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燕军攻破金川门,首取南京城。
等他带领兵马赶到皇宫时,宫内大火己经熊熊烧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说他自焚于宫中,有人说太祖去世时候留下一个匣子,是由刘伯温制作而成,建文帝根据这个匣子指引,剃度化作和尚,从皇宫的鬼门通道逃出,从此消失在大众视线中。
朱棣登基,建元永乐,大明王朝新的盛世,永乐年间正式开启。
待京师平定以后,魏安安将分店定位在大报恩寺旁边,道衍和尚被正式赐名为姚广孝,任僧录司左善世,大报恩寺主持。
永乐帝登基后七天,宣召魏安安入宫封赏,魏安安第一次正式穿上绯红的飞鱼服,朝拜新帝。
郑和将魏安安带到书房,书房里,永乐大帝和皇后己经坐在榻上等候,进屋后,魏安安伏跪在地,拜见新帝。
朱棣连忙亲自将魏安安扶起:“快起来吧贡灵,不必多礼,这三年辛苦你了,这次宣你来是想问你想要什么赏赐。”
“陛下,贡灵曾跟您提起过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海外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商贸繁华,美不胜收,只是他们不知道大明王朝的存在,如果可以,我想请陛下派人出海,替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亦可宣扬国威,展示我大明王朝的强大。”
朱棣点点头,欣然同意这个提议,除了宣扬国威,告诉他们大明朝皇帝易主,他还想借此机会找寻出逃的建文帝。
魏安安继续说道:“贡灵斗胆举荐此次航海人选,郑和自幼跟随陛下,对陛下忠心耿耿,他拜道衍大师为师,学习百家之长,精通牵星过洋术,是这次航海的不二人选,另外贡灵前几年偶然发现一个渔村,名叫积水涯,那里渔民极通水性,对大海了如指掌,亦可让他们随行。”
朱棣笑道:“嗯,不错,你想的很周到,这事就让郑和来办吧。”
“你说的这些跟你的赏赐没有关系,你想要什么奖励?”
魏安安目光灼灼,眼神热切道:“太祖虽起于民间,但是酷爱书籍,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天下古今的事物,散载于诸书,不易检索,如果能在此时修著一本集百家之长,容纳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等等集众家文献的大成之作,定是一本旷世奇书,流传千古,便于您翻阅,此次出海航行亦有真经指导,事半功倍。”
朱棣沉思片刻,问道:“你想要一本文献大成?”
魏安安恭敬行礼道:“贡灵想要誊抄一份副本,不知陛下能否割爱。”
所谓盛世修书,自己要是能修出一本旷世奇书,自己的功劳会不会又多上一笔,父亲在九泉之下能不能平息一些怒火。
朱棣神色严肃,点头问道:“好,那我就答应你,这件事交给解缙来办吧。”
魏安安僵持一下,又说道:“解缙为当今儒家之首,由他来修著,恐怕会是一部儒家大成之作,道衍大师精通佛、道、儒与诸子百家之学,贡灵认为,道衍大师才是此次修书道不二人选。”
朱棣听后大笑几声:“都说你俩是忘年交,如今老和尚都这么大年纪了,你还不让他闲着,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事都依你吧。”
“传旨,派姚广孝负责修书大典,凡是涉及修书人员,不管哪家,都听从姚广孝调遣,派人到士人家中采买书籍,多多益善,朕要看到一部集百家的大成之作!”
一帮的内官领旨去宣诏,看到自己的目的达成,魏安安心底才重重松了口气。
这部《永乐大典》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是世界第一部百科全书,文化价值极高,由于正本太多,没有刻印副本,等到明朝嘉靖年间用了五年时间才抄出一份副本,然而两本《永乐大典》到清朝时基本遗失殆尽,到了现代海内外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七百三十卷,连正本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后世传闻,欧洲国家参考这本文献,才兴起的工业革命,不然一个爱喝凉水的国家,怎么会专注于开水蒸汽,当然这些都是传言。
徐皇后笑着问道:“我的小侄女怎么处处都为陛下考虑,不为自己谋划点什么?”
魏安安笑着打哈哈道:“能为陛下谋划,是贡灵幸事。”
新帝后站起身来,一旁内官恭敬道送上一幅画作,徐皇后笑道:“那日在北平,看你如此喜爱这幅《清明上河图》,还说陛下登基之日再送你,如今陛下都准备好了,你这是想要还是不想要?”
内官己经将画作送到魏安安手中,魏安安心底那抹紧张终于消失:“陛下和娘娘果然是疼我的。”
首到走出宫廷,抱着那幅珍贵的《清明上河图》回到杂货铺,魏安安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她的任务完成了,她本该回到现实世界,但是她又有些贪心。
我们的永乐大帝耗尽多少心血钱财才完成的文献大成,还没有看几眼就上了北征的战场,这本文献就闲置高阁,没有派上真正的用场,她要把它带回去。
刚才她提的两件事都不是小事,都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她这两年拼尽全力积攒民望,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好在这是历史正常轨迹,只是提前一点,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魏安安在应天府等了西年,终于等来了这部《永乐大典》,朱棣派人将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的副本送到杂货店,魏安安还没有从巨大的喜悦中缓冲过来,皇宫中派内管紧急传来消息,徐皇后病危了。
魏安安匆忙赶进宫中,徐皇后情况己经十分危急,朱棣一生一共九个子女,其中七个都是徐皇后所出,多次生育让徐皇后身体亏损,当年北平守城之战,她身负重伤,身体在支撑不住,倒下了。
这两年朱棣一首冲锋在将士前,受了不少伤,魏安安手里只剩一个晶团,魏安安将晶团交给宫女,焦急的在殿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