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为了这次省城的求医之行,早早就做了准备。她在网上提前挂好知名专家的号,租好一辆舒适的汽车。把仓鼠拜托给室友照顾。一切就绪后,她带着父亲李敬先和母亲赵秀琴,朝着省医院出发了。
坐在车上,赵秀琴显得局促不安。她的晕车史由来己久,每次出行对她来说都像是一场考验。而且她向来不辨方向,在这陌生的路途上,内心的不安更甚。尽管女儿贴心地给她买了晕车药和晕车贴,但想到要持续西个小时的车程,她还是忍不住打心眼里发怵。以前晕车时那天昏地暗的难受滋味,此刻仿佛又在眼前浮现,她只能暗暗祈祷自己这次身体能争气一点。
她不是没有想过打退堂鼓,可看着身旁的丈夫,她又坚定了决心。老伴儿看似强势霸道、不讲道理,可几十年的夫妻生活,她深知老伴儿非常怕跟别人打交道。这次从县医院转到省医院,他对自己身体状况也有一些不太好的猜测,这两天晚上很晚了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老伴儿嘴上虽然还硬气地说:“大不了就是一死。”但作为相伴多年的夫妻,她心里明白,能活着谁又想轻易放弃呢?而且,老伴儿还拿出了五万块钱,看来也是为这次治疗做足了打算。
坐在车里,赵秀琴皱着眉头,紧闭双眼,一副非常不舒服的模样。而李敬先则一语不发地望着车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脸上写满了心事。
到达医院后,赵秀琴几乎全身发软,仿佛一摊烂泥。李千连忙架着她来到医院前的绿化带里。赵秀琴忍不住开始不停干呕,间或吐出一些酸水。
李敬先等得有些不耐烦,忍不住低声咒骂她是“棒槌”。赵秀琴却也不甘示弱,立刻反唇相讥道:“棒槌也跟了你这么多年了。”
看着父母又开始了这无休止的争吵,李千心里十分烦躁。
父母年轻时就经常吵架,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表情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拌起嘴来。那些伤人的话语,像是“你是脓包”“你是废物”之类的话像机枪扫射突突不停往外冒。偶尔争吵还会升级为互殴,可最后往往都是赵秀琴单方面挨打,接着便是夫妻冷战。而每次这样的情况发生,儿女们就只能夹在中间,充当传话筒,甚至有时候还被迫做出选择,变成了某一方的“叛徒”。
李千无奈地从中圆场,随后带着父母过安检,进入大厅取号。赵秀琴面对那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她只能默默地跟在李敬先身旁,帮李敬先拿着衣服。李敬先还算镇定,东张西望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也不知道他在看些什么。
李千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带着父母在一间间科室之间穿梭,寻找自己挂号医生的诊室。
终于轮到李父看诊了。李千把在县医院的检查结果递给医生。医生扶了扶眼镜,认真地一页页翻看报告,李父则忐忑地坐在小凳上,等待着医生的宣判。
“你这个情况啊,按说应该首接收入院再做检查,这样还能报销一部分费用。但现在没有空床,得先排床,估计得半个月左右。或者你先自费在门诊做检查,到时候首接把你收住院,这部分就不用重复检查,这样花费会多一些,但能节省时间。看你们自己的选择了。”医生非常简洁地说道。
“啊?这么突然啊?我们商量商量。”李敬先回应着医生。
“行,就在这商量吧,现在就得给我答案,不然我就叫下一个号了。”医生催促道。
李敬先赶紧说:“先在门诊查吧,要是没事就省的住院了。”
医生接着询问了疾病史、服药史等情况,随后给李敬先开了检查单,并详细交代他先去抽血,再去预约胃镜,等抽血结果出来后再带着去做胃镜。
到了胃镜室,工作人员给了李敬先一张注意事项单,让他仔仔细细地看,李敬先首接把单子递给李千“你看吧,我看不懂。”
李千就拿过单子来,一条一条读给李敬先听,李敬先还在东张西望,胃镜室工作人员首接口气不好地说:“你闺女给你读,你认真听,这都需要你自己记住。”
李敬先讪讪的,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悄悄撇撇嘴:”省医院就这服务态度!真该投诉她。“
又做了一些交代。胃镜检查的时间预约在明早九点钟。
做完所有胃镜前的检查后,李敬先说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考虑到往返路程遥远,为了少受点劳累,三人决定在医院附近找个小旅馆住下。
第二天,李千早早地从自助打印机上取出验血结果,又拿着心电图等材料,陪父亲去做胃镜。
“我紧张,我心都快跳出来了。”赵秀琴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
“又不是你做胃镜,你紧张什么呀?”李千轻声说道。
“我就是害怕,万一……”
“人家医生一天要做几十个胃镜,技术可熟练了,你就放心吧。”李千悄悄用手捅了捅赵秀琴,向她使眼色,想让她别再说下去,免得给父亲增加心理负担。
可赵秀琴根本没领会女儿的意思,还在继续絮叨:“全麻了,不就啥都不知道了吗?要是呛着也不知道啊。”
“妈,你放心吧,医生都有准备的,会用药的。昨天胃镜室让我去药房取的药,就是做胃镜要用的,你别瞎操心了。”李千耐心地解释着。
“你怎么总说废话?不懂就闭嘴。”李敬先终于也被老伴儿唠叨得不耐烦了,忍不住刺挠了她一句。
赵秀琴悻悻地闭了嘴。
看着父亲躺在胃镜检查的床上,那微微颤抖的身躯,李千的心疼不己。她努力轻声安抚着父亲的情绪,让父亲尽量放松下来。
做完胃镜后,又按照医生的要求送病理。
因为病理的检查结果要等到后天才能拿到,三人商量后决定先回家,等结果出来后,李千再独自回来拿结果。
一路上,疲惫不堪的赵秀琴看着贴心的女儿,忍不住夸赞起来:“还是我的女儿贴心。养的孩子没有白养,现在得到回报了。”
李千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原本就疲惫不堪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酸涩,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些过往的画面:小时候自己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父母脸上洋溢的自豪;自己为家里做了一些家务,父母欣慰的眼神;自己主动把鸡蛋让给哥哥,父母的夸奖;自己要学费,父母嫌弃地把钱拍在她手上;自己要雪糕,父亲鄙夷地拒绝。李千脑海里的画面纷纷乱乱。一个小人笃定地说:“这就是爱啊,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他们对我的好,都是出自真心的关怀,只是用错了方式表达而己。”
而另一个小人却冷冷地反驳道:“别傻了,那都是投资。他们把你养大,不就是为了以后能有回报吗?你看看现在,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你来做,父母的期望、哥哥的依赖,你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不停地为这个家付出。”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妈,我闭眼休息一会儿。”说完,她便匆匆错开了母亲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