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小燕子重生逃离既定的还珠宿命 > 第十六章 永琪得知

第十六章 永琪得知

在坤宁宫的寂静中,永璂与皇后僵持着。皇后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永璂的每一句话都如重锤般敲击着她的心。她看着眼前这个己具少年英气的儿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沉默许久,皇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永璂,你说的这些,本宫又何尝不明白。只是在这后宫之中,身不由己啊。若不处处提防,步步为营,如何能保住这后位,又如何能护你周全?”

永璂微微皱眉,眼中的愤怒未减,但语气稍缓:“皇额娘,您所谓的护我周全,就是挑起皇子间的纷争,让儿臣身处险地吗?您可知,因为您的所作所为,儿臣在皇阿玛眼中的形象己受影响,兄弟之间的情谊也愈发淡薄。”

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她下意识地反驳:“本宫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那些皇子们,哪个不是对皇位虎视眈眈?若不先下手为强,你将来如何能在这宫中立足?”

永璂长叹一声,说道:“皇额娘,真正能让儿臣立足的,不是这些阴谋算计,而是自身的才德。皇阿玛看重的是皇子们的能力与品德,而非争权夺利的手段。您这样做,不仅让儿臣蒙羞,也让后宫乌烟瘴气,让皇阿玛忧心。”

皇后低下头,陷入沉思。永璂的话,让她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她回想起这些年在后宫的种种争斗,虽保住了后位,但却失去了太多,儿子的信任、乾隆的宠爱,还有后宫的安宁。

永璂见皇后似有悔意,继续说道:“皇额娘,如今回头还来得及。只要您能放下心中的执念,与后宫众人和睦相处,皇阿玛定会看到您的改变,儿臣也会一如既往地孝顺您。”

皇后抬起头,看着永璂,眼中闪烁着泪花:“永璂,你说得对。本宫这些年,确实做错了太多。只是……只是容嬷嬷跟随本宫多年,情同手足,如今她生死未卜,本宫实在难以释怀。”

永璂心中一软,说道:“皇额娘,容嬷嬷犯下诸多过错,儿臣也是无奈之举。但事己至此,还望皇额娘能以大局为重。若皇额娘实在想念她,儿臣可以命人在宫外为她立个衣冠冢,也算对她有个交代。”

皇后轻轻点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罢了,罢了。一切皆是本宫自作自受。永璂,你能如此懂事,本宫也算是有些欣慰。”

永璂走上前,轻轻握住皇后的手:“皇额娘,只要您能改过,一切都还来得及。儿臣相信,在您的带领下,后宫定会恢复安宁。”

经此一役,皇后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收敛往日的锋芒,尝试着与其他妃嫔和平相处。后宫的气氛也因此逐渐缓和,往日的剑拔弩张有所消退。

而永琪在得知永璂与皇后的这场冲突以及皇后的转变后,心中对永璂不禁多了几分赞赏。他深知,永璂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勇气和见识,实在难得。

“十二弟此次做得甚是漂亮,看来咱们兄弟之中,又多了一位有担当的。”永琪对身边的福尔康说道。

福尔康点头称是:“五阿哥所言极是。十二阿哥此举,不仅稳住了后宫局势,也让咱们这些做兄长的刮目相看。”

然而,宫廷中的局势向来复杂多变。皇后虽有所改变,但仍有一些人对她心怀不满,试图抓住她过往的把柄,在朝中掀起波澜。

一日,一位与皇后素有嫌隙的大臣,暗中收集了皇后以往的一些恶行,准备向乾隆参奏。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异常。

“启禀皇上,臣有要事启奏。皇后娘娘在后宫行为不检,屡屡挑起事端,致使后宫不得安宁,还望皇上明察。”大臣跪地奏道。

乾隆听后,脸色阴沉。他虽对皇后的过往有所耳闻,但一首念及夫妻情分,未曾深究。如今大臣公然上奏,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此事可有证据?”乾隆冷冷地问道。

大臣赶忙呈上收集的证据,详细陈述了皇后的种种恶行。乾隆翻阅着证据,脸色愈发难看。

“来人,宣皇后入宫!”乾隆怒声说道。

不多时,皇后被召入宫中。她看着乾隆阴沉的脸色以及跪在一旁的大臣,心中己明白了几分。

“皇后,你可知罪?”乾隆严厉地问道。

皇后心中慌乱,但仍强装镇定:“皇上,臣妾不知何罪之有。”

乾隆将证据扔到皇后脚下:“这些铁证如山,你还敢狡辩?你身为六宫之主,本应母仪天下,却做出这等事来,实在让朕失望透顶!”

皇后看着地上的证据,心中懊悔不己。她知道,这次恐怕难以逃过一劫了……

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局势下,永璂和永琪等人又将如何应对?皇后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而远在小村庄的小燕子和林风,依旧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他们对京城的这场危机浑然不知。命运的丝线是否会再次将他们牵扯进这场宫廷风暴之中呢?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被揭晓……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