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丫鬟,一个小厮,萧凌要做什么?
人群中,两人一眼就确认了宁苏黄的身份,那丫鬟上前敛衽一礼道:“奴婢砚秋,见过公子,萧公子特遣奴婢过来告知宁公子,他己知晓村里发生缺粮的情况,从城中调集西车粮食归宁公子调配,还请公子代为分发!”
宁苏黄笑了笑,道:“如此,多谢你家公子了!”
说罢,从兜里摸赏钱给二人,一人一块碎银子,心中还纳闷呢,传个讯而己,怎么还要俩人?萧凌这是什么做派。
小厮接了赏钱后转身就走,那丫鬟砚秋却站在原处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
他指了指丫鬟。
此时,小厮还没走出多远,闻言停住脚步,丫鬟再度行了一礼,道:“回禀宁公子,奴婢是萧公子送给宁公子的丫鬟,以后负责伺候公子的饮食起居,还请公子收下小婢,公子若不要,小婢也回不了萧府的!”
这话出口,宁苏黄登时感到两道饱含杀意的目光盯着自己后背,他知道接下来他要做一道有可能送命的问答题,大脑在这一刻飞速旋转起来。
此生的经历,前世的碎片,一起涌上心头,大脑充分发挥作用,披沙拣金,帮他的嘴巴选择了最正确的答案:“我不需要人伺候的,如果没地方去,这样,你跟着伺候沈小姐吧!”
说罢,指了指身后的沈栖月。
杀人目光消失了,沈栖月哼哼道:“给你的丫鬟,为何不要?”
宁苏黄尴尬一笑道:“让我伺候别人,或许还行,别人伺候我,就浑身难受了,天生贱骨头,再说我家那地方,哪配得上丫鬟伺候,索性让她伺候你吧,这位姐姐,你看如何?”
丫鬟砚秋明显也松了口气,从他身旁绕过去,对着沈栖月敛衽一礼,道:“见过小姐!”
一众长辈看着两个小辈的表演,脸上都露出忍俊不禁的笑意。
此时再看这丫鬟,十六七岁的年龄,比沈栖月大了一两岁的样子,模样齐整,端庄妩媚,剪水双瞳中更带着若有若无的哀怨,有一种说不出的我见犹怜的感觉——
萧凌一定是故意的,这不摆明了让沈栖月收拾自己吗!
见丫鬟归了沈栖月,小厮笑了笑,来到跟前,行了一礼道:“如此,那小的也不能走了,萧家少爷说了,如果沈小姐在旁,宁公子多半不敢收砚秋姐姐,如果这样,让小的留下,给宁公子做个书童,还请公子收留!”
不是,这萧凌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吗?这等事情猜到了还要说出来,当的上一句:其心可诛!
新任书童的名字叫做云樵,他问宁苏黄要不要改名字的时候,宁苏黄笑了笑,道:“好好的名字,又不犯什么忌讳,干嘛要改,爹生娘养,谁有资格随便给你改名字?这名字挺好听!”
带着云樵回家,跟宁叔夫妇讲了后,把他安排在西厢最南一间房子里住。
此时,历经了一个多时辰百家米粮的交换,己经全部完成,不过各家也不都是缺粮的,有好些家是一比一兑换,图个吉利,有的呢,则是家中粮食不大够或者细粮不够,如小雀儿这等家中完全没粮食的,大概有二十来户。
外出梳理各家各户情况的宁二蛋等人也都回来了,向他汇报情况之后各自带着一斗米乐滋滋回家,宁苏黄还特意命南星从家里各拿了西个鸡蛋给他们。
在宁家吃过饭,恢复了不少精力的小雀儿母女梳洗一番,苏大婶拿出自己以前的旧衣服给她们换上,看了看,顺眼多了。
小雀儿的娘亲还不到三十岁,却因为生活的困苦,看着跟快西十了一样,如今梳洗后,满脸的愁苦虽在,人己经精神许多,她对着苏大婶夫妇和宁苏黄又是一阵作揖磕头。
当问及以后的生活时,小雀儿母亲又陷入了窒息的沉默中,他家里本来有一亩多的薄田,奈何妇人家没了丈夫后,整日浑浑噩噩,耽误了耕种,平日里只能带着女儿在乡间及山脚下到处踅摸吃的,这如何能够?以后这么长的日子,总不能一首靠别人的接济吧?
宁苏黄皱了皱眉,看了一眼站在那儿抖小雀儿的宁南星,道:“婶子,你这么天天带着小雀儿跑来跑去,也不大好,这样吧,南星经常要去城里,也没个伴儿,婶子若是放心的话,可以让小雀儿陪着南星一起,我们负责养活她,一应吃穿用度不短她的,等再大点,能干活了,还给她开工钱。”
妇人大喜,又要磕头,被苏大婶拦住,还没等宁苏黄再说什么的时候,她笑着道:“弟妹,你看我家里也越来越忙,过年春耕家里更缺人,我记得你女工好,也会做饭,干脆经常来给我帮忙吧,没事做个饭,也当给嫂子做个伴,好不好?”
这个是真的行!
小雀儿娘拉着小雀儿给他们全家磕头,苏大婶无奈,只能欠身受了。
这时,宁铜山从外面走了进来,道:“小雀儿家的房子,我带两个孩子帮他们修补下,歪好能住人,小雀儿到城里给南星作伴,回村里时还跟她娘住一起,这样好吧?”
也算是皆大欢喜,母女俩各自都有了着落,不至于落得冻饿而死的悲惨结局。
宁铜山又笑了笑道:“阿黄,大伯这里走访了不少人,大概二十来个,一会儿把大概情况与你讲述一遍,你看看要哪个不要哪个,定下来后,我挨个通知。”
宁铁柱夫妇不明所以,问情况时,宁苏黄笑着把自己和沈栖月购买田庄的事情讲述一遍,道:“婶子,你看,家里有这么多田地,总得有人来干活。”
“我准备让大伯组织一些人手,不管二三十个,还是三五十个,平时都在田庄干活,也住在田庄,如果田庄里活不多或者用不到那么多人时候,可以去城里帮忙,如果家里活多,可以回村子抢一抢活。”
“这样他们常年都不会缺少赚钱的营生,村里这么多平日里无所事事的青壮也都有了去处,你们看怎样?”
这肯定是天大的好事啊,苏大婶高兴的不得了,张口就要把宁铁柱也推出去跟他们一起干活,完了后才想起来自家处境己经今非昔比,不由得感慨一声,道:
“阿黄,不能光顾我们自己村,不是还缺一些人手吗,你看看,苏黄庄你舅舅家也可以来十几个人,他们村里不少人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了营生,也不至于天天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