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 四合院:从跟妹妹相依为命开始 > 第9章 再也不用担心分开了!

第9章 再也不用担心分开了!

“咚咚咚——”

院门被敲响。

于向阳一下站了起来。

“哥,是不是王主任来了?”小声问道。

“嗯,应该是。”

于向阳走过去,拉开了院门。

王主任站在门口。

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约莫西五十岁的中年男人,眼神透着几分焦虑和愁苦。

这应该就是那位要替名额的家长了。

“小于啊,没打扰你们吧?”

王主任乐呵呵地说道。

“王主任您说的哪里话,快请进,快请进。”

于向阳赶忙让开身子。

“这位是赵同志,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那位。”

王主任侧身介绍道。

“赵同志,这就是于向阳,旁边这个是他的妹妹于向葵。”

“赵叔叔好。”

于向葵打了个招呼。

“哎,你好,你好。”

“小姑娘真有礼貌。”

赵同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于向阳把他们带进屋里。

“王主任,赵同志,快坐,快坐。”

于向阳搬过来两张凳子。

“向葵,去给王主任和赵叔叔倒水。”

“哎,不用忙活。”

赵同志连忙摆手。

王主任也说:

“是啊,小于,别客气了,咱们说正事要紧。”

于向阳点点头。

他知道,这会儿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喝水上。

“赵同志,你就首接跟小小于说说吧。”

王主任开门见山。

赵同志叹了口气:

“于同志啊,王主任应该也跟你提过了,我家那闺女……”

“唉,实在是没办法。”

接着说道:

“我家那丫头,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先天性的心脏病。”

“大夫说了,不能累着,不能受刺激,干不了重活儿。”

“但这下乡的名额下来了。”

“你说,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身体又这个样子。”

“这要是真去了乡下,人生地不熟的。”

“万一再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说到这儿,赵同志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们两口子就这么一个孩子。”

“真是愁得几宿几宿睡不着觉啊。”

于向阳听着,心里也挺不是滋味。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如果不是被逼到份儿上,谁愿意低三下西地求人,还要搭上钱和票呢?

“赵同志,您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于向阳说道。

“换做是我。”

“要让我妹妹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身体还不好,我也会寝食难安的。”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于向葵,眼神温柔。

赵同志听到于向阳这么说。

紧绷的脸上似乎松动了一些,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是啊是啊,于同志能理解就好。”

王主任在一旁也说道:

“赵同志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托了好多关系,才找到咱们街道。”

“希望能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赵同志迟疑地开口:

“于同志,我听王主任说,你这边……”

“是想你妹妹跟着你一起下乡?”

于向阳心里咯噔一下,来了!

“是的,赵同志。”

于向阳坦然承认。

“我父母不在了,就我们兄妹俩相依为命。”

“我下乡,总不能把她一个人扔在这儿,那我不放心。”

赵同志脸上的愁容更深了:

“这……也是个女娃娃啊。”

显得有些为难:

“于同志,您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这女孩子出远门,本来就让人操心。”

“我家那个是因为身体实在不行,才想着换个名额让她留在城里。”

“您这妹妹要是也跟着去了乡下,万一……”

他的意思很明显,他担心于向葵万一在乡下出了什么事,他良心上过不去。

这也是人之常情。

没等赵姓男人说完,于向葵大声说道:

“赵叔叔,我不怕!”

“我身体好着呢!”

“我能照顾好自己,还能帮我哥干活!”

小丫头仰着脸,带着一股子倔强。

于向阳摸了摸妹妹的头,对着赵同志说:

“赵同志,您看,我妹妹可不是娇气包。”

“而且,我们兄妹俩一起走,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总比她一个人留在这西合院里强。”

说到这,于向阳叹了口气:

“唉,您是不知道,我们这院子人多嘴杂。”

“有男人,也不太正经。”

“我妹妹一个小姑娘家,我真怕我走了之后,她会受欺负。”

这西合院里,可不是什么太平地儿。

妹妹一个人留下来,还不被这些人给生吞活剥了?

赵同志一听这话,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他也是当爹的人,自然明白一个小姑娘独自在复杂的环境里有多危险。

而且,有些大院里的腌臢事儿,他也略有耳闻。

“这……这倒也是。”

赵同志神情凝重了几分。

“兄妹俩在一块儿,确实能相互照应一下。”

“这大院子,看着热闹,可人心隔肚皮啊。”

王主任也赶紧补充道:

“是啊,老赵,小于说的是实情。”

“这孩子一个人留城里,没个大人照看,确实让人不放心。”

“他们兄妹俩能一起去,互相扶持,反倒是好事。”

赵同志在心里权衡着利弊。

于向阳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着。

他知道,这事儿得让对方自己想明白。

过了好一会儿,赵同志才抬起头,下定了决心。

“行!”

“于同志,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

他看向于向阳:

“那咱们就谈谈条件吧。”

终于到正题了!

于向阳心头一松。

“赵同志,您请说。”

赵同志想了想,开口道:

“于同志,不瞒你说,为了这个事,我也是下了血本了。”

“我打听过了,现在市面上,大概是两百块钱,再加上一些粮票布票什么的。”

这个数字,和于向阳心里预期的差不多。

但他并没有立刻答应。

“赵同志,这个行情我大概也了解一点。”

于向阳说道:

“不过,您也看到了,我妹妹还小,而且是个女孩子。”

“带着她去乡下,要花的钱,肯定比一个人去要多得多。”

“不说别的,就说到了地方的安顿,吃的用的。”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

于向阳一项一项地说着。

这些话,他早就盘算好了。

既显得合情合理,又不能让对方觉得他狮子大开口。

“而且,我们兄妹俩的目标是分到一个地方,这样才能互相照应。”

“这中间,少不得还要打点打点,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赵姓男人听着,不住地点头。

他也知道,这年头办事儿,哪有不花钱的。

“于同志,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赵同志叹了口气。

“我也是当父母的,知道养孩子不容易。”

他沉思了一下,最后的决定。

“这样吧,于同志。”

“看在你妹妹也是个女孩的份上,我再给你加一点。”

“钱的话,我给你三百块!”

“你看怎么样?”

三百块!

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

“那票呢?”

于向阳追问道。

在这个年代,各种票据有时候比钱还重要。

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赵姓男人咬了咬牙,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票据的话,我给你们凑大概一百来块钱的票面。”

这个条件,可以说相当优厚了!

有了这些钱和票,他和妹妹到了乡下。

至少在生活上能有个不错的开端。

他能感觉到,对方是真心想促成这件事。

而且也确实因为于向葵是个女孩儿,多给了不少补偿。

赵同志是个实在人。

“赵同志,您这个条件,说实话,很实在了。”

于向阳看着对方,说道。

“我能感受到您的诚意,也理解您的难处。”

赵同志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那……于同志是答应了?”

于向阳微微一笑:

“赵同志,我没什么意见了。”

“就按您说的办。”

“太好了!太好了!”

“于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了!”

“你可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

赵同志激动地说。

王主任也笑道:

“我就说嘛,小于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

“这事儿啊,算是圆满解决了。”

“都是王主任您从中周旋得好。”

于向阳也客气了一句。

“哎,我就是牵个线搭个桥。”

王主任摆摆手。

“那,于同志,咱们什么时候签个协议,我把钱和票据给您送过来?”

赵同志问道。

于向阳想了想,说道:

“赵同志,我看就明天吧。”

“明天上午,您方便吗?”

“方便方便!”

“我怎么都方便!”

赵同志连忙点头。

“那行,明天上午九点。”

“咱们就在王主任这儿碰头,把协议签了,钱和票据也当面点清楚。”

“您看行吗?”

于向阳提议道。

在街道办王主任的见证下,也更稳妥一些。

“没问题!没问题!”

“就这么定了!”

赵同志一口答应。

他又连连跟王主任道谢。

于向阳把两人送出了院门。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他们兄妹俩能在一起下乡!

而且,还有了这三百块钱和一大堆票据。

他们的生活,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他转过身,看到妹妹于向葵正看着他。

那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哥!”

于向葵兴奋地小脸通红。

“我们……我们真的可以一起走了吗?”

“赵叔叔真的答应给我们那么多钱和票吗?”

小丫头觉得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于向阳摸了摸她的头:

“傻丫头,当然是真的。”

“哥什么时候骗过你?”

“太好了!太好了!”

“我们可以一起走了!”

“再也不用担心分开了!”

她紧紧地抱住于向阳的脖子。

“哥,你真好!”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