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重生之农家娇女 > 第十六章 摆摊

第十六章 摆摊

第二天,沈老汉果然提出了要让沈家大房和二房每个月出五百文供小光读书,然后工种出一两。

“爹!你也太偏心老三家了吧,用公中的钱也罢了,哪有还要再出钱的呢,我们哪有那么多钱每个月交出来。”胡氏首先提出抗议,胡氏的儿媳赵氏己经怀孕了,还要为以后的日子做打算,哪有帮别人养儿子的事呢?

二房也不愿意,沈富和沈皓月还没成亲,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而且沈光早就被他娘乔氏给惯坏了,哪里有个读书人的样子。

“爹,我也不同意,富儿和月儿还没成亲呢,钱给你了,那到时候孩子们怎么办?”沈满川也提出了抗议。

“老大,老二,我这是为了咱家的未来!你们怎么不懂呢?小光以后读了书,你们不也能沾光吗?总之我和你们娘己经决定了,就这么办!我己经把一两银子给老三媳妇了,你们的份等一下自己去给,书是一定要读的。”

见爹这么不讲理,沈满山和沈满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两人都气呼呼的坐在一边。

沈皓月没有在家,一大早她做好红枣核桃糕,在坐牛车的地方等大力叔了,大力叔每天都会挑菜去镇上卖,虽然有点远,但是可以镇上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例如白菜,在乡下只能卖一文钱,因为这些东西每家每户都有,但是在镇上就可以卖出二到三文,每天多赚一点,长期下来也是很可观的收入了。

沈皓月因为不知道自己卖的东西销路好不好,因此并没有做很多,而且她是用的自己家的小厨房,并没有惊动家里其他人。

牛车是镇里很常见的交通工具,一般每天都会有人在村头等着拉人,一次能拉西到五人,沈皓月和大力叔一起,但是其实她心里也有些忐忑,坐上车后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等坐在一边。

牛车上除了沈皓月和大力叔外,都是一些熟人,和大力叔差不多都是提着菜或者家禽准确去镇上卖的,只有一个生面孔,一个穿着书院衣服的人。

这个书院沈皓月倒是很熟悉,薛涛也在那里读书,嵩山书院,但是这个人她倒是没见过,两道浓眉,一双大眼,比普通的书生多一些英气,比薛涛的清俊斯文多了几分硬朗。

到镇上没那么快,熟人间就开始聊天,“宋家哥儿,我听说今年秋闱要开始了,你今年下场考试吗?”大力叔和书生是互相认识的。

“大力叔,我老师说我今年可以下场试一试,希望能中秀才吧。”书生倒也首白。

“哈哈,你肯定能行的,咱们村今年是走好运了,我看你和那薛家小哥都能中。”大力叔接起话茬来。

“你这是什么,野鸡吗?可以给我留一只吗?我儿媳怀孕了,我买只回去给她补一补。”突然一个卖菜的小贩和卖禽类的小贩插话打断了书生和大力叔的对话。

大力叔定睛一看,还是活生生的野鸡,确实挺好的,卖野鸡的小贩说自己最近运气好,逮了好几只,准备拉去镇上卖了。

大力叔想着好久没吃野味了,也想买一只,就上去讲价了。

不知不觉,就到镇上了。

到了集市,大家就各自分头行动了,大力叔带着沈皓月去摆摊的地方 ,沈皓月一个女孩儿,怕一不小心被人欺负了。

沈皓月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红枣核桃糕摆好,她的东西不多,因此只拿了一个可以拎着走的食篮,但是到了地方看见别的小贩都有一个小木箱上面摆了一个板子,自己没有带,只能去附近找找看有没有多,还好有,但是吃的食物不好摆在板子上,就把食盒摆在板子上好了。

但是等了很久,自己的糕也只卖出了两块,这些东西是不能过夜的,沈皓月有些沮丧。

大力叔见她这样,给她聊起了生意经,“咱们这些小生意,一开始都没人买的,你要自己吆喝,等别人都熟悉你了,才有熟客买的。”

沈皓月想着吆喝一下,但是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红枣核桃糕,五文钱一块,快点来买……"但是声音越来越小。

大力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帮着她吆喝起来,“枣泥核桃糕,又香又甜,只要五文钱,买来尝尝吧!”

清脆洪亮的声音很快吸引了一些客户,沈皓月的枣泥核桃糕很快又卖出了几块。

钱掉进钱袋的声音太好听了,沈皓月自己也鼓起勇气,“枣泥核桃糕,又香又甜,五文钱一块,快点来买咯。”

一个上午,沈皓月卖出了九块,剩余了三块,还行,去掉来回的路费和材料费,还是赚的。

“大力叔,这两块你拿回去吃吧,这个是我自己做的,很健康,拿给你的孙子孙女尝尝。”大力叔本来想付钱给沈皓月,但是沈皓月一首推辞,说是给小孩的,哪里需要钱呀。大力叔也就没有推辞了,拿油纸包好,放进菜篮,转头拿了一把青菜给沈皓月让她拿回家吃。

沈皓月也没有推辞,毕竟以后自己摆摊还需要每天和大力叔一起呢。

东西收拾好后,两个人又坐牛车回村了。

回到家,沈皓月拿着自己剩下的一块糕吃着,吴氏推开房门。

“月儿,出大事儿了,你爷奶非要咱们一家出五百文,去供小光读书,唉,这是什么道理呀!”

沈皓月假装很惊讶,站起身来,“娘,那可怎么办呀!爷奶是不是疯了呀,怎么能让大家出钱呢?快去跟爹说,让他去跟爷说。”

“没用的,你爹早就说了但是你爷己经下定决心了,咱们反对也没用。”

“啊,那可怎么办呀,读书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起码要读个五六年,每月五百文,起码要三十多两呢。”沈皓月把这笔账算了算。

吴氏虽然不想出,但是每月五百文,其实也能负担,但是一听她说几年下来要三十多两,那不是要命吗?那薛涛家要两亩地,二十两自己都没同意,这下自家人跟打劫一样呀。

吴氏是彻底坐不住了,出门跟沈满河商量去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