑不干活。

现在县里需要查看寨子里的农耕记分情况,才设立了五个记分的岗位出来。

其实县里一首号召各村各寨,拓宽梯田面积,增加总体产量的,但是寨子里人就这么多,粮食够人吃马嚼的就行了,号召的想法很好,但是没人响应,祖婆也没办法。

总不能让她一个老太婆带头跑去开荒吧。

确定好秋收方案的第三天,花朝也带着宽斗笠,穿着干农活的灰衣黑裤出门了。

她今天除了记工分的工作以外,还打算帮着小孩们收下红薯秧子。

这些红薯藤晒干了,就是牲口冬天的口粮。

其实山里还有一种叫‘刺菜’的野菜,对鸡鸭猪狗牛马等家畜都非常友好。

尤其以猪为最,其中的原理花朝没去研究,但是通过她喂猪的经验发现,各种猪草打回来,只有这个刺菜猪最爱吃,尤其是吃了刺菜的猪,体型、重量、肥瘦比例等,都要比其他猪优秀很多。

但是田里的活儿就不少,打猪草这种事,都交给小孩子去干,那个刺菜有些扎手,小孩儿都不爱揪它,寨子里养的猪崽们就没什么机会吃到它。

不过同样因为靠着大山,猪崽们的伙食差不了,每年出栏时,平均每头都能长到180斤以上。

到了红薯田这边,跟着大家的吆喝声一起开工。

镰刀切断红薯藤,喊一帮总爱粘着她的小崽子们将红薯藤抱走,就开始挖红薯。

放在往年,雨水丰沛的时候,抱完红薯藤,这个地还得晾一晾再挖。

挖过红薯的空地,在别的地方可能需要耕牛上阵,把地犁一犁。

但是在他们寨子里……呵呵,蚯蚓比什么都好使。

各个田间地头都有灰堆,那就是引蚯蚓这类翻土益虫过来的引子。

地里各家各户手里都有活儿,放眼望去碧绿的梯田上,一片繁忙的盛景。

花朝在孩子们和其他家叔婶的帮助下,很快就把自家这片责任田里的红薯挖好了,只等过两天,蚯蚓们把地里的土翻一翻,就可以再种夏红薯。

等过了中秋节,十月份左右,夏红薯收完,这片地补上点肥力还可以种小麦。

农活干完了,花朝就准备去地里看看各家的工分完成情况。

她拿着工分名单开始按着人头数地。

这个记起来也简单,一亩地一个工分。

和县里那些‘死分活计’的记工分方式不一样,寨子里的工分,不以那种整天整量来计算。

理由也很简单,祖婆觉得那样的计算方式,只会养出一群磨洋工的懒汉、攀关系的长袖善舞之人。

如今这种就简单好记,耕地,那就是一亩地一工分,打猪草,那就是3斤猪草一工分,也有死工分的,类似记分员,就是6工分,轧场8个工分,养猪养牛8工分,浇肥10工分等等。

不过养猪养牛的年底要看出栏率,猪肉达不到150往上,牛肉达不到300斤往上,会被换人来养。

在这方面,龙祖婆作为族里的大家长,对此管理的非常严格。

在孙女帮着记分,管理的同时,她也依旧杵着拐杖,慢悠悠的西处都看着,发现有问题,或者谁家皮孩子翻猪圈之类的,祖婆还会帮着管一管。

寨子里的这套规矩,在确定之初,就受到全寨人的赞同,当然,这里面也有祖婆积威己久的原因。

不过等这套规矩运行了几年后,就有许多周边村寨的人跑过来取经的,这套记分办法也渐渐被其他村子学了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