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是白捡的钱嘛,但是拿着乾隆补偿的这一文钱,却没有哪个百姓能高兴的起来。

  老老实实的交了一辈子的税赋,都他娘的把税交到了几十年后,每隔几年还得因为乾隆下江南而自带干粮出徭役,又是黄土垫道又是清水洒街,现在乾隆轻飘飘的一句“朕,常思己过”,然后给了一文钱的补偿,这谁能高兴的起来?

  当然,要是没有农会的存在,或许百姓们也就捏着鼻子忍下来了,毕竟民不与官斗嘛,乾隆爷能给你一文钱的补偿那都是看的起你,就算不给你,你还能怎么着?该出的徭役你照样得出,该拿出来的钱财你也照样得拿!

  可是,在有了农会的存在后,这些百姓们就知道了,乾隆之所以会给出这一文钱的补偿,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常思其过,而是他被层出不穷的叛乱搞怕了,他害怕坐不稳龙椅,所以他才会给出补偿,才会灰溜溜的滚回京城。

  这个道理,放在那些土豪劣绅们身上也是一样的。

  当农会把所有的百姓都团结起来之后,那些土豪劣绅们也不敢再提什么七成,九成租子,反而纷纷开始降租,更有甚者,还会拿着银子,低声下气的请求加入农会。

  自古以来,最好糊弄的就是百姓,最不好糊弄的也是百姓。

  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百姓,对于乾隆给出的一文钱补偿,根本就没有像乾隆想象中的那样儿感恩戴德,反而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了农会周围,农会的规模也趁机扩大了许多。

  换句话说,就是各地的反贼更多了,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尤其是随着乾隆离开了济南府之后,像东昌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曹州府、兖州府等地方,农会更是像沂州府一样搞的轰轰烈烈,直接摆明车马的抗税抗捐。

  反正乾隆四十七年的赋税早在乾隆二十三年的时候就已经交过了,官府想要提前征收乾隆九十四年赋税,没门!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自阿桂和福康安开始,再到一众大大小小的知府、知府、知县们,心里就只剩下欲哭无泪四个字。

  凭心而论,这次乾隆给出来的补偿银子确实不多,所以无论是地方上的州府衙门又或者是各地县衙,都没对这两千两银子伸手。

  恰恰相反的是,因为阿桂一直在那里举着屠刀瞎比划,再加上百姓数量太多而补偿银子太少,很多地方上的县老爷们不得不自掏腰包补齐了一部分缺口,这才让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文钱。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的一言难尽。

  以致于阿桂这个钦差大臣差点儿就被气疯:“万岁爷都已经停止了南巡,也给了他们补偿,他们还想怎么样!难道非得逼着万岁爷下罪己诏?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坐在一旁的福康安倒是有些不以为意,反而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然后才说道:“急又有什么用?向西夷购买的三千枝燧发枪,预计后天才能送到,还有两万七千枝火绳枪外加五十门红夷大炮还在路上,你现在一个劲的着急有什么用?”

  听到福康安这么说,阿桂当即就愣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问道:“火绳枪?你不买燧发枪,你买火绳枪?你难道忘记上次的惨败?”

  表面上来看,火绳枪因为前面有个插到地里的叉子,所以在射击的稳定性上面要比燧发枪强上些,如果用九进十连环之阵,也确实可以做到不间断射击。

  然而实际上,碰到朱逆那种不喜欢正面交战而喜欢埋伏偷袭的叛军,哪儿来的时间把火绳枪的叉子插到地里?又哪儿来的时间搞什么九进十连环的战阵?

  要想解决朱逆那伙不讲武德的反贼,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燧发枪来对付他们,看见他们以后,就依靠远程射击,让他们近身不得!”

  福康安见阿桂脸色不对,稍微一琢磨也就知道阿桂是为什么不爽,当即便笑着说道:“别急,还有两万枝燧发枪呢,火绳枪是给绿营准备的,燧发枪是给咱们八旗准备的。话说,你不会以为我只买了火绳枪吧?”

  阿桂:“…………”

  阿桂多少能够理解福康安的做法,毕竟八旗才是我大清的根本,而那些绿营士卒们说白了就是炮灰而已,在八旗面前,什么都不是。

  虽然如此,但是绿营终究是汉人组成,容易管理。但是换成八旗军和直隶绿营前来平叛,那军纪可就要出大问题了。

  军纪越烂,就会逼迫更多的百姓倒向反贼,百姓闹起来的乱子越大,就得调动更多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前来平叛。

  最后不就死循环了?

  百姓为什么会造反?

  因为官府和士绅的压迫让百姓的生计难以维续,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而然的就举起了反旗,就算是没有朱逆,也会有其他人。

  不然为什么大清朝的造反就没有停过?

  ............

  而此刻在西安这边的朱月清这边,早就已经开干了。

  朱月清打算自己去弄蒸汽机,而诸葛亮她们则是对陕西进行了攻城掠地。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陕西剩下的半境给全部占领了。

  结果就是根本不用一个月的时间,余下的陕西半境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都被拿下了。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下起兵造反,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打下去,一个月的也算是差不多吧,如果遇上抵抗的,那花的时间就要更多了。

  但是朱月清的造反套路跟别的穿越者们不太一样。

  其他的穿越者们都是一边练兵一边攀科技树,而朱月清却是在练兵攀科技树的同时大搞农会。

  以致于诸葛亮她们这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遇到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村子的青壮在农会有组织下帮着运粮运炮。

  有人曾经说过,老百姓是最好糊弄的,也是最不好糊弄的,千百年来地里刨食的经验,让他们能够分辨出谁是真心的为他们好。

  像阿桂和福康安他们也想让这些老百姓帮着他们运粮运炮,但是老百姓根本不愿意,一见到官兵的影子就赶紧关门闭户,就算在刀枪的逼迫下替他们运粮运炮,那也是能拖就拖,能慢就慢,反正就是出工不出力。

  现在换成了诸葛亮她们带兵去打其他县城州府,老百姓们早早的就在农会的组织下做好了运粮运炮的准备,两个相邻村子的青壮不停接力,让诸葛亮她们行军的速度想慢都慢不下去。

  如果单纯只是这些,那倒也没什么,多少还在诸葛亮的理解范围内,问题是这些帮着运粮运炮的青壮们不仅自己带好了干粮,还替诸葛亮她们也准备了一些吃食,搞的诸葛亮她们都有些头疼。

  吃吧,违背了军中的纪律,有心想要给钱吧,老百姓又死活都不要。

  不吃吧,这是老百姓真心实意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