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种地规划

但此事毕竟关乎沈栖月的名声,轻易不能向外宣扬,就连两人一起入山的事情都不能让更多人知道。

宁苏黄把老虎和熊卖钱的事情告诉苏大婶,想拿出八百两给他们修建房屋,再购买一些田产时,苏大婶夫妇一起摆手拒绝,争执时,苏大婶一把揪住了他的耳朵,小声道:

“你傻啊,你现在有了功名不假,但栖月小姐是什么样的人,一首这样身无分文,拿什么养人家,刚有点钱就这么大手大脚的花,以后拿什么娶媳妇?都中了秀才的人了,还不知道给自己谋划,总不能将来中了状元了,还让人家跟你住破窑吧?”

一席话,让一旁偷听的沈栖月双颊绯红,双手捂住了俏脸,这时也才惊觉所有人看她与宁苏黄的目光都有些不同寻常了。

她知道,经此之后,两人的命运多半会紧紧捆在一起。

萧凌主仆离开,其他人都留在医馆休息,宁苏黄躺在医馆的床上,片刻之间便己酣然入眠,梦里出现了难得的安宁,却是他坐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里读书,书很精美,字很工整,读书声在耳边环绕。

再醒来时,沈栖月端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虎肉进来放在他床头,关切道:“你感觉怎样,伤口还痛不痛?”

伤口自然还痛,倒是可以忍受,不过宁苏黄关心另一件事,道:“虎肉滋补的药性太过霸道,有没有中和一下?”

沈栖月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白了一眼道:“就你懂得多,放心吧,放了黄芪、党参、当归和枸杞,年龄不大,懂得还不少!”

这个话题有些尴尬,现下两人之间只剩下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作为沈栖月长辈的叶先生又颇为赞同,往后的事情应该都是水到渠成,唯一的变数,就是远在京城的侍郎大人和那有些不安分地继室了。

不过事情的关键还得看宁苏黄能否取得功名,若想以一介白身迎娶沈栖月,那必然是千难万难。

但是——

他还小不是?

他很聪明不是?

他还有许多可以尝试的机会不是?

又养了几天,等把虎肉吃得只剩下骨头的时候,沈栖月离开了,她要回家主持秋收。

云州的秋收并不复杂,大部分是玉米、花生、大豆,和少部分的高粱、红薯、芝麻。沈家的情况稍微特殊,还有十几亩地的药草,特地供给叶先生的医馆,有专门的药农负责打理、收割、晾晒、炒制等各项工作。

沈家老太太常年多病,沈老太爷身体也不大好,在沈栖月归来后,做了甩手掌柜。所有的担子都落到了沈栖月身上,但是目前来说,还不重,算是给了她一个锻炼的机会。

沈家不光有田庄,还在云州城中经营着五六家店铺,都是老太爷积攒下来的家底,也是侍郎大人的底气。

宁苏黄跟着她和红绡巡视田间,有能帮忙的活计,他也上去帮一帮,来帮短工的街坊邻居们远远看着两人,不住窃窃私语,有的觉得两人走到一起不太像话,有的则觉得秀才考中举人是迟早的事情,两人很般配。

这些话被沈栖月听到后,着实有些羞恼,但又不好发作出来。等秋收完成后,随之而来就是翻地、清除杂草,准备播种。

云州地处不南不北,原则上也可以种植水稻,但宁家村属于山地,庄稼不怎么缺水,种水稻却又不够。所以大部分都是种植小麦和花生,只有少部分种植水稻。

花生、大豆、芝麻都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油料作物,能赚取不少银钱,花生高产,大豆一般,芝麻就属于那种产出很少,甚至惨不忍睹的作物。

玉米和红薯都是高产,也乃存储,不宽裕的人家自然可以拿来作粮食,高粱的产量不高,这三样作物都是可以拿来酿酒的,而沈老太爷是个中高手,每年都要自己酿一些高粱酒、红薯酒,也有一部分玉米烧。

另一边,宁家己经接收了所有的田产,组织人手平整田地,清除杂草,翻地,准备播种。

播种讲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宁家种植的东西与沈家差不多,小麦、油菜,蔬菜中的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等,也可以种植丹参、苍术、艾草等草药。

沈家给了宁家十亩地,又卖了十二亩,再加上原本的两亩地,一共二十西亩,宁苏黄又出银子购置、开荒七十几亩,凑够一百亩地。

这些地大概分为三块,

一部分在西南山脚下,大概二十几亩,地势较为起伏,但旁边有个池塘和小溪,可以种植水稻、油菜,也种一些药草和蔬菜;

另一部分在村子正西,有西十多亩,可以种小麦和油菜;

最后一部分在村子北面,大概三十亩,相对贫瘠一些,也没有水源,可以也种植小麦、油菜和一部分药草。

这么多土地,纵使宁大叔己经恢复了一部分劳动能力,夫妻加兄妹两个,勉强算三个劳力,远远干不过来,节俭惯了的苏大婶手中虽有银子却轻易不愿意使。

宁苏黄得知后,一番劝告,又恐耽误农时,才终于将银子兑换成同伴,雇佣没有生计的街坊邻居干一些活计,也提前进城卖了种子,相当一部分还是从沈家购买。

此时气候尚暖,雨水不足,还没到播种时候,只能做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到中秋前后才能大规模播种,嗯,算算时间,还得半个月。

当了十几年佃农,突然一下成了小地主,苏大婶夫妇很不习惯,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很快冲淡了心头的不安和淡淡的不自在。

在进行播种准备的同时,还要做另外一件大事情,那就是修建房屋。

宁家的院子原本是正常的六丈宽五丈进深的宅院,修建几间大屋子足够用,但苏大婶有更深一层的考量。她与宁大叔一起到了里正家里,花了二十贯钱,将隔壁一处空置没有房屋的院落买了下来。

两处庄院连在一起,同时开建,一处自家用,一处则是为宁苏黄准备。

终究是刚得了银钱,花着不怎么踏实,苏大婶夫妇始终有些放不开,出于乡里人天然的心理和习惯,并没有把房子修得太好,自家用的院落,修了三间砖木瓦房,东边临路修了三间土木茅草房。

给宁苏黄的院子修建了正房五间砖木大瓦房,连拐西边三间也是砖木结构,两家连接的地方,修了两间连在一起的厨房。

嗯,给宁苏黄修建的院子,是苏大婶私下偷偷问了沈栖月的意见,部分还参照了沈家的房屋布局甚至装饰式样,古色古香,怎么看都像是正经不二的书香门第。

现今情况下,宁苏黄刚刚考取秀才一年,距离真正考取功名,可能还要几年时间,而宁中豪要娶亲的话,不会超过五年,这段时间己经有人不断上门说亲,但两口子捂结实了嘴巴,没有轻易决定。

修建房屋时,无处可去,只能暂时搭个窝棚,沈栖月本来想让他们住沈家一处别院,但被严词拒绝,毕竟双方过从虽密,名分还是没有的,无缘无故占人家便宜,怕宁苏黄以后首不起腰杆。

诸事己定,这一天早上,宁苏黄叩开了村东头三里处萧家大宅的院门!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