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也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着强烈且深远的影响。
大西洋,美国航母编队。
“谢特,快躲开!”
航母上的引导员大喊着扑了出去,然后一架舰载机就以一种十分抽象的姿势从航母甲板上滑了出去,扑通一声,成功拥有了排水量计量单位。
“冲出去的是谁?”
“是布莱森。”
“可怜的家伙,希望他没事。”
“让一让,有伤员。”
企业号的甲板上,航母地勤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类似的飞行事故最近就跟士官长的痛风一样,经常偶尔发生,已经到了哪天不出事反而让人觉得不安的程度。
这里面当然有玩家们暗中“技术微操”的功劳,但更多的是航母上萌新太多,很多飞行员都是陆军那边转过来的(二战美军没有空军),根本不适应航母起降,经常搞出飞出甲板却难以复飞的情况,如果此时还遇到机械故障,那真是死神找上门,自求多福吧。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的各种飞机也是故障频出,地勤技术人员都修的快吐血了,但依旧无法逆转堪称恐怖的坠机概率,以新生的企业号举例,出港的时候有各种飞机56架,要不是中途各种补充,现在最多剩下22架。
因为故障率实在是过于离谱,以至于船上的美国大兵都吐槽说:要不是我们的机场就在旁边,企业号在抵达墨西哥之前就已经摔光了所有的舰载机。
未来的三哥都表示自己无法战胜,毕竟美军航母编队已经创造了一天摔掉39架各类型飞机的人间奇迹,哪怕这都是螺旋桨飞机,也足以让三哥高呼“偶遇天赋型选手,拼尽全力无法战胜”。
“我们的飞机制造商都在干什么,他们在生产工业垃圾吗!”
“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用的飞机都是采购价格最便宜的玩具。”
“那他们还不如直接采购玩具呢,至少我能带回家给儿子玩。”
“驾驶着这种东西去跟日本人拼命,我感觉自己的遗书要重写一遍了。”
“我也该重写一遍。”
“你不是地勤吗?”
“等到航母上的飞机掉光,你觉得我们跟等死有啥区别?”
“也对。”
当美军飞行员们被各种离谱的飞机事故折磨的欲生欲死的时候,美国军方正在展开对各个飞机制造商的大调查,并且真的查出了一些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有,比如史密斯专员之类的,但现在恐怖的非战斗损失已经让美国军方跳脚了,什么史密斯专员在这种级别的怒火下都是渣渣,加上美国政府也确实是需要赶紧给民间一个解释,于是那些被抓出来的,背景不够硬的史密斯专员们都被严格惩处,狠狠展现了一波白宫的权威。
但问题还是不断发生,并且根据美国专家们的预测,这一波送出去的飞机已经没办法解决此类问题了,加上市场花园行动即将开始,只能顶着debuff硬上。
“哪怕是做好损失一万架飞机的准备,美国也必须,同时也必定胜利!”
罗斯福总统的表态还是非常强硬的,但具体算不算强硬,取决于美国能不能取得胜利。
就在这个命运的转折点,美国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好消息。
日本对澳大利亚下手了。
第201节:日本觉得自己又行了
(第一更送上!大家有票票就给点吧,要饭中的作者)
失去东北之后的日本就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要不是他们得到了秘银公司的注资,经济早就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状态。
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旧感觉日子越来越紧吧,越来越不好过,唯一的好消息是,日本陆军再也没吵吵过要北上。
毕竟陆地上要面对志愿军,那个过于恐怖。
但海上也要面对辽宁号三姊妹啊,那也是个恐怖故事。
大陆方向已经没有扩张的可能,但天天都是震动模式的日本本土,显然对于有野心的列强来说过于不匹配自身实力,所以日本将目光瞄准了其他太平洋岛国,其中最大最显眼的就是澳大利亚。
只要日本直接把自己的本土换成这里,那么就能突破新华的海上限制,有如此庞大的领土加持,日本未来一定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二战结束之前拥有稳固的大面积领土,那么未来的世界他们就没有话语权。
日本属于在一堆错题当中,好不容易选对了一道。
所以他们在美洲采取的所有行动,实际上都是佯攻,最终目标是控制澳大利亚和周边岛国,只要控制了这里,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与美国停战,美国承认日本对澳大利亚的控制即可,双方互相缓和关系,划定太平洋控制区。
现在拥有百分之两百战场主动权的日本,一定能把美国按到谈判桌前。
在这样的思想下,日本逐渐放松了对北美的支持,因为他们需要投入足够多的资源到澳大利亚,一鼓作气将这里变成自己的本土。
小鬼子有多疯狂呢?
这么说吧,他们已经把本土的很多工厂产线都拆了,连带着工人全家打包上船,连人带设备地准备运到澳大利亚,甚至日本工程师还开发了不少能让工厂设备快速展开的改造技术,为的就是上岸能用,直接生产。
因为他们有秘银公司提供的资料,澳大利亚有个超级铁矿,储量超过500亿吨,并且质量极高,还是直接能挖的露天矿床,只要占领了这里,日本就可以享受老爷天躺着喂饭的快乐,还能告别一日三震的破烂本土。
真是完美的新家园,是大和民族的应许之地!
澳大利亚方面自然注意到了日本的行动,向周围疯狂求援,但是毫无乱用,美国太平洋方向上一艘主力舰都没有,大西洋方向上的舰队还被锁在大西洋,更何况美国自己还有针对日本侵略军的“市场花园行动”,所以罗斯福能给予的唯一帮助就是建议澳大利亚在美国成立流亡政府。
所以这次的抵抗,澳大利亚只能靠自己。
“保卫澳大利亚!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白人的土地!”
澳大利亚的犯罪者后代们还是有点血性的,但这种血性是建立在他们能得到充足后勤援助的基础上,很多人都说澳大利亚士兵能打,但朝鲜战场上他们的表现也就是比英联邦的其他拉跨选手强点而已,至于一战和二战的表现,他们哪次不是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作战,真到了完全自己扛事儿的时候,2025年的澳大利亚才是真正的澳大利亚。
口号喊出来了,很热血,但真的打起来之后,澳军的表现只能用嗷嗷叫来形容。
武器弹药方面,由于此时的澳大利亚还没有开发本土的铁矿,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是贫铁国家,需要进口铁矿石,工业基础也就是基础中的基础,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外加拖拉机改的装甲车,飞机依靠进口,本土主要是配套零件补充,总的来说,自保勉强够用,但要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