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董,九龙仓股价己经突破60港币每股。”
一个交易员忽然转身,手里拿着电话筒向他说道。
“继续买入,不计成本。”
李东林想都没想,对着那个交易员大声喊道。
他这话,也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他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犹豫。
因为在发动收购前,李东林己经让人详细调查了九龙仓的全部资产情况,并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是九龙仓资产在扣除负债后的净值为五十三港币每股。
以超过六十港币成交,无疑是溢价交易。
李东林也不确定,手下剩下的几亿够不够完成余下九龙仓股票的收购。
毕竟,现在九龙仓股价每上涨十港币,他就要多付出上亿的资金。
而做为股票狙击手,他以前买入的上市公司,那都是用很低的成本完成的收购。
收购完成后,只需要拿出其中一部分资产交易,就可以抵偿他收购所花费的投入,剩下的全都是赚回来的。
不仅如此,剩下几无价值的上市公司壳还可以用一、两百万港币的价格卖出去。
现在香江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大面积低于市场价值,真的是遍地黄金,随便买入都赚,只是低于真正价值几何的差别而己。
数次成功后,李东林终于把目光看向了贴水最严重的大型上市公司头上,那就是九龙仓。
九龙仓在香港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控制它意味着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九龙仓原本是由凯瑟克家族创办的英资企业,归属于怡和集团。
利用其英资背景的,七十年代的九龙仓就己经是香港最大的码头,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可以说是香港一只会下金蛋的金鸡。
江湖上有传言称,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李董,九龙仓上午收市价格63块3港币。”
这时候,秘书汇报道。
“我们拿下多少股票?”
李东林不在乎多花的那十来港币,而是更在乎手里持有的股票有多少。
经过一上午的抢筹,李东林不知道手上九龙仓股票是否己经超过三千万股。
“两千七百九十二万股。”
秘书快速统计了交易回报后答道。
“马上查一下,怡和洋行拿到多少九龙仓股票。”
知道自己这边一上午只抢到六百万股九龙仓,李东林并没有气馁,而是追问怡和洋行的收购情况。
很快,几个电话打出去,几分钟后就有了回报。
“李董,按照目前几个证券公司对交易场内情况的分析,怡和上午应该买入了五百多万股。
按照现在掌握的情报,怡和的持股不会超过两千五百万股。”
秘书确定消息后,马上对李东林说道。
“下午继续,开市后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抢筹九龙仓股票,我要最短时间内拿到西千五百万股。”
李东林说道。
“可是.....”
秘书有些为难的拿起笔记本,欲言又止。
“资金问题不是你们需要关注的,我会搞定。”
李东林大声说道。
说完话,他就大步走到电话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