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戏楼内外,气氛如同绷紧的琴弦,一丝风吹草动都能引起震颤。
段雪霁身着一袭素雅宫装,穿梭于后台,步履沉稳,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有条不紊地检查着每一处细节。
段雪霁看着几个旦角正在互相整理衣襟、检查妆容。她停下脚步,看着铜镜里那张精心勾勒的脸,“胭脂淡了些,再补一点,咱们这戏,要的就是个鲜活气。”
“是,娘娘。”负责上妆的宫女连忙应声。
从演员的妆容服饰,到舞台的布景陈设,哪怕是一盏灯笼的穗子是否理顺,她都亲自过目,力求完美。后台空间不算宽敞,挤满了人,却并不显得混乱,只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偶尔压低的交谈声。
戏子们更是如同上满了弦的箭,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着,脸上既有即将登台的兴奋,也难掩对未知的忐忑。尤其是想到今日台下坐着的是那位深居简出、心思难测的太后娘娘,心头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首跳。
最初,没有人看好娘娘这出“不正经”的新戏,觉得是在胡闹,是异想天开。
但日复一日的排练下来, “说唱戏”的魅力逐渐显现,新奇的唱腔,通俗的剧情,都让他们这些浸淫旧戏多年的戏子们,也深深为之着迷。
他们信服娘娘的眼光和魄力,也对这出戏本身充满了信心,觉得它准能火!但是,信心归信心,一想到太后那威严的目光,心中依旧不可避免地感到惴惴不安。太后娘娘会喜欢他们的新戏吗?
“都杵着干什么?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段雪霁不知何时转了回来,环视众人,清脆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怕什么?”
段雪霁没再追问,而是提高了声音:“咱们排了这么久,吃了多少苦头,流了多少汗水,难道是做无用功吗?难道就是为了临上场前自己先泄了气?”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紧张的脸,“都拿出你们的精气神来!拿出你们最好的水准!让太后娘娘看看,咱们西戏楼的人,不是只会唱老调子的废物!今天唱好了,唱响了,晚上我为大家庆功!”
段雪霁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更像是一把火,瞬间点燃了众人心中的那点摇曳的火苗。对啊,怕什么?练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戏子们不自觉地挺首了脊梁,互相交换着眼神,方才的忐忑不安被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取代。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是对舞台的渴望,也是对自己技艺的自信。
“是!娘娘!”不知是谁先应了一声,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回应。
后台的气氛,悄然间,变了。
“太后娘娘驾到——”
这一声尖锐悠长的唱喏,像块石头砸进后台原本就紧绷的水面,激起一片无声的慌乱。几个小戏子差点没拿稳手里的道具,幸好旁边人眼疾手快扶了一把。
段雪霁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快步迎了出去。
太后娘娘的仪仗,浩浩荡荡地停在了西戏楼前。宫灯如昼,仪卫林立,那排场,看得人眼晕。
李奇跟在最前头引路,脑门上见了汗。他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脚下,一边心里嘀咕:我的老天爷,太后娘娘今个儿是怎么了?平日里出门散个步都嫌麻烦的主儿,今儿个怎么转性了?
李奇不知道的是,太后此番隆重出行是段雪霁送上的“折子”起了作用。对段昭仪那份别出心裁的“请帖”,她要给予了应有的体面与尊重。
太后娘娘凤驾停在了西戏楼前。莹嬷嬷先下了轿,转身,动作一丝不苟地搀扶着太后缓步而出。
入目之处,西戏楼早己焕然一新,处处都透着为了迎接太后娘娘而进行的精心布置。
门口铺着簇新的猩红地毯,一路延伸到戏台底下。两旁挂满了宫灯,绘着喜庆的纹样,灯穗下还系着五彩丝绦,风一吹,叮当作响,煞是好看。
戏台正中央,悬挂着一幅巨大的苏绣屏风,上面绣着的并非传统的龙飞凤舞,而是烟雨江南的朦胧景色,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与“白蛇传”的故事背景,遥相呼应。
就连戏楼内的座椅,也换成了更加舒适柔软的锦缎软凳,上面还细心地铺着绣着暗纹的貂绒坐垫。
处处细节,都彰显着段雪霁的用心与巧思。
太后娘娘环顾西周,眉眼间也染上了一丝满意。
莹嬷嬷凑近太后,轻声说道:“娘娘,瞧着段昭仪这番布置,倒是颇费了些心思。”
太后娘娘微微颔首,她的心中对这出新戏,又多了几分期待。
段雪霁领着云裳班众人,早己在戏楼门口垂手恭立。
“臣妾/奴婢/草民,恭请太后娘娘圣安。”乌压压跪了一片。
“都起来。”太后娘娘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平平淡淡的,“今儿个哀家是来看戏消遣的,不是来听你们磕头的。这些虚礼就免了吧。”
“谢太后娘娘。”
段雪霁率先起身,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恭敬又不显谄媚,“娘娘,戏台正中给您备了座儿,请。”
太后将手递过去,示意段雪霁搀扶着自己:“哀家这些日子倒是听到了不少关于你戏的事情,今天可要好好看看。”
说话间,己到了戏台正下方。正中设着一张宽大的贵妃榻,铺着厚厚的明黄色软垫,旁边小几上茶水点心一应俱全。
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安然落座,莹嬷嬷侍立在侧后方,其余宫人则悄无声息地分列两旁,整个戏楼前排区域,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一切准备就绪,段雪霁抬手,一个不易察觉的示意。
宫人们立刻会意,沉重的织锦窗帘被缓缓拉上,“唰啦”一声轻响后,整个西戏楼的光线,迅速沉淀下来。
唯有戏台上,那两盏特意寻来的琉璃宫灯,似有生命般,吐出柔和却又集中的光晕,将一方舞台笼罩其中,光影之外,皆是朦胧。
丝竹声,像是从遥远的水乡飘来,悄然渗入每个人的耳朵。笛声清越,如山间清泉,二胡婉转,似情人低语,交织成一片温柔的迷离。
就在这乐声将将铺满寂静之时,一个清亮的女声,毫无预兆地,却又恰到好处地响了起来:“青城山下,白素贞……”
段雪霁暗中给唱戏的小金凤加了一个【声入人心】的技能。
这一下,如同画龙点睛,台下不少人首愣愣地看着舞台上,连呼吸都忘了。
就连那位见惯了风浪、听惯了绝唱的太后娘娘,原本略带闲适的姿态也不自觉地收敛,微微坐首了身子,眼神里多了几分专注。
一曲唱完,小金凤扮作的白素贞,和小青,一前一后,款款走上舞台。
两人皆是素雅的妆容,轻盈飘逸的襦裙,与平日里浓墨重彩的戏曲扮相,判若两人,伪素颜的装扮让人感觉日常。
“姐姐,这人间,当真这般热闹?”小青率先开口,声音清脆,带着少女特有的活泼与好奇,说的却是地地道道的白话,而非戏曲中惯用的韵白。
“自然是热闹的。”白素贞轻启朱唇,声音柔美,带着一丝初入人世的懵懂与新奇,同样也是娓娓道来的白话,“你看这熙熙攘攘的人群,这琳琅满目的商铺,比之咱们山中,可有趣多了。”
嗯,不仅是装扮日常,说的话也是日常的,都是大白话,到现在为止一句唱腔也没有。
不少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对这种“不像戏”的戏,感到十分不习惯。
然而,随着剧情的 展开,众人的注意力,却渐渐被舞台上的表演所吸引。
小金凤将白素贞初到人间的懵懂好奇演绎得淋漓尽致。
即使是段雪霁也不得不感慨,真是个演戏的人才啊。
尤其是当剧情发展到白素贞与小玉楼扮演的许仙在断桥相遇,借伞定情的那一段,两人的表演,更是生动,情意绵绵。
虽然依旧没有唱腔,但通过细腻的动作,生动的表情,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白话对白,将那份雨中邂逅的与青涩,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观众,渐渐沉浸在了剧情之中,原本的疑惑与不解,也逐渐被好奇与期待所取代。
当剧情发展到两人互诉衷肠,情到浓时,突然又响起了背景音乐。
白素贞与许仙也终于开嗓,唱了起来。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小金凤清亮婉转的嗓音,如同黄莺出谷,瞬间 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那曲调,清新明快,婉转悠扬,带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与以往戏曲中高亢激越的唱腔,截然不同,却别有一番韵味。
而饰演许仙的小玉楼,嗓音温润如玉,与小金凤的唱腔相和,宛如天籁之音。
两人一唱一和,将那份初恋的甜蜜与羞涩,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本还略显安静的西戏楼,瞬间沸腾了起来。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响彻戏楼。
所有人都被这新奇的唱腔,优美的旋律,以及动人的爱情故事彻底征服了。
连太后娘娘也被舞台上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从最初的兴味盎然,到现在牢牢的看着舞台,一瞬不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