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选定的太子聪慧善良且心怀天下。
太子登基后,时常翻阅关于太后的记载,视其为楷模。他的后宫也如当年一般平静和谐,那些辅佐的女子慢慢老去,但她们所传承下来的品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宫中人。
一日,史官呈上一本专门记录太后生平事迹更为详尽的史册,其中还包括许多未曾公开的细节,像是她暗中资助贫困学子,这些学子后来入朝为官成为国之栋梁等事。新皇看后,更加敬重太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缮庙宇用以纪念太后。从此,太后不仅仅是后宫的传奇,更是整个国家敬仰的对象,人们提到她,无不充满崇敬,她的故事就像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着这个王朝前行的道路,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这消息传开后,民间许多年轻女子纷纷以太后为榜样。有一位名叫婉兮的姑娘,出身书香门第,听闻太后事迹后立志入宫。她饱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更难得的是有着一颗如同太后般善良的心。
婉兮入宫选秀之时,皇帝见她举止不凡,气质高雅,又听闻她对太后事迹如数家珍,心中对她多了几分好感,便将她留在宫中封为贵人。婉兮在宫中待人和善,常常拿出自己的月例银子救济贫苦的宫女太监。其他嫔妃嫉妒她得宠,故意刁难她,她却从不计较,反而以德报怨。
慢慢地,婉兮在宫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皇帝也越发宠爱她。她时常向皇帝讲述一些治理后宫的想法,皆是效仿太后曾经的做法。在她的影响下,后宫风气愈发清正,众人皆称她为在世太后。而婉兮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太后留下的美好品德,成为后宫佳话的延续。
随着婉兮在宫中地位日益稳固,她并未恃宠而骄。有一年,皇宫附近遭遇旱灾,灾民涌入京城。婉兮见状,恳请皇帝开仓放粮,并主动提出削减自己的份例来支援救灾。皇帝感于她的大义,应允此事。
这件事后,婉兮的名声传遍朝野上下。众嫔妃虽仍有嫉妒之人,但更多的却是折服于她的胸怀。婉兮趁此机会,在后宫开设女学,教导宫女们读书识字,学习礼仪道德。
她还建议皇帝选拔民间优秀女子进宫教授刺绣等技艺,既解决部分民女生计,又能丰富宫廷生活。皇帝欣然采纳。
多年之后,婉兮育有一子,从小便教育他要心怀慈悲,公正爱民。孩子不负所望,聪明伶俐且品行端正。婉兮年老色衰之时,依然备受尊敬。她的儿子逐渐成长为朝堂上一股清流势力,始终秉持着正义与善良。婉兮看着这一切,欣慰不己,她知道,自己己成功将太后的品德传递给下一代,这份美好的传承将会一首延续。
婉兮之子成年后,娶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这位儿媳同样深受婉兮的影响,积极参与宫中事务,关心宫女太监以及宫外百姓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