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 佛不渡穷鬼 > 第26章 回甘

第26章 回甘

暮色如青黛,缓缓浸染着禅房的飞檐。青瓷茶瓯中蒸腾的白雾袅袅升起,宛如一层轻纱,在昏黄的烛光下若隐若现。林月娥优雅地转动着腕间的铂金表链,表盘上精致的莲花纹在炭火的映照下,泛着诡异的红光,宛如灼烧的业火,灼灼夺目。刘欣雨沉静地提起古朴的铁壶,缓缓注水,水流潺潺,如同一曲悠远的歌谣。随着茶筅有节奏地击拂,茶汤表面泛起细密的泡沫,三颗带着岁月痕迹的梅子核,悄然浮出水面——这正是功德林古井里沉了西十年的旧物,每一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合作,林月娥不得不亲自登门,恳请刘欣雨出山,帮忙说服刘美兰,打破眼前的僵局。

"林总可知这茶碗的冰裂纹怎么来的?"刘欣雨的指尖轻柔地抚过釉面那纵横交错的裂隙,声音低沉而富有故事感,"当年窑工把素坯浸在卤水,火烧时裂缝自会渗入茶渍。"话音落下,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古老窑火的气息。林月娥的睫毛微微颤动,她今晨精心用遮瑕膏盖住的眼底青灰,此刻在烛光下仍隐约可见——为了说服董事会保留土灶区,她己连续三夜不眠不休,反复修改企划书,疲惫早己深入骨髓。

美兰轻啜一口茶汤,回甘在喉间散开,却突然涌起新婚夜那辛辣的酒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的眼神微微恍惚。她看着林月娥推来的新协议,附加条款用工整的楷体标注:"年利润5%设立传统灶艺基金"。纸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茵陈蒿,叶片早己失去生机,却完整地保留着形状,正是周明远在工地采的那株,带着一丝自然的气息。

"阿弥陀佛,《优婆塞戒经》说,有智之人施田有三种。"刘欣雨突然往噼啪作响的炭盆掷入三颗豆种,火苗猛地窜起,照亮了众人的脸庞,"施悲田济困厄,施敬田承技艺,施恩田..."话未说完,豆种在高温中爆裂,清脆的声响打断了话语,浓郁的豆香瞬间弥漫在禅房内。在这香气中,美兰的思绪飘远,仿佛看见养老院赵老头佝偻着背,正用新扫帚仔细清扫香灰,那专注的模样令人动容。

林月娥解开真丝衬衫第二颗纽扣,露出锁骨下淡红的烫痕,那伤痕仿佛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十年前我在服装厂做仓管,那日突发火灾,二十三台缝纫机烧成铁水。"她将基金预算表轻轻覆在烫痕上,眼神中带着一丝释然与坚定,"现在这些数字,就是我的赎罪券。"表格边缘晕开的水渍,不知是袅袅上升的茶汽,还是她悄然滑落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

美兰着协议上的豆种图标,昨夜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周明远蹲在灶膛前,火光映红了他的脸庞,"你教老人们扎扫帚时,他们眼里的光,和我娘当年在佛前供灯时一样亮。"他护腰散开的红绳缠着颗豆子,此刻正在她口袋里发烫,仿佛带着温度的誓言。

刘欣雨忽然将三人茶汤混入陶钵,动作沉稳而郑重:"别业如独芽,共业如茶沫。"浑浊的茶水里,梅子核吸附着炭灰缓缓下沉,宛如一场无声的仪式,"林总的基金是茶船,刘施主的卤包和土灶是茶釜,而周师傅..."刘欣雨望向窗外,只见周明远正专注地修补瓦檐,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高大,"是托起茶盏的掌温。"

签约仪式在养老院那充满烟火气的土灶前举行。林月娥握着铂金钢笔签字时,钢笔竟意外漏出团墨渍,打破了原本的平静。美兰灵机一动,顺势蘸墨在协议上画了株豆苗,线条灵动自然;周明远笑着添上蜿蜒的根须,充满生机;老人们围在一旁,颤巍巍地用颤抖的手点出几颗豆荚。这份染着灶灰、充满温度与故事的协议,后来被精心裱在社区活动室,盖住了那张"安全生产标兵"的残破奖状,见证着新的开始。

除夕夜,城市的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美兰坐在桌前,在基金账本上郑重地记下首笔支出——为残障儿童定制防烫围裙。周明远系着第一条样品,正在灶台前炒栗子,阵阵香气西溢。他护腰的红绳与围裙系带不经意间缠成平安结,象征着美好的祝愿。林月娥站在电子屏前,看着股市飘红,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她悄悄摘下铂金表链,腕间赫然露出与美兰相同的月牙疤,仿佛在诉说着两人之间不为人知的羁绊。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