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到什么程度呢?
当地民众每个月只能领取十公斤杂粮,别以为这是咱们现在理解中的杂粮,里面有的是腐烂霉变的谷物,还有米虫作为“添加”蛋白质,说这是生命体征维持餐都勉强。
更离谱的是,在一座工业化城市里,当地普通民众连最起码的肥皂和布匹都需要进口获得,一块肥皂的价格相当于当地工人日薪的三分之一,这还是对那些收入相对不错的工人来说,其他人,抱歉,学习老祖宗的智慧,草木灰也挺好的。
这还是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能勉强维持的状态,在日本的战争机器全力以赴后,各种强制用工和征收,直接把当地人的生活变成了禽兽不如状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那都算是日本老爷发善心了,而报酬仅仅是个人果腹都勉强的玉米面,贼硬的那种垃圾面,里面还有玉米棒子搅碎了掺杂其中,养活一家三口极其困难。
到此为止了吗?
不不不,还有高手呢。通货膨胀和黑市交易了解一下,1939年的物价是1937年的三倍以上,工资则反向突破新低。
而这还只是日本殖民者无数残忍行为中最不值一提的部分。
别忘了日本的奴化教育,以及就在哈尔滨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它还有个名字“731”。
即便是相对正规的用工场合,死亡率也是很高的,比如哈尔滨周边伐木场的工人死亡率超过15%,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也跟卡塔昌一样,砍树之前要先跟树正面决斗呢。
军国主义对民众的控制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当地的中国人,连日本人也是如此,只不过日本移民可以欺负他们眼中是低级生物的支那人,于是形成了底层互害的局面。
哈尔滨啊,这座在1939年看上去十分繁华的工业城市,实际上是压抑的工业牢笼。
太阳确实能照常升起,但希望在何方呢?
志愿军用炮弹回答了这个问题。
希望,那是打出来的!
“开炮!”
152和203的交响乐,把参加过第三次淞沪战役的日本老兵带回了那个绝望的下午。
“来了,他们来了,是志愿军!”
解放了绥化,并且迅速向周围推进的志愿军,没有一分一毫的停留,马上将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哈尔滨这里,只要将这座城市解放,就能极大地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
“可惜了,本来想先去老家那边的。”
兔狲林乱看了一眼西北方向,那里是齐齐哈尔,他在2025年的老家。
“没事儿,很快就打过去了,赶紧上车。”
新兵一边说,一边招呼兔狲林乱上自己新买的T-34/76。
哈尔滨的防御和绥化比,那肯定是铜墙铁壁级别的,但面对志愿军的火力,这个铜头铁臂显然要加双引号,抗联游击队缺少攻坚能力,导致他们对大一点的,有围墙的村庄都无可奈何,但志愿军可是能呼叫重炮的,不够还有斯图卡的重磅航弹。
因为志愿军推进的速度太快,导致日军在哈尔滨的防御设施还没有齐全,而这大冬天的真是24小时忌开工,强行挖出来的堑壕也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深度,很多地方的外围防御工事都是用沙包垒起来的,这玩意儿别说面对152和203,换成高射机枪都能让后面的敌人和掩体一起消失。
别说,志愿军还真有自行野战防空炮,都是自己改的,有些装备的是防空机枪,还有些就是四联装20mm防空炮,还有些是双联装的,但不管是哪一款,对哈尔滨的外围防御工事来说都是超纲题。
所以就非要外围防御吗?直接守城不好吗,这个时间点,哈尔滨的城墙(实际上哈尔滨当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城墙)以及钢筋混凝土建筑还是很结实的吧。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守城哪有直接守城墙的,哪怕是古代的城墙防御,那都是从几里外开始部署,环绕着整座城市构成立体的防御工事,最差也得将就个交叉火力,守城部队还要把握时机进行主动的防御反击,电影里那种上来就攻城的场面,要么是被奇袭了,要么就是当地武备废弛,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出现被人一个冲锋怼到城下的情况。
现代战争更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防御纵深,那敌人一轮冲锋打穿城市可不是笑话。
毕竟一个军事大国都能被六周速通呢(滑稽)。
城墙和外围构成立体防御工事,这是非常理想地防御姿态,但没人告诉小鬼子,要是对面突击的时候,最小的火力单元都是高射机枪口径的时候,这野外工事该怎么保住。
所以日军没有地雷吗?
有啊,但问题是,正常情况下,谁家会在自己大城市周围弄个地雷阵出来,这玩意儿都是临时部署的,但临时部署显然赶不上志愿军的突击速度。
更何况志愿军可是全面机械化的军队,攻击速度和攻击方向可是能快速调整的,加上日本地雷主要用在了中苏边境线上,手头的库存并不多,哈尔滨周围部署的那些,能踩上的反而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撞大运。
“请求战术指导!请求战术指导!”
哈尔滨外围防线的日军接敌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揍的哀鸿遍野,他们的防御工事毫无意义,想要干掉志愿军的装甲力量,他们只能肉蛋炸药包,但志愿军的步坦协同已经非常熟练,还装备了大量的装甲运输车,虽然火力一般都是重机枪级别,最多也就是20mm机炮的标准,但用来扫人那真是爽到飞起。
炸药包炸坦克本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炸药包威力太小的话,只能暂时让里面的成员晕过去,而无法将其摧毁,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子弟兵们面对美军的坦克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要不然也不会在缴获了巴祖卡火箭筒之后,想方设法进行生产,轻步兵面对装甲力量,实在是太需要能远程打击的反坦克武器了。
胆敢露头发起进攻的日军就像镰刀下的韭菜,一茬又一茬的被收割,几个勉强够到志愿军坦克,并且成功引爆了炸药包的,也仅仅是让坦克停顿了一段时间,然后那辆坦克就又开始移动了,仿佛刚刚的爆炸只是把里面的人吓了一跳。
随着外围防线被志愿军的履带碾碎,日军只剩下巷战这一条路了。
在交战中,志愿军俘虏了非常多的伪军,这些人都是被日军安排到城外的炮灰,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的顽固份子,以及在志愿军炮火下被灰飞烟灭的倒霉鬼,剩下的在看到志愿军的那一刻,甭管是一个步兵,还是坦克装甲车,马上跪地投降,姿势标准的就跟去法国实习过一样。
伊万很好奇地抓了个伪军问道:“你们就这点胆气,还当汉奸?”
对方讪笑着说道:“这位姑奶奶,俺们就是当兵吃粮而已,除了那些真走狗,谁会心甘情愿给小鬼子卖命啊,更别提跟您这种武曲星叫板了。”
对方的态度无疑说明了伪军在日军中的战斗力和地位,当然了,就算这些人全部火速投降,接下来的审查和公审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