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锋芒:暗涌 > 第41章 匿名举报,再陷漩涡

第41章 匿名举报,再陷漩涡

林正阳在北部新区规划主导权的争夺中,以其过人的智谋成功击败了对手,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场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宁,反而将他推向了一个更为凶险的风口浪尖。

刘国栋和金万豪对林正阳的胜利感到极度愤怒,他们的怒火需要一个宣泄口。而林正阳这个“不识时务”的绊脚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几天之后,一封措辞激烈的匿名举报信,如同一颗毒牙,悄悄地钻进了市纪委的举报信箱。这封信不仅被送到了纪委,还同时抄送了多位市领导,显然是要让林正阳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举报信的核心内容,毫不留情地首指林正阳,仿佛要将他置于死地。

1. 生活作风问题:

据传闻,林正阳与一位神秘的女学者关系匪浅,甚至有人暗指这位女学者就是苏晚晴。有消息称,林正阳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这位女学者承接政府研究项目大开绿灯,这种行为难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权色交易的嫌疑。

2. 经济问题:

此外,还有人举报林正阳在清源工作期间,利用处置僵尸企业的机会,收受了某企业主的巨额贿赂。虽然举报人没有明确指出这位企业主的具体身份,但有迹象表明,这位企业主很可能是己被灭口的孙宏图或其关联人。为了证明这一点,举报人还附上了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照片中似乎显示林正阳正在某高档会所接收一个信封。然而,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张照片实际上是通过技术合成的,并非真实场景。

3. 工作作风问题:

最后,还有人指责林正阳在研究室和政策处工作期间,表现出刚愎自用、拉帮结派、排斥异己的不良作风。他的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单位内部的团结,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氛围,使得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

这封举报信,内容真假混杂,极具煽动性。尤其是“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更是体制内干部最忌讳的指控。尽管照片模糊,举报内容缺乏细节,但在当前敏感时期,其杀伤力巨大。

市纪委按规定启动了初步核实程序。虽然只是程序性的谈话了解,但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市政府大楼传开。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林正阳刚刚因规划之争建立起的些许威信,瞬间被污名取代。

“听说了吗?研究室的林正阳被纪委盯上了!”这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单位。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啧啧,看着挺正派的一个人,没想到啊……”有人摇头叹息,似乎对林正阳的行为感到十分失望。

“听说他在清源就有问题,还逼死过人呢!现在又搞这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另一个人附和道,言语中充满了对林正阳的不满和谴责。

“那个女学者,背景神秘得很,说不定真有什么猫腻……”还有人猜测着林正阳与那位女学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这其中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吴主任再次被刘国栋叫去“谈话”,回来后脸色铁青,一言不发。他对林正阳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淡疏远,甚至带着一丝“避嫌”的警惕。

政策处的张强则毫不掩饰地幸灾乐祸起来。他在处里阴阳怪气地说道:“有些人啊,就是不知收敛,锋芒太露,迟早要栽跟头!咱们做事,还是要踏踏实实,别总想着走歪门邪道!”他的话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说的就是林正阳。

林正阳又一次被无情地推入了那令人绝望的孤立无援之境。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法抑制的愤怒,然而,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来宣泄这些情绪。

他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刘国栋和金万豪对他的蓄意报复。可是,那匿名举报就像一支隐藏在暗处的冷箭,让人根本无从防备。

他当然可以向组织说明实际情况,可是关于苏晚晴的真实身份和背景,他本来就了解得十分有限,又该如何去解释呢?而至于清源的经济问题,孙宏图己经离世,这更是死无对证!

林正阳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向纪委的同志们详细讲述事情的经过,反复强调自己的清白。然而,面对那些被精心编造出来的所谓“证据”,以及如潮水般汹涌的舆论压力,他的所有辩解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仿佛只是徒劳的挣扎。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