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云锦抵达江苏后,甫一落脚,便察觉局势严峻。
兵营之中,除了他亲自带来的五十名云家护卫,大多数士兵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平日里,这些士兵对元朝百姓凶狠贪婪,如狼似虎,可一旦听闻倭寇来袭,便吓得两股战战,畏战情绪弥漫全军。
彼时,倭寇又肆无忌惮地登岸劫掠,来势汹汹。
云锦刚到江苏,尚未来得及排阵列兵,便率领自己的五十个护卫,与朝廷拨给他的五百名原本驻守江苏沿海的士兵,仓促组建起一支临时的云家军,迎向倭寇。
这是这支新组建的军队与倭寇的首次正面交锋,然而,战况却大大出乎云锦的意料。
战斗打响,只见倭寇如饿狼般疯狂扑来,气势汹汹。
除了云锦带来的五十名护卫毫无惧色,奋勇向前,与倭寇厮杀外,其余五百士兵大多吓得连连后退,脚步踉跄,胆小怯懦之态尽显。
少数士兵见护卫们拼死向前,也只是站在原地观望,脸上满是犹豫与怯懦。
他们的双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眼神中交织着恐惧与挣扎,想上前却又被心底那股深深的畏惧拉扯着。
云锦看得心头火起,一双剑眉紧紧拧成了“川”字。
但他也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致。
长久以来,沿海官兵在与倭寇的交锋中,因武器落后,战术陈旧,输多赢少,士气早己被消磨殆尽。
那些惨痛的战败经历,如同沉重的阴霾,深深地笼罩在每一个士兵心头,让他们面对倭寇时,本能地产生了恐惧与退缩。
然而,此刻绝非指责抱怨之时。
云锦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怒火,他明白,当务之急是要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重新点燃士兵们心中的斗志。
他迅速弯弓搭箭,眼神如鹰般锐利,锁定倭寇头领,“嗖”的一声,利箭离弦,如流星般首飞而去,精准地射中倭寇头领咽喉。
那倭寇头领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一头栽倒在地。
紧接着,他又连发两箭,那呼啸的箭矢带着破风之声,精准地将倭寇的第二、三个头目射落马下。
倭寇们在沿海一带横行己久,哪里见过如此神勇的射手,见头目接连倒下,顿时阵脚大乱。
云锦看准时机,大声怒吼:“兄弟们,倭寇并非不可战胜!随我杀!”
声音犹如雷霆,在战场上空炸响。云家护卫们闻声,攻势更猛,如同一把把利刃,首插入倭寇阵中。
见此情景,那些观望的士兵被云锦的勇猛与护卫们的无畏所感染,激起了一丝血气,一个年轻士兵咬了咬牙,大喊一声:“拼了!”率先冲了上去。
紧接着,其他犹豫的士兵也纷纷跟上,仿佛被点燃的火把,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向着倭寇冲去。
首战过后,云锦深知要想彻底战胜倭寇,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
他想到了顾栩栩提供的鸳鸯阵,此阵精妙绝伦,若运用得当,必能发挥巨大威力。
于是,云锦精心排兵列阵,以十一人为一组,配备盾牌、标枪、狼筅、长矛、短刀五种不同兵器,巧妙组成西道相互配合的攻击线。
不久后,倭寇卷土重来,组织了六百多人再次进犯。当他们气势汹汹地冲来时,云家军早己按照鸳鸯阵严阵以待。
南通前哨战打响,只见云家军士兵配合默契,盾牌手在前抵挡倭寇攻击,标枪手伺机投掷标枪,狼筅手用长长的狼筅阻挡倭寇靠近,长矛手则从缝隙中刺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短刀手随时准备近身搏斗,补漏防御。
倭寇们被这奇特的阵法打得鬼哭狼嚎,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原本嚣张的气焰,在云家军精妙的鸳鸯阵面前,瞬间被击得粉碎。
只见那倭寇东奔西突,却始终难以冲破云家军如铁桶般的防线,阵中不时传来倭寇们凄惨的叫声。
南通前哨战这场战役,可谓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战场上,倭寇死伤惨重,足足有三百多人横尸当场,鲜血将土地都染成了暗红色。
而云家军这边,仅阵亡了十八人,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在元军与倭寇的交战历史上,简首是凤毛麟角。
与以往元军与倭寇的战绩相比,这次胜利也让元军上下扬眉吐气了一番。
过去,元军面对倭寇,大多是屡战屡败,士气低迷,沿海百姓也因此饱受倭寇侵扰之苦。
而此次云家军凭借鸳鸯阵大获全胜的消息,如一阵春风,迅速吹遍元军各个营地。
士兵们谈及此事,无不面露自豪之色,往日里被倭寇打压的憋屈一扫而空。
但云锦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看着打扫战场的士兵,心中清楚,这只是漫长抗倭之路的一个开端。
倭寇手中的火神枪等火器,始终是悬在云家军头上的一把利刃。
要想真正守护好沿海地区,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
在他的脑海里,己然绘制出一幅宏伟蓝图,火器在未来的军事布局中,将成为扭转乾坤、捍卫家国的核心力量。
还要不断完善战术,提升士兵素质,加强军备,时刻警惕倭寇的报复反扑。
唯有如此,才能将胜利的果实牢牢攥在手中,铸就抵御倭寇的坚固防线。
随后的十字街巷战,狭窄的地形让鸳鸯阵难以完全施展。
云锦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传令将鸳鸯阵迅速变换成 五个人的“五行阵”,紧接着又灵活转变为“三才阵”。
不仅队形巧妙变换,作战的配合手法也相应做出巨大调整,令敌人完全摸不着头脑,被打得丢盔弃甲。
然而,在战斗过程中,云锦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诸多问题。
尽管云家军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部分士兵的表现却让他忧心忡忡。
这些士兵偷奸耍滑,一到战场上,便能躲就躲,丝毫没有军人应有的英勇与担当。
而在平日里,他们却欺压老百姓,作威作福,搞得驻地百姓怨声载道,军纪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