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书店的巨幕LED屏上,《稻香》MV的田野画面铺展开来。齐昊站在店外的人群中,压低帽檐观察着路人的反应。今天是《依然范特西》实体专辑发售日,尽管数字版己经上线一周,仍有数百名粉丝冒着秋雨排队购买CD。
"听说了吗?这首歌让农科院的水稻销量涨了三成。"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对同伴说,手里举着刚买的专辑,"我舅舅在农业局工作,说现在好多农民用这歌当稻田背景音乐。"
同伴翻看着专辑内页:"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连央视农业频道都报道了。"
齐昊嘴角微微上扬。两周前,《稻香》作为先行单曲发布,谁也没料到会引发如此跨界的反响。歌曲中那段真实的田野录音——风吹稻浪的沙沙声、农民的吆喝、孩子们的欢笑——意外触动了都市人对田园的集体乡愁。
手机震动起来,是刘菲发来的链接。齐昊点开后看到微博热搜:#稻香效应#。话题下是全国各地网友的打卡照:上海白领在写字楼盆栽水稻旁自拍;成都火锅店推出"稻香"主题套餐;最夸张的是东北某中学,学生们在操场上用身体拼出巨大的Ω图案。
"齐老师?"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转身看见个背着吉他的少年,约莫十六七岁,手里捧着拆封的专辑,"能...能给我签个名吗?我来自甘肃,就是MV里那个村子..."
男孩的校服上别着"陇南二中"的校徽,正是音乐教育计划的第一批试点学校。齐昊接过笔,在内页写下"给未来的稻香"时,发现男孩的吉他上贴满了便利贴,每张都写着《稻香》的歌词。
"为什么喜欢这首歌?"齐昊将专辑递回去。
男孩低头搓着衣角:"我爸妈在城里打工,以前总觉得种地没出息...现在我想回去帮他们,用您歌里唱的方式经营农场。"
这句话像颗种子落在齐昊心里。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稻香》只是一首怀旧小品,而现在,它正在真实地改变一些人的生活选择。
工作室的数据分析会上,马腾推了推眼镜:"数据很惊人。《稻香》的全网播放量己经突破8亿,其中40%来自非一线城市。"他调出一张曲线图,"最特别的是听众年龄分布——25-35岁占比最高,正好是对城市化感受最复杂的一代。"
林雨晴补充道:"教育部的朋友说,全国有67所中小学把《稻香》编入了音乐教材。"她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山区孩子们正在稻田边上音乐课,老师用的正是齐昊团队开发的Ω教学法。
刘菲将一沓信件推到桌中央:"这些更值得关注。"信封来自全国各地,有农民工子弟写的,有乡村振兴办公室寄来的,甚至还有农科院专家的亲笔信。"他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音乐真的能改变乡村吗?"
齐昊拿起最上面那封,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齐叔叔,我们村通了网络,现在每天用手机听《稻香》干活。村长说要组建少儿乐队,能送我们几件乐器吗?"落款是"贵州大山里的阿朵"。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张专辑己经超出了娱乐范畴,正在社会层面产生涟漪效应。
"我有个想法。"齐昊站起身,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形,"音乐教育、农产品推广、文旅结合——我们可以做一个'稻香计划'的升级版。"
马腾立刻会意:"用Ω品牌的流量带动乡村经济?"
"不止。"齐昊指向刘菲,"你父亲的研究笔记里提到,特定频率的音乐能促进植物生长。如果这是真的..."
林雨晴猛地拍桌:"科学+音乐+农业!我这就联系农科院!"
三个月后,江西婺源的万亩梯田上搭起了露天舞台。这是"稻香计划"的第一站,齐昊团队与农科院合作,将Ω和弦与传统农耕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音乐农业"模式。
台下坐着上万名观众,其中不少是当地农民。他们穿着印有《稻香》歌词的工作服,手里拿着节目单——上半场是音乐会,下半场竟然是水稻种植讲座。
"第一次见到带五线谱的施肥指南。"刘菲笑着调整耳返,她今天要客串主持人。舞台两侧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稻田的物联网数据: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一个特殊的指标——"音乐频率"。
齐昊的表演从《稻香》开始,但编曲完全重新编排。前奏加入了当地老农即兴演唱的耘田歌,间奏则是用农具演奏的打击乐。当唱到"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时,无人机群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组成巨大的稻穗图案。
演出高潮是Ω和弦与农科院最新研究成果的结合——当特定频率的音乐响起时,大屏幕上的稻田生长数据突然飙升,引得全场惊呼。这并非魔术,而是经过严格实验验证的声波助长技术。
"这就是我岳父刘正风教授未完成的研究。"齐昊在台上宣布,"今天,我们正式成立'声物农业实验室',所有专利将免费开放给贫困地区使用。"
台下前排,刘志远和周瑾眼含热泪。他们手中捧着刘正风的遗像,老人严肃的面容在舞台灯光下竟显得柔和了许多。
回京的飞机上,齐昊翻看着媒体报导。《人民日报》的标题是《当音乐遇上稻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范式》;《滚石》杂志则聚焦Ω和弦的科学价值;最让他意外的是《农业科技报》,整版分析声波助长技术的经济前景。
"看这个。"刘菲递过平板,上面是刚刚发布的"稻香计划"大数据图。短短两周,相关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亿元,音乐教育计划新增报名学校287所,甚至连乐器销量都创下季度新高。
齐昊望向舷窗外的云海,想起重生前那个追逐排行榜的自己。那时的成功像空中楼阁,而此刻,他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扎根泥土的力量。
"对了,"刘菲突然想起什么,"阿朵的村子发来邀请,希望我们参加他们少儿乐队的首演。"她调出一段视频,孩子们用自制乐器演奏着《稻香》,虽然音准欠佳,但笑容比任何专业表演都动人。
齐昊握住她的手:"把档期空出来,我们一起去。"
飞机开始下降,北京的灯火在云层下若隐若现。放在从前,这样的盛况之后必然是庆功宴和媒体轰炸,而现在,他更期待的是下周的甘肃之行——那里有片试验田,正等着播下来自Ω实验室的新稻种。
在座椅口袋里,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露出半个封面,标题赫然是《齐昊:从流行天王到社会创新者》。而杂志下方,静静躺着一封来自贵州的感谢信,信封上沾着些许泥土,仿佛还带着稻田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