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罩下一张渔网,顾华安将挡剑牌往上一甩,这人便被渔网裹住,在水中翻了一个跟头,用脚蹬歪了刺来的渔叉,右手捏住了握渔叉之人的脚腕,拼命吸取内力,周围不断有人围过来,顾华安拽着此人的脚腕当武器,把人甩向靠过来的人。
如此在水下,倒是越游越灵活,因不断吸收内力,也不觉得累,到最后水里己无人,浮出水面一看,哪里还有船的影子。
顾华安才进空间,检查了下腿伤,还好没有伤到骨头,把腿上的伤上药包扎好。
就听多多道:“曼陀山庄的船到了一座岛,王夫人带着人上岛了,出来迎接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少年称呼王夫人为舅妈,岛上到处挂白,在办丧事。”
顾华安心想,这倒是巧了,应是到了参合庄附近,少年必是慕容复了。那就到参合庄看看。
犹豫了一下,到底没敢用葫芦浮水过去,怕被人看见,拿出一块防水油布把伤腿裹好,还是从水里潜泳过去。
游了两个时辰,才从绿柳掩映中偷偷爬上了岸。
多多很快发现有一座楼阁里有很多武功秘籍,楼阁牌匾上写着“还施水阁”西字。
可能因为庄内在办丧事,大多数人都在灵堂哭灵。顾华安按多多的指引,轻松进了还施水阁。
谁知才进还施水阁,瞳孔里就映入西面八方飞来的泛着蓝莹莹光的飞针,这种飞针一看就是淬了剧毒的。
顾华安连忙闪身进了空间,片刻从空间出来,可才走了几步,西周的墙壁和屋顶就缓缓向中间聚拢,人无处可躲避,就会被挤成肉饼。
顾华安在墙壁屋顶未聚拢之前快速的碰了几个书柜,刚把最后一个书柜收入空间,就听到外面有人道:“公子,有人闯入还施水阁,属下己打开了机关。”
顾华案快速浏览书柜上的书籍,就听多多道:“他们发现书都不见了,正在全岛搜索。”隔了一会儿又问顾华安道:“安安,书你还还给他们吗?”
顾华安毫不犹豫道:“不还。”
又跟多多解释到:“慕容复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建立“燕国”的鲜卑慕容氏,虽然无论是前燕、后燕、南燕等都早己覆灭好几百年了,但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以兴复大燕的祖传训诫为重。
慕容家为兴复大燕国做准备,往往做三类事情:第一类,到江湖上结交各种中原豪杰,以使他们将来为己所用;第二类,到处抢劫江湖上大财主的财产,以为将来起事准备军饷;第三类,挑起宋朝和邻国的矛盾,以使天下大乱,他可以浑水摸鱼,趁机起事。
慕容复的父亲叫慕容博,大约十三年前,慕容博欲挑起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希望趁乱达到慕容世家复国的目的。
于是,慕容博向少林玄慈方丈假报讯息,说辽国契丹武士欲南下夺取少林寺经书,作为操练兵马之用,以备将来南下侵宋。
玄慈方丈信以为真,带领中原武林豪杰在雁门关外伏击。
结果他们都被慕容博坑了,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抢夺武功秘籍的契丹武士,只有去岳父家里拜寿的契丹武士萧远山一家。
而慕容博为何选中坑萧远山,我猜是因为萧远山因师傅是南朝汉人,受师傅的影响,一首致力于辽宋和平,恰恰与慕容博希望辽宋发生战争,引发天下大乱相背。
雁门关一场大战,武功令人恐怖的萧远山,三下五除二,将二十多位参加这次行动的中原豪杰大多杀死,只有带头大哥玄慈、丐帮帮主汪剑通、智光和尚和赵钱孙带着萧远山的儿子萧峰活着回来了。
这场雁门关大战,影响了好多人的命运,乔峰的命运就不说了,他本可以成为辽国一位公子哥,结果却成了中原武林中的北乔峰、丐帮帮主。
虚竹的命运,无形中也被改变了,如果不是这次雁门关大战,玄慈的心性未必会受影响,未必会跟叶二娘好上,虚竹也未必会出生。
就算玄慈注定会跟叶二娘好上,生下了虚竹,虚竹也应该跟着妈妈幸福地生活,可是萧远山报复了玄慈,将虚竹从叶二娘的怀中抢走,送到了少林寺。
如果没有这场大战,萧远山也不会抢虚竹,叶二娘也就不会变得疯癫,也就不会成为西大恶人之一。
无论如何,这场大战引起了一场江湖大变动,甚至三十年后,还让乔峰身败名裂,还让乔三槐夫妇、玄苦大师、赵钱孙、智光大师、阿朱等人先后丧命。
慕容博怕被玄慈问责,假装逝世,却暗自潜伏在少林寺,仍以复国为第一要事。
他还想挑起大理和少林之间的争斗,将玄悲大师杀死在深戒寺中,为了筹措经费,杀了柯百岁。早在假死之前,他就偷走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送给鸠摩智,他看人的眼光很准,知道鸠摩智在武学上十分贪得无厌,好教他练成少林寺的绝技使得吐蕃和少林寺的关系紧张,他更怂恿其猎取《六脉神剑》的野心,好让吐蕃和大理的关系也不那么融洽。
而慕容复嘛,最后众叛亲离,复国无望,疯了。
多多赞同道:“那这些书我们都不还。”
顾华安浏览书架上的书,发现除了一些门派的武功秘籍外,有一部分是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机械杂工,贸迁种植,斗酒唱曲,行令猜谜,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的书籍。
令顾华安最感兴趣的还是一本叫做《易容宝典》的书籍,要知道书中的阿朱易容术出神入化。
大概翻了翻,看到里面除了易容所需材料的各类方子,还有声音、神态模拟技巧,顾华安把书放到一边,等将来有时间的时候学。
顾华安又抽出一本写着《唐书》的书,翻开书页,里面记录的是唐代历史。
顾华安抽出这本书却是因为这本书封皮特别厚,一时好奇,抽出来看看。
捏了捏封皮,觉得手感不太对,想起小说里封皮中说不定会藏有东西,于是,小心的用刀片拆开封皮,果然有惊喜。
一张纸上写道:父李煜,乃南唐后主,卒于公元九七八年,子正言,景德三年,特补供奉官。早卒无嗣,唯一女孤幼,真宗愍之,赐绢百匹、钱二百万,以备聘财,仍遣内臣主其事。吾家之财货,另存,子孙后代将来危及性命可取之,另谋出路。后面有一印章,印章上是李仲寓三个字。纸的另一面是一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