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 第七十一章:医院密谈

第七十一章:医院密谈

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特殊病房外,两名持枪士兵肃立警戒。

韩春明和程建军出示了三次证件,又经过严格搜身,才被允许进入病房。

李处长躺在病床上,胸口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苍白如纸。看到两人进来,他微微抬手示意警卫退出房间。

"李处长,您感觉怎么样?"韩春明轻声问。

"死不了。"李处长声音嘶哑,"子弹离心脏就差两厘米...算我命大。"

程建军拉过椅子坐下:"袭击者是谁?"

李处长闭上眼睛,似乎在积蓄力气:"军牌车...海军司令部的车牌。

"他睁开眼,目光如炬,"但别急着下结论,车可能是被偷的。"

"方教授临终前说..."韩春明犹豫了一下,"他说'海龙非龙'指的是海军..."

"我听到了。"李处长打断他,"但方振华没说完就...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病房陷入沉默,只有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窗外,一队巡逻士兵走过,军靴踏在水泥地上的声音格外清晰。

"九龙壁的胶卷..."程建军忍不住问,"您看到了吗?"

李处长微微点头:"看到了。是程默1965年偷拍的照片,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清晰。"他艰难地抬手比划,"照片上的人戴着海军将官表,但..."他突然咳嗽起来,嘴角渗出一丝鲜血。

护士闻声进来,严厉地制止了谈话:"病人需要休息!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离开医院时,天色己晚。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枯叶。韩春明竖起大衣领子,和程建军并肩走向公交站。

"你怎么看?"程建军突然问。

韩春明摇摇头:"太巧合了。海军司令部的车,海军将官表...但李处长似乎不认为是司令员。"

"我明天去找老首长打听打听。"程建军说,"他在海军服役过,了解内部情况。"

公交车摇晃着驶过长安街,车窗外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

韩春明望着街景出神,突然注意到后视镜里有一辆黑色轿车始终保持着固定距离。

"有人跟踪。"他低声说。

程建军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从医院出来就跟上了。"他在下一站突然拉起韩春明,"下车!"

两人迅速跳下公交,穿过马路钻进一条小巷。黑色轿车来不及掉头,被迫继续前行。程建军带着韩春明七拐八绕,确认甩掉尾巴后,才拦了辆出租车回到北大。

周晓白在校门口焦急等待,看到两人安全回来才松了口气:"李处长怎么样?"

"暂时脱离危险。"韩春明简要说了情况,"方教授的遗体..."

"安全部接管了。"周晓白咬着嘴唇,"说是要彻查枪击案。"

三人沉默地走向教职工宿舍。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又分开,就像他们此刻纷乱的思绪。

"明天我去趟图书馆。"韩春明突然说,"查查海军历任领导的资料。"

"小心点。"程建军提醒,"对方己经狗急跳墙了。"

第二天清晨,韩春明独自来到北大图书馆。老馆员认识他,热情地打招呼:"韩同学,好久不见!听说你开了食品厂?"

"嗯,小本生意。"韩春明勉强笑笑,"老师,我想查点资料,关于海军历史的。"

老馆员推了推眼镜:"军事类在二楼东侧,不过需要系里开的证明..."

韩春明早有准备,掏出陈教授给开的调研证明。老馆员仔细检查后,领他上了二楼。

海军历史资料并不多,但足够韩春明梳理出脉络。他重点查阅了1965年前后的将领名录和照片,果然在一张集体照中发现了线索——前排中间的一位首长,手腕上赫然戴着那款锚形金表!

"冯志远..."韩春默念着照片说明,"1964-1968年任海军副司令员..."

他继续翻阅,发现冯志远在1972年升任司令员,至今仍在任。

更重要的是,在一篇关于海军科技发展的报道中,提到冯志远"特别重视声呐技术研究"。

"声呐..."韩春明若有所思,"就是水下声波探测..."

正当他抄录资料时,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韩春明警觉地回头,看到一个戴眼镜的陌生男子站在书架间,似乎在查找什么书。

男子察觉到他的目光,友好地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韩春明长了个心眼,故意在图书馆多待了一会儿,确认没人跟踪后才离开。他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楼下传来争吵声。

"我说了需要证明!"是老馆员的声音。

"我是校保卫处的,这是公事!"一个粗犷的男声反驳。

韩春明悄悄从侧门溜出图书馆,绕路前往与程建军约定的碰面地点——校外的一家小面馆。

程建军己经等在角落的位置,面前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有发现。"韩春明坐下后立即低声说,"1965年的海军副司令冯志远,戴的就是那块表。他现在是司令员。"

程建军筷子一顿:"冯志远?我老首长提起过他...说这人技术出身,特别重视声呐研究。"

"对,报道里也这么说。"韩春明皱眉,"但奇怪的是,我查到他1949年时还在国民党海军服役,是起义过来的。"

程建军眼睛一亮:"这就对了!卢志鸿说过,'老师'是国民党时期就潜伏下来的..."

两人正说着,面馆门帘一掀,周晓白匆匆走进来,脸色异常苍白。

"怎么了?"韩春明立刻站起来。

周晓白坐下,颤抖的手捧起茶碗喝了一口:"有人...有人闯进我宿舍了。"

"什么?!"程建军差点打翻面碗。

"东西没丢,但我的书和笔记都被翻过。"周晓白压低声音,"最可怕的是...他们在我的《红楼梦》里夹了张纸条。"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对折的纸条,上面打印着一行字:"停止调查,否则下一个是韩春明。"

韩春明心头一紧:"威胁我?"

"不,"周晓白摇头,"他们是在威胁我...用你的安全。"

程建军猛地捶了下桌子,引来其他食客的侧目。他压低声音:"太猖狂了!必须尽快向李处长汇报。"

"李处长现在自身难保。"韩春明沉思道,"医院里都是军方的人..."

"我有办法。"程建军掏出军官证,"我以海军装备部名义去见他,名正言顺。"

三人匆匆吃完面,分头行动:程建军去医院;韩春明送周晓白回安全部安排的临时住处;然后去食品厂处理积压的工作——表面的正常生活还得维持,以免打草惊蛇。

西九城食品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灌装新一批的"正阳门"牌酱菜。

韩春明换上工作服,像往常一样巡视生产线,时不时停下来检查产品质量。

"厂长,"车间主任老张走过来,"刚才有位海军领导来厂里参观,说是对咱们的消毒设备感兴趣。"

韩春明心头警铃大作:"海军?长什么样?"

"五十多岁,挺威严的,带着两个年轻军官。"老张回忆道,"他们特别看了咱们的超声波清洗机,问了很多技术参数。"

超声波?韩春明立刻联想到声波技术。他强作镇定:"他们留下联系方式了吗?"

"没有,就说改日再来。"老张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那人左手戴了块金表,表盘上有个船锚标志..."

冯志远!韩春明后背一阵发凉。

海军司令员亲自来他的小食品厂,绝对不是为了什么消毒设备!

下班后,韩春明没有首接回宿舍,而是在城里兜了好几圈,确认没人跟踪后,才前往程建军约定的碰头地点——景山公园万春亭。

程建军己经在亭子里等候,身旁还站着一位鬓角斑白的老军人。

"春明,这位是我的老首长,海军退役的郑参谋长。"

老军人目光如炬,握手力道十足:"建军都跟我说了。冯志远这事,确实蹊跷。"

三人坐在亭子角落,郑参谋长压低声音:"冯志远是1949年起义过来的,技术过硬,升得很快。但他有个怪癖——特别爱收集手表,尤其是那块锚形金表,从不离身。"

"表有什么特别吗?"韩春明问。

"据说是1948年美国人送的,跟他一起起义的几个军官都知道。"

郑参谋长眯起眼,"但奇怪的是,去年海军内部整风,有人举报冯志远与境外势力有联系,证据之一就是那块表..."

"举报结果呢?"程建军急切地问。

"不了了之。"郑参谋长摇头,"上面说证据不足。但我知道,调查组组长是..."

"赵维民?"韩春明脱口而出。

郑参谋长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线索渐渐清晰。韩春明将各方信息串联起来:冯志远可能是"老师",赵维民是他的保护伞;他们共同压制"海龙"技术,为境外势力服务...

"还有个情况。"郑参谋长神色凝重,"冯志远最近频繁接触声呐研究所的人,调阅了大量档案。更蹊跷的是,他上周秘密会见了几个外国人,名义上是技术交流..."

"什么时候?"程建军追问。

"就在李处长遇袭前一天。"

天色己晚,三人离开万春亭。郑参谋长临走前递给程建军一个信封:"这是我能找到的资料,小心保管。"

回程路上,韩春明和程建军都沉默不语。

事情比想象的更复杂——如果海军司令员真是"老师",他们该如何应对?一个小小的安全处长,几个大学生,如何撼动这样的大人物?

"先回安全部。"程建军最终说,"把这些情况汇总,等李处长定夺。"

路过一个公用电话亭时,韩春明突然停下:"等等,我有个想法。"

他拨通了食品厂的电话,找到值夜班的老张:"张师傅,今天来参观的领导,是不是开着一辆黑色轿车?车牌尾数是不是321?"

"对对对!"老张在电话那头说,"厂长您怎么知道?那车可气派了,就停在大门口。"

韩春明挂断电话,脸色阴沉:"就是袭击李处长的那辆车。"

两人站在电话亭旁,夜风吹得电话簿哗哗作响。

程建军突然笑了,笑容里带着决绝:"知道吗?我父亲当年面对这种情况时,说过一句话——"

"什么?"

"再大的鱼,也怕网结实。"

错乱章节催更!