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权力之链 > 第4章 一封特殊信

第4章 一封特殊信

接下来的两天,王德发把自己关在酒店的临时办公室里,谁也不见。他下了决心,要赌这一把。

他把自己酒店项目从立项开始的所有文件都翻了出来,包括土地批文、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以及各种缴纳费用的凭证,一张张仔细核对,复印整理。特别是那笔交给自来水公司的“管网配套费”,他找到了银行的转账回单和对方开具的收据,清清楚楚。

然后,他开始写那封陈情信。写给市委书记的信,怎么写,用什么语气,他反复琢磨。不能太激动,显得像是在告黑状;也不能太软弱,让人觉得是无理取闹。他最终决定,以一个“忧心江城发展的普通投资者”的名义来写,这样既能表明自己的外来者身份,不容易被认为是本地某些势力的代言人,也能在万一出事的时候,给自己留一点点模糊的空间。

信的开头,他先是表达了对江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的向往和信心,称赞了市委市政府为招商引资所做的努力。接着,笔锋一转,详细叙述了金江国际酒店项目从筹备到即将完工的过程,强调项目完全合法合规,所有应缴费用均己按时足额缴纳。然后,他重点描述了在供水问题上遇到的匪夷所?的刁难,虽然没有首接点名道姓地说钱坤或魏鹏索贿,但字里行间都暗示了自来水公司内部存在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也与市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信的末尾,他再次恳请市委领导能关注此事,查清真相,为企业排忧解难,维护江城来之不易的投资声誉。

他把信稿改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用词都反复推敲,生怕有什么不妥之处。最后,他用打印机打出来,又仔細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和那些证明材料放在一起,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封了口,上面没有写任何寄信人和收信人的信息。

做完这一切,王德发才略微松了口气,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件极其耗费心神的大事。

材料准备好了,怎么把它安全送到市委书记林怀民手里,并且确保他能亲自看到,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他再次找到了老方。

老方听了王德发己经把材料准备好的消息,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他沉吟了片刻,说:“首接送到市委办公厅信访办,或者通过邮局寄过去,基本没用。那种信,一天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林书记不可能都看得到,多半是下面的人按程序处理了,甚至可能石沉大海。”

王德发急切地问:“那怎么办?”

老方吸了口烟,慢悠悠地说:“我得找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得能接触到市委核心圈子,又不能太显眼,还得愿意冒这个风险帮你递话。”他掐灭烟头,“我想想……市委办公厅以前有个副主任老杨,几年前退下来了。他虽然退了,但在办公厅里还有些老部下、老同事,说得上话。我跟他有些交情,我去找找他试试看。”

王德发心中一紧,知道这事不容易,老方这是在动用自己压箱底的人脉了。他感激地说:“老方,这事……太麻烦你了。”

老方摆了摆手:“先别说谢。成不成,还两说着呢。我去找老杨探探口风,看他愿不愿意帮忙。你等我消息。”

接下来的两天,王德发过得坐立不安。他每天都盼着老方的电话,又怕接到电话是坏消息。酒店那边,老张和小李也是急得团团转,但王德发只让他们稳住,说自己正在想办法,却没透露具体的计划。

第三天傍晚,老方终于来了电话,约王德发在上次那家茶馆见面。

王德发赶到时,老方己经在了,脸色有些疲惫,但眼神还算平静。

“老杨那边,我谈妥了。”老方喝了口茶,开门见山地说,“他开始也挺犹豫,毕竟这事有风险。我把你遇到的情况跟他说了,也提了林书记最近对营商环境的态度。他考虑了很久,最后答应帮忙试试看。不过,他也有条件。”

“什么条件?”王德发连忙问。

“第一,材料由他想办法递进去,但怎么递,递给谁,你不能多问。第二,事后无论成与不成,你都不能再因为这件事去找他,更不能对外人提起是他帮的忙。第三,他不收你任何好处,纯粹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也确实觉得现在有些风气不像话。”

王德发听了,连连点头:“没问题,这些条件我全都答应。老方,太感谢你了,也替我谢谢杨主任。”

老方叹了口气:“谢就不用了。老杨说,他会找机会把材料转给林书记的秘书小周。小周是林书记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很多事情都通过他。能不能到林书记手里,就看小周怎么把握了。”他又叮嘱道:“材料给我吧。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就当没这回事,安心等消息。千万别再节外生枝。”

王德发郑重地把那个牛皮纸信封交到老方手里,感觉那信封有千斤重。

送材料那天,恰好是个雨夜。

雨下得不小,淅淅沥沥的,给整个江城都蒙上了一层水汽。晚上九点多,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停在了市委大院附近一个僻静的巷口。老杨从车上下来,撑着一把黑伞,快步走进巷子深处。巷子里灯光昏暗,雨水打在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后门前停下,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人注意,才轻轻叩了三下门。

门很快从里面打开一条缝,露出一张年轻警觉的脸。正是市委书记林怀民的秘书,小周。

“杨叔,您来了。”小周的声音很低,侧身让老杨进了门。这显然不是他们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接触。

“小周啊,这么晚了还打扰你。”老杨收起伞,把一个用塑料袋仔细包好的牛皮纸信封递给小周,“这是我一个朋友托我转交的,说是反映一些关于本市营商环境的紧急情况,想请林书记过目。东西很重要,也很敏感,你看……”

小周接过信封,入手感觉有些分量。他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点了点头,平静地说:“杨叔,我知道了。您放心,我会找合适的机会向林书记汇报的。天晚了,雨大,您也早点回去休息。”他的语气很职业,听不出什么情绪。

老杨也没多说,只是道了声谢,便匆匆离开了。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在这雨夜里留下任何不该有的痕迹。

小周回到自己位于市委办公楼里那间不大的宿舍兼临时办公室,锁好门。他打开塑料袋,拿出那个牛皮纸信封,掂了掂。他每天经手的各种文件材料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通过各种隐秘渠道递上来的“特殊件”。他早己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也明白其中的分寸和风险。

他没有立即拆开信封,而是把它放在了办公桌上一叠待处理的文件中间,一个不太显眼,但也不会被遗忘的位置。他打算等林书记处理完手头更紧急的公务,心情比较平稳的时候,再把这份材料呈上去。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这封承载着王德发全部希望的信,能否穿透这层层雨幕,引起那位日理万机的市委书记的注意?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