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背扇绣着别人的新郎 > 第20章 刺梨坡的情蛊纠葛

第20章 刺梨坡的情蛊纠葛

从今往后...”三妹轻轻地将慕白的钢笔别入发髻,新绣的背扇在晨风中缓缓展开,她的声音坚定而又充满希望,“汉布联姻者,银蝶为凭,蛊酒化喜酒。”她的指尖轻轻地抚过背扇边缘的银线,那是用自己的血混着刺梨汁绣成的,每一针都串着五十年的恩怨情仇,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宋俊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护心咒还在发烫,仿佛接住了落在人间的银蝶翅膀。

二狗娃胸前的并蒂花轻轻颤动,昏迷中的他突然哼起半句山歌:“刺梨红...茉莉白...银蝶不泣...情蛊开...”货郎的笑声从山顶传来,三妹抬头看见他背着背篓远去,背篓里的老背扇上,五十年前的书生正用钢笔补全最后一针——那是布依姑娘没绣完的银蝶翅膀。晨雾渐散,刺梨坡的露水顺着花瓣滴落,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银蝶形状。三妹听见远处传来铜铃响,不是货郎的,而是属于他们的、新的银蝶吊坠在风中轻颤。背扇上的新郎不再是别人,而是踩着晨露走来的,带着刺梨香与茉莉白的,属于她的、真正的新郎。

三妹的目光紧紧锁住二狗娃胸前那朵并蒂花,眼中泪光闪烁,既有对二狗娃生命垂危的担忧,又有目睹这神奇一幕的震撼。她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并蒂花真能如传说般带来奇迹,让二狗娃起死回生。此时,她感觉到宋俊握住自己的手紧了紧,转头看去,只见宋俊面色虽仍有些苍白,但眼神坚定,给了她莫大的支持与力量。

“三妹,二狗娃会没事的,这花是希望。”宋俊轻声说道,声音虽不大,却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魔力。三妹微微点头,哽咽着说:“嗯,我相信,狗娃哥一定会醒过来,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他不会丢下我的。”然而,就在三妹和宋俊满怀期待之时,二狗娃的气息却愈发微弱,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三妹见状,急忙凑近,将耳朵贴在二狗娃嘴边。“三妹...别难过...能和你一起长大...我很开心...”二狗娃用尽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狗娃哥,你别说了,你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去看刺梨坡的花,一起吹竹笛!”三妹泣不成声,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二狗娃微微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他的眼神渐渐变得迷离,似乎看到了他们小时候在刺梨坡玩耍的场景。“还记得...我们偷纹刺梨纹...被阿爸阿妈骂...却还笑得那么开心...”三妹的思绪也被拉回到那段纯真的时光,她泣声道:“记得,都记得,狗娃哥,你不能走,你答应过我的!”此时,宋俊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满是悲痛与无奈。他深知二狗娃与三妹之间深厚的情谊,却又无法减轻二狗娃痛苦。他紧紧握着二狗娃的手,仿佛想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他,让他能承受这巨大的痛苦。

随着二狗娃的气息越来越弱,三妹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痛得无法呼吸。突然,二狗娃的身体猛地一颤,随后便没了动静。三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她拼命摇晃着二狗娃的身体,嘶声喊道:“狗娃哥!你醒醒!你醒醒啊!”宋俊轻轻抱住三妹,将她的头揽入怀中,自己的眼眶也红了,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三妹,二狗娃他没事的,别太伤心了,他休息一会会安好的。”

三妹在宋俊怀中放声大哭,她的哭声回荡在祠堂内,仿佛要将所有的悲痛都宣泄出来。而那朵并蒂花,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悲痛,原本鲜艳的花瓣竟开始微微颤抖,花蕊间的银蝶微光也黯淡了几分。不知过了多久,三妹的哭声渐渐变小,她缓缓抬起头,眼神空洞地看着二狗娃,脸上满是泪痕。“狗娃哥,你放心,我们不会放弃你的。”她轻声说道,声音里透着一股坚定。

宋俊看着三妹,心疼不己,他轻轻拭去三妹脸上的泪水,说:“三妹,二狗娃不会走的,他的精神会一首陪着我们,我们要带着他的希望,让他站起来!”三妹微微点头,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她看向祠堂外,十二寨的村民们依旧跪在刺梨坡下,唱着《破蛊谣》,那整齐而有力的歌声,仿佛给了她无尽的力量。就在这时,王阿婆缓缓走到三妹身边,她的脸上满是疲惫与哀伤,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欣慰。“孩子,二狗娃是需要休息的时候了,你要坚强。这一切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王阿婆说道,声音苍老却充满力量。三妹看着王阿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握住王阿婆的手说:“阿婆,我会的。我会让汉布两族的恩怨彻底消散,让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王阿婆微微点头,她看向刺梨坡,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正艳,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希望。“这刺梨坡,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三妹和宋俊随着王阿婆来到刺梨坡,他们看着那片开满刺梨花和茉莉花的山坡,心中感慨万千。三妹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地上的花瓣,脑海中又浮现出二狗娃的音容笑貌。“狗娃哥,你看,刺梨坡还是这么美,你一定会喜欢的。”她喃喃自语道。

宋俊走到三妹身边,蹲下身子,握住她的手说:“三妹,二狗娃在这里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会越来越好!”三妹微微点头,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于是,他们在刺梨坡上,为二狗娃搭了一个祈福台,准备为他祈福。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前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不一会为二狗娃搭建好了祈福台,三妹望着眼前的一切,泪水夺眶而出。她将那把断成七截的竹笛,轻轻放在二狗娃身旁,哽咽着说:“狗娃哥,这是你最爱的竹笛,带着它,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随后,三妹又将那半幅与阿兰嫁妆严丝合缝的背扇,也放在二狗娃身傍。“这背扇,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就让它陪着你,给你带来幸运吧。”她轻声说道。宋俊则将从蛊王腹中取出的半枚吊坠,放在二狗娃胸口,与那朵并蒂花相伴。“二狗娃,希望你赶快好起来,和我们一起完成我们的使命。”宋俊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

村民们纷纷往墓穴中填土,每一把土落下,都仿佛重重地砸在三妹和宋俊的心上。当墓穴填平,三妹在墓前插上了一束刺梨花和茉莉花,她看着墓碑,轻声唱道:

“刺梨坡上刺梨香,

狗娃哥在土中躺。

曾经欢笑随风去,

情谊永远心中藏。”

宋俊也跟着唱了起来,随后,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那悠扬而哀伤的歌声,在刺梨坡上回荡,终于焕醒了昏迷之中的二狗娃。三妹和宋俊抬着二狗娃、和王阿婆回到了村子。此时,村子里的气氛依旧有些沉重,但大家的眼神中,却多许多光亮了。

三妹召集了村子里的年轻人,她将自己所知的布依族山歌、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传授刺绣时,她拿起绣针,一边绣着背扇,一边说道:“这背扇,不仅仅是一件物件,它承载着我们布依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一个年轻的姑娘好奇地问道:“三妹姐,那这背扇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三妹微笑着回答:“当然有,像这刺梨和茉莉的图案,象征着坚韧与纯洁,也代表着我们布依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这银蝶,它是我们与汉族同胞情谊的象征,希望我们两族能像银蝶与花朵一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在教授山歌时,三妹唱起了一首欢快的《迎客歌》:

“布依山寨敞开怀,

远方客人请进来。

刺梨美酒敬贵客,

欢歌笑语乐开怀。”

她唱完后,对年轻人说道:“这首山歌,是我们用来迎接远方客人的,以后若是有汉族同胞来访,大家就用这首歌来欢迎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宋俊则向年轻人们讲述着布依族的历史和风俗习惯,他指着墙上的铜鼓,说道:“这铜鼓,在我们布依族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是我们祭祀、庆典时必不可少的乐器。每一次敲响铜鼓,都能唤起我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道:“宋大哥,那我们和汉族同胞的交往,以后会越来越多吗?”

宋俊坚定地点点头,说:“会的,我们要打破过去的隔阂,与汉族同胞友好往来。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正是这些不同,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三妹和宋俊的努力下,年轻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同,也对与汉族同胞的交流充满了期待。然而,村子里也有一些老人,对与汉族的交往仍心存顾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皱着眉头对三妹说:“三妹啊,虽然这蛊毒之事看似解决了,但和汉族人交往,还是得小心啊,过去的伤痛,可不能轻易忘记。”三妹耐心地对老者说:“阿公,我理解您的担忧,但过去的事情己经过去了,我们不能一首活在仇恨中。汉布两族本就有着深厚的渊源,如今我们有机会消除隔阂,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只有团结起来,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老者听了三妹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这心里,还是有些放不下啊。”三妹握住老者的手,真诚地说:“阿公,您就放心吧,我们会一步一步来,让大家看到与汉族同胞交往的好处。而且,我们也会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不会让它们被遗忘。”老者微微叹了口气,说:“好吧,三妹,阿公相信你,希望你不要让大家失望。”

三妹坚定地说:“阿公,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为了增进汉布两族的了解,三妹和宋俊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邀请汉族同胞前来参加。他们派人前往附近的汉族村落,送去了诚挚的邀请函。在邀请函中,详细介绍了布依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此次庆典的意义。汉族村落的人们收到邀请函后,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布依族庆典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一位年轻的汉族书生看着邀请函,兴奋地说:“这布依族的文化如此独特,此次庆典,我们一定要去好好见识见识。”

另一位村民有些担忧地说:“可是,我们和布依族之间,过去有那么多恩怨,去参加他们的庆典,会不会不太合适啊?”书生笑着说:“正是因为有过去的恩怨,我们才更应该去,通过这次交流,或许能化解彼此的心结,让我们以后能友好相处。”

最终,汉族村落决定选派一些代表,前往布依族村寨参加庆典。庆典的日子终于到了,布依族村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三妹和二狗娃站在村口,望着远处赶来的汉族代表们,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当汉族代表们来到村口,三妹迎上前去,用清脆的声音唱起了《迎客歌》:

“布依山寨敞开怀,

远方客人请进来。

刺梨美酒敬贵客,

欢歌笑语乐开怀。”

随后,布依族的姑娘们端着刺梨美酒,递给汉族代表们。汉族代表们接过美酒,品尝着这独特的味道,感受着布依族的热情。书生笑着对三妹说:“早就听闻布依族的热情好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三妹微笑着回答:“欢迎各位远道而来,希望你们在我们村寨能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好好了解我们布依族的文化。”

庆典开始,首先是铜鼓表演。二十西面铜鼓被敲响,那雄浑有力的声音,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布依族的小伙子们,身着传统服饰,围着铜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 汉族代表们看着这精彩的表演,不禁纷纷鼓掌叫好。书生赞叹道:“这铜鼓表演真是太震撼了,从这鼓声中,我感受到了布依族的力量与热情。” 接着,布依族的姑娘们上场,表演刺绣和蜡染技艺。她们坐在织布机前,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便展现在大家眼前。那细腻的针法,绚丽的色彩,让汉族代表们惊叹不己。

一位汉族姑娘好奇地问道:“这刺绣好漂亮啊,你们是怎么绣得这么好的?”布依族姑娘笑着回答:“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每一针都要用心去绣,才能绣出这么漂亮的图案。而且,这些图案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是我们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刺绣表演的同时,另一边的蜡染展示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布依族姑娘将融化的蜡液,用特制的工具点染在白布上,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随后,将布放入染缸中染色,再经过煮沸脱蜡,一幅美丽的蜡染作品便完成了。 `汉族代表们纷纷围上去,仔细观察蜡染的过程,对这种独特的技艺赞不绝口。庆典进行到高潮部分,是山歌对唱环节。三妹站出来,对着汉族代表们唱道:

“汉布本是一家亲,

千年情谊似海深。

今日相聚同欢乐,

共筑美好新乾坤。”

书生听了,略作思考,回唱道:

“听闻布依风情妙,

今日前来把友交。

愿借此次相聚日,

两族情谊步步高。”

布依族和汉族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对唱,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村寨。大家通过歌声,表达着对彼此的友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对唱的过程中,二狗娃注意到一位汉族姑娘,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布依族文化的喜爱和向往。二狗娃唱完一曲后,走到姑娘身边,笑着问:“你是不是很喜欢我们布依族的文化呀?”姑娘兴奋地点点头,说:“是啊,我觉得你们的文化好独特,好有魅力,尤其是这山歌,唱得人心都醉了。”说“如果你喜欢,以后可以常来我们村寨,我可以教你唱山歌,教你刺绣和蜡染。”二狗娃说。姑娘高兴地说:“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一首都想学习这些呢。”

庆典结束后,汉族代表们对布依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会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人,促进汉布两族的友好往来。汉族姑娘对二狗娃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布依族的真诚与热情。我相信,只要我们两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一定能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二狗娃和汉族姑娘相视一笑,说:“我们也希望能与汉族同胞携手共进,让两族的文化都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庆典的喜悦中时,一个意外发生了。村子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身着奇装异服,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怀好意。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沉的男子,他看着村子里热闹的场景,冷哼一声,说:“哼,这布依族和汉族居然想和好,没那么容易!”二狗娃和汉族姑娘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村口。三妹看着这群陌生人,警惕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村子想干什么?”

男子冷笑一声,说:我们是什么人你不用管,我劝你们还是放弃与汉族和好的念头,否则,你们会后悔的!”二狗娃走上前,挡在姑娘身前,坚定地说:“我们与汉族和好,是为了两族的共同发展,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你们要是敢捣乱,我们不会轻易放过你们!”男子不屑地看了二狗娃一眼,说:就凭你们?我看你们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说完,他一挥手,身后的人便一拥而上。二狗娃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她想起了之前与蛊王战斗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勇气。她迅速从腰间抽出银梳,准备应对敌人……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