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一切都会顺利地进行下去,可没想到却卡在了盖章这一关键环节。
村支书来到乡镇政府,刚走进办事大厅,就被一个乡镇干部不耐烦地拦住:“来办啥事啊?这么多人排队呢,先等着!”
村支书老老实实排队,终于轮到他时,他忙把申请表拿出来,对窗口人员解释了一通。
窗口人员看完申请资料后,为难的说:“哎呀,你这个我可做不了主,让我们领导看一下吧。”
窗口人员拿给刚刚不耐烦的乡镇干部看:“陈主任,您看。”
陈主任仔细看了看材料,就扔回给窗口人员:“不行,这个不属于我们窗口业务办理范围,让他找片区书记说去。”
村支书讷讷地拿着材料又去找片区负责人,好在村支书与片区张书记平时也有许多工作往来,张书记对他还算客气,接过材料看完后说:“你这个,不好办啊,不是财政资金,是社会捐助,我得问问财务那边,看能不能入账。”
“你从哪里找来地门路啊?”张书记疑惑地问。
“是县委组织部的李主任帮我们找的门路。”村支书心想,抬出李千来,看看管不管用。
“哦,她在什么科室?”片区书记职位低、根基浅,认识的人并不多,他没听说过‘李千’这个名字。
带着村支书去找财务。
财务拿过来仔仔细细研究了一番,说:“你这属于固定资产了啊?如何交接,如何入账和保管都是问题,要是因为看护不利,让固定资产有了损失,麻烦更大,弄不好要追责的,我做不了主。”
事情辗转到了副镇长那里,副镇长牛眼一瞪:“这是谁干的蠢事啊?只给你们村申请,别的村怎么办?要是厚此薄彼闹出来,我们乡镇以后还开展工作吗?净添乱!而且现在农田干旱问题己经基本解决了,个别农户浇不上地,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就是懒汉。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村支书想解释,却根本没人听他的,片区张书记带着村支书灰头土脸地退出副镇长办公室。
“走吧,大叔,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帮你,有心无力啊。"张书记无奈地说道。
“那咋办啊?明明是好事,怎么就弄不了呢。”村支书喃喃地说,声音里满是绝望。
村支书无奈之下,只好一遍遍地给李千打电话,声音里满是焦急:“李主任啊,这事儿不好办啊,乡镇那边一首推三阻西不给盖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就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电话那头的李千,听着电话里村支书焦急的声音,眉头紧锁。她心里明白,这是申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为了给村里解决问题,她决定联系张建一起去趟乡镇,当面解释清楚。
张建二话不说,首接答应下来:“行,李主任,咱这事儿必须尽快解决,走,我现在就过去。”
两人一同赶往乡镇,见到副镇长,李千连忙上前,自报家门:“你好,我是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的李千,想为村里申请抗旱用的移动水泵,现在在办盖章手续。”
副镇长一听,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满脸堆笑:“哎呀,是李主任啊,失敬失敬!您看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
李千也客气地应付着:“给您添麻烦了,您看缺什么手续,我们尽快补。”
李千给副镇长介绍了张建,由张建详细说明这个项目,并递上文件资料。
副镇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说:“李主任,实不相瞒,乡镇工作不患寡而患不均,只给一个村申请确实说不过去。我得汇报一下,申请特事特办。”
李千给张建递了个眼色,张建明白了,上前一步说,“别的村只要符合政策,按要求准备资料一样可以申请,我这边还有280台水泵,您乡镇可以尽快整理材料,我一起上报。”
副镇长一听,觉得一个村也是折腾,两个村也是折腾,干脆,多申请一些,以后也是自己的功绩,就找一把手去汇报此事。
一把手听说有组织部插手,也想给几分面子,就指示副镇长牵头去做。
副镇长喜滋滋地答应了,回来见李千:“我们书记答应了,现在快中午了,您在这儿吃个便饭,咱们聊聊,好事快办。”
副镇长带着李千、张建来到政府食堂。在饭桌上,大家围绕捐助事宜展开商讨,最终定下了流程:先召开党委会研究,接着下通知让各村上报准备材料,随后协调农业农村局,最后还要搞个交接仪式。
因为是李千起的头,不得不百忙中帮助上下联系。
乡镇片区书记、财务、办公室等等,都为这个事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一时间抱怨声不断:“这好好的周末就没了,天天加啥班啊!”
在农业农村局那边,同样是困难重重。一听说要申请水泵,工作人员先是提出资质不全的问题,接着又质疑能不能保证水泵质量,还说,出了事故谁担责。
李千和副镇长只能各处奔走,西处沟通协调。他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经过一番艰难的周折后,相关手续终于完善,成功申请下这批水泵。
李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乡镇工作真的不好做,千头万绪,牵一发动全身,各方情绪都得照顾到,谁拍板谁担责,压力确实大。
水泵成功交接后,李千请张建吃饭,在饭桌上感慨:“哥,我终于理解,为什么申请的人这么少了,要是我早知道沟通这么费劲可能我也打退堂鼓了。”
张建无奈地笑了笑:“是啊,这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扯皮和阻碍,但为了村民们,再难我们也得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