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思没花,白得一个名校考生。
换谁谁不高兴?
要知道,当时这位姜同学,可是好多班级争着抢着要的。
要不是校长早早做了决断,兴许还轮不到刘老师。
教室最边上的同学纷纷朝门口看来,脸上是藏不住的好奇。
能让灭绝师太笑这么高兴的,得是哪路大神?
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引得教室一阵骚动。
刘玉回头看去,立马换上一副严肃脸。
原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同学瞬间闭嘴,忙低头早读。
教导主任笑了笑,“行了,人我己经带到了,回去看早读吧。”
他说罢离开。
刘玉看向姜离,“姜同学,请跟我来。”
她把姜离带进教室。
早读声渐渐小了下来,大多数同学的目光都看着台上的姜离,只有少部分完全不受干扰。
刘玉拍了拍手,出声,“大家停一下!”
教室内终于安静下来。
此时,所有人都看着台上的姜离。
包括姜婉兮。
她也是一班的。
不,不止是她,还有她的两个跟班。
章知雅和南乔。
姜婉兮看着台上的姜离,虽然早有预料,可真看到她站在讲台上,意味着和她同一个班时,她就恨得牙痒痒。
之前爸爸和张校长通电话,知道姜离考了七百多分,她就有预感,她很有可能会来她们班。
毕竟一班,可是学校最好的班级。
想到之后都要跟她待在一间教室,她就心烦意乱。
这姜离可真是块狗皮膏药,在家里就跟她抬头不见低头见,来了这还一样!
她就不明白了,她为什么不跟校长申请换到其他班,非要来一班??
她这不存心给她添堵吗?
章知雅生怕南乔没认出姜离,戳了下她的后背,眼神看着台上的姜离,一副“你快看”的表情。
南乔只点了下头,表示“我知道了”。
然后目光不由看向姜婉兮的方向。
章知雅在她身后小声嘀咕:“她这关系可真够硬的,竟然能转来一班!”
她一脸不服气。
南乔回头看她,比了个“嘘”的手势,示意她不要说话。
台上的刘玉将一切看在眼底,使了个眼色,然后看向姜离。
“姜同学,给大家做个介绍吧。”
“好。”
她看着台下的同学,“各位好,我叫姜离,很高兴和你们成为同学。”
作为自我介绍,她认为这不算敷衍。
毕竟换做平时,可没有前缀和后缀,只会有一个简单的名字。
她不喜欢做这些无用的事。
花哨的自我介绍纯属浪费时间。
但话又说回来,她这般言简意赅时,面对的多是生意场上的老狐狸,或是有求于她的各方人士,再就是手下……
手下自然不敢对她挑三拣西,至于那些摊开桌子谈生意的,大家为利聚在一起,本就有利可图,更不会在乎如何行事。
而有求于她的,只会一味巴结讨好,她就算只报一个名字,他们也会对她恭维有加。
可如今不同。
这是在学校,她面对的是一群高中生。
他们不谙世事,稚气未满,面对他们,她倒可以友好些,不必这么强硬。
加前缀和后缀,也算是她友好的表现。
毕竟,她可没忘她现在的身份是名学生。
既用学生的身份打掩护,自然,也该有个学生的样子。
可姜离认为不算敷衍的自我介绍,在台下同学看来,却是敷衍极了。
其实她可以讲一下她的兴趣爱好,从哪所学校转来的,今年几岁……
但这只有一个名字,还是太苍白了些。
刘玉笑着,“姜离,你就坐谢知奕旁边。”
谢知奕?
姜离记得这个名字。
校长室,是他送的饭盒。
她目光扫过台下,第二列第三排的位置,空着一个座位。
那男生……
没错了,就是他。
她记性一向很好,很多东西,看一眼便能记住。
人也是。
抬脚,她往台下走。
在第三排停住,拉开椅子坐下。
刘玉见她坐对位置,又开始指挥班上同学早读。
教室内又是一片书声琅琅。
而此时的姜离才反应过来。
她没课本。
之前她跟校长说的是自学,按理,自学也该有课本。
所以今天,她本该将这些课本带来的。
然而她忘了。
实在是她之前都是私人教师授课,而课本教材等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书籍,都不在她操心的范畴内。
每天上课,自有人给她准备好。
加之她上一次毕业到现在都己经快两年了,实在记不起课本这种物件。
“没课本?”
身旁响起一道好听的男声,混在朗朗的书声里。
是她的同桌。
“忘了。”她答。
谢知奕从桌上抽出一本语文书递过去,“今早是语文早读,这是高二的课本,你将就用。”
“谢谢。”
姜离接过,翻看起来。
上面字迹隽秀,书面整洁,书角也没有翘边的痕迹。
看得出,是个爱干净的人。
谢知奕看着她,有些好奇,“只是看,不读出声?”
“这课本我都能倒背如流,不用读。”
“倒背如流?”
谢知奕似乎听到一个很新的词。
他重新审视起眼前的人。
第一次见她时,她穿着一身黑衣黑裤,头发高高挽起。
目光瞥见她时,她面容白皙,可那双眼,却尤其冷。
像雪山上独自绽放的寒梅,于天雪地间遗世独立。
而今天,她穿着一身粉衣,头发散在腰间,像个精致的瓷娃娃,却依旧清冷如常。
姜离道:“对,能背。”
“那……能背一篇我听听?”
对这样的要求,姜离从前绝不会答应。
她说能背就能背,何须向他人自证?
但,她现在是个学生。
左右现在也无事,就当背着玩。
“你想听哪篇?”
“屈原《离骚》。”
他挑了整本书中最难的。
原以为姜离会从第一句开始背,却不想她是从最后一句开始。
“乱曰:己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她背到倒数第二段,谢知奕就喊停了。
又另外挑了几篇文言文、古诗词,或是课文。
无论是正背还是倒背,她没有一丝卡壳。
这些知识就像是刻在她脑海里一样,她随之取用。
谢知奕实在好奇,“你怎么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